
楚布寺位于拉萨以西60公里楚布河上游,楚布寺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西藏的主寺,开山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据说是这一教派首创了活佛转世制度,从此开藏传佛教领袖传承神秘主义的先河。
寺院坐北朝南,远眺白雪皑皑的神山,前临湍急的祖普河,以中央的大殿为中心,左右配以佛堂经殿.僧舍,形成一座相当壮观的高原古刹.在蓝天白云下,但见殿宇雄浑,金顶宝幢,飞檐斗拱,白塔红墙,十分壮丽.诵经大殿佛音朗朗,护法神堂法号声声,日日晨昏,可见众喇嘛们在寺庙各处,席地而坐,专注的面璧诵经修法,景像感人,置身此佛教圣土,令人肃然起敬。
概述楚布寺位于拉萨以西60公里堆龙德庆县西北楚布河上游,海拔4300米,距西藏拉萨市西郊约七十公里外,是噶玛噶举派的主寺,开山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举世瞩目的藏传佛教转世制度在这里首创,后被西藏其它教派推而广之。
寺院坐北朝南由第一世大宝法王杜松虔巴于1189年建立,第一世大宝法王杜松虔巴在一次禅观中了悟到楚布寺是胜乐金刚坛城,任何人到此地便能得到胜乐金刚加持。楚布寺在“文革”后重建,由于这里有中国政府文革后承认的第一个大教派的活佛,所以一度发展比较快,现在寺里有喇嘛400人。
楚布寺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西藏的主寺,属白教。噶玛噶举派开山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现已传至第十七世噶玛巴活佛。楚布寺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以大殿为中心包括经堂、佛堂、护法殿、佛学院、密宗修习院、活佛私邸及僧舍等,较具规模的讲经台等建筑正在修复建设中,该寺目前有僧侣300余人。
楚布寺拥有大量稀世文物,现位于楚布寺大殿内的江浦寺建寺碑高约两米半宽约半米,上刻古藏文,对研究吐蕃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第八世噶玛巴为纪念其上师而塑造的银像是楚布寺镇寺之宝,传说银像塑成之后竟自动悬浮空中达七天之久,故有“空住佛”之说;楚布拉千(即大佛)高约6米为二世噶玛巴所铸。
楚布寺附近有一泉水滚滚涌出,水清甘冽,过去噶玛巴施神通力用拐杖往地一戳而成。此外,玛恰噶拉石刻塑像、米拉日巴曾用过的钵、都松钦巴的僧帽等都是楚布寺弥足珍贵的宝物。
环抱着楚布寺的吉钦波神山上也有一系列著名景点,如天葬台、静修室和历代噶玛巴闭关洞、十七世噶玛巴转山时于石头上留下的心咒字样等。
历史楚布寺是噶举传承最重要的寺院,是历代大宝法王的驻锡地,也是噶举传承佛行事业的中心。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在此升座,楚布寺是噶举传承弟子们心目中最重要的寺院。
第一世噶玛巴所创的转世系统在楚布寺开始。十三世纪,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希(Karma Pakshi)便是在此寺被认证为第一世噶玛巴的转世。从此开始了西藏「祖古」喇嘛转世传统(Tulku Tradition)。从那时起,噶玛巴代代转世没有间断直到现在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Ogyen Trinley Dorje)。坐落在宁静、树木茂盛、山明水秀的环境中,楚布寺是很多位大成就者的道场,包括历代的噶玛巴。楚布寺的建筑宏伟美观,代表西藏传统的艺术的成就。寺中珍藏著数世纪以来收藏的法器文物,它被修行人认为是最有加持力的道场。
楚布寺的创建: 公元1159年,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去东藏康区(Kham)时,到中藏吐龙谷(Tölung)楚布寺所在地,购下建寺的土地。
公元1189年,第一世噶玛巴八十岁时,回到吐龙谷兴建楚布寺。此被称为「人间净土」的寺院可容纳一千多僧众,是历代噶玛巴和噶举传承的主寺。
之后的发展:第二世噶玛巴扩建寺院,并建造著名的拉千则林简(Lhachen Zamlinp Gyen)大佛,此后八百多年中,寺院持继发展成庞大的道场。
环境与机植:楚布寺位於吐龙谷西北,距离拉萨约七十公里,海拔4300米(14000英尺)。主殿坐在诸山环绕山谷中央,楚布河旁,面南;四周有诸佛菩萨殿、历代噶玛巴殿、本尊殿、护法殿、关房、寮房、出版中心、行政中心和噶玛巴的夏宫;并有两个藏经图书馆,收藏经藏、续藏;修行指导、法本、仪轨,各教派上师著作、西藏文学、及历代大宝法王和他们的弟子的著作。雄伟的后山,被称为「大悲心」(Thukje Chenpo)。前山被称为大护法「玛哈嘎拉山」。中央山脉被称为仁慈的「弥勒菩萨山」。
在较高的半山上,有三年闭关中心。附近有很多历代噶玛巴小型闭关中心。在楚布寺的后方,建造了一个非常精致的寺院,名确嘎冈寺(Chögargong),是国师嘉察仁波切的主寺。在此寺的右边有两座小寺:札桑寺(Dratshang)和殊利寺(Zuri)。在寺的右边岩石山坡上,有蒋采(Gyang Tsen)护法殿。在左边有玛哈嘎里(Mahakali)和巴登拉莫(Palden Lhamo)护法殿。在前方小溪旁有卡那多杰嘉波(Khanak Dorje Gyalpo)护法殿。
圣物宝藏:楚布寺珍藏很多稀有并有历史价值的圣物,大部份都保存得很好。它们保存在佛像中、舍利塔中或陈列柜中。这里保存了许多佛陀、龙树菩萨、历代噶玛巴的加持物。包括:龙树菩萨亲手用泥塑的释迦牟尼佛像、那洛巴、马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历代噶玛巴,及很多成就者的舍利子。楚布寺最著名的大佛像中更珍藏了许多圣物法宝,寺中有各大宝法王噶玛巴的舍利塔,信众们常至塔前祈请加持。十六世噶玛巴,由于他的预知,保存了一部份重要的法器文物,现存在锡金隆德寺中。
重建楚布寺:1980年,第十六世噶玛巴指示竹奔德千仁波切,回到西藏重建楚布寺。重建工作非常困难,因为西藏地区人民很穷,没有财力可以支持,不过由於竹奔仁波切的多方找寻资源,多年的努力,终於修复了部份大殿和几个较重要或必须的中心及房舍。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在楚布寺升座之后,楚布寺的修建才开始加速进行。大部份殿堂房舍都已修复,包括佛学院,来自世界各地的弟子们都捐助兴建。
活佛转世制度楚布寺对整个藏传佛教和西藏文化做出的意义非凡的贡献,是年迈的第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在这里,把预言自己转世的信亲手交付给弟子卓衮德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西藏活佛转世制度。
公元1204年,当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西出世,并被认证为第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的转世之后,西藏活佛的转世制度便正式确立,并渐渐为藏传佛教的其它教派所采用。如今,已经连续十七世无有间断的沿袭转世,使噶玛噶举的法脉传承,得到了纯净无瑕的“黄金传承”之美誉。这表明每一位转世而来的噶玛巴,都有着如同黄金念珠一般珍贵、纯粹、完美的证悟成就。
相关传说“楚布”一名的意思众多,较为清晰和权威的解释有两种。 一是“楚布寺”即“飞来寺”之意,传说楚布寺是从印度飞来的。这个说法很近似杭州“飞来峰”,多少是民众信仰心态的神话化。另一种是《藏族文化大观》中所言:“相传创寺人都松钦巴路经此处时,认为这是一地块风水宝地,遂决定修建楚布寺’楚布’即富裕至极的意思。”第三种关于“楚布”的解释。
仲译(文书)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们苯教活佛将施有其法术的咒语深埋此地,成为苯教的“伏教”(指藏族苯教和佛教徒在他们信仰的宗教受到动劫难时隐慝起来,等到有再传条件时重新发掘出来的经典。伏藏一般分为经文伏藏和圣物伏藏两种)。后来,“伏藏”四溢成沟,所以这里便被子称为“楚布”,即“溢出成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