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蛇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游蛇科(Megapodiidae):本科是蛇类中种数最多的一科,现今生存的蛇类中三分之二隶属于本科,本科蛇的体型,从小型到大型的都有。一般说来,它们的腹鳞宽大,头背对称地覆盖着大的鳞片。如果是树栖类的蛇,躯体和尾均细长,腹鳞扁平且两侧呈棱角,适于缠绕,具有很强的灵活缠绕性。若是水栖类的或半水栖类的蛇,体呈圆柱状,尾巴较短细。

本科蛇类我国产有37属144种,其中绝大多数为无毒蛇,仅6属12种为后沟牙类毒蛇,未见有蛇伤病例。近几年来,唯独颈槽蛇属的虎斑游蛇和链蛇属的赤链蛇(以上两种蛇均系无毒牙蛇类)在国内外均出现蛇伤病例,而且病情不轻,引起人们重视。除虎斑游蛇、赤链蛇外,经解剖又发现颈棱蛇、水赤链游蛇、双全白环蛇、翠青蛇、黄链蛇等均有毒腺。这类毒蛇均属游蛇科,毒牙无沟、无管,呈利刀状,着生在口角内侧上颔的后端,毒牙短,而且毒腺不发达,分泌量少,咬人时很难用毒牙咬到人体,除非被咬物深深纳入蛇口内,否则难以触及利牙。因此,通常不易造成中毒现象。

长期以来,以上这些蛇类一直认为是无毒蛇,直到国内外发现被赤链蛇、虎斑游蛇、水赤链蛇咬伤并引起了中毒的现象后,引起了学者对它们的研究,认为此类蛇的达氏腺(Duvernoy)为毒腺。1994年牛青山等明确指出虎斑游蛇属游蛇科,但其毒牙无沟亦无管,有别于前两种毒牙,似应称为后毒牙。1996年吴卯斌发现赤链蛇有达氏腺存在。1997年王亦民发现水赤链游蛇的达氏腺存在。样才提高了人们对后毒牙类毒蛇的认识。此类蛇的新发现,将对这类毒蛇的综合利用和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