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太阳活动周英文名称:solar cycle定义:太阳活动强弱变化的周期,平均约为11年。应用学科:天文学(一级学科);太阳(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基本信息活动周期活动特点活动情况
基本信息
耀斑极大时的太阳极紫外图像[1]
中文名:太阳活动周
外文名:solar cycle;solar activity cycle
内容属性:天文学专业术语
标签分类:太阳
释义:太阳活动强弱变化的周期,平均约为11年。[2]
活动周期
耀斑发生时的日面黑子图[3]
太阳活动周通常以太阳表面黑子数量的周期性变化来划分,太阳活动的周期平均为11.2年。太阳活动周期一般表现为上升期、峰值期和下降期,开始的4年左右为上升期,黑子不断产生,越来越多,活动加剧,并达到极大;黑子数达到极大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或太阳活动极大年;在随后的7年左右时间里,黑子活动逐渐减弱,黑子也越来越少,黑子数极小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或太阳活动极小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然后顺序排列。1999年开始为第23周。2009年9月开始为第24周。[4]
活动特点
耀斑发生时的太阳光球磁场图[5]
1999年至2009年的第23太阳活动周是最近50年来太阳活动最为剧烈的时期,2000年7月发生了有观测以来的最大一次太阳风暴事件;而2003年10月底的太阳风暴事件(太阳耀斑、质子事件、日冕物质抛射等)不仅刷新了太阳耀斑的最大值,也是对人类技术系统影响最为广泛和严重的一次。该次事件中受到影响的航天器达到50多颗。
与第23周相比,第24活动周的特点表现在:一是开始晚,2010年下半年才有连续的黑子记录,此前多次出现黑子数为零的情况;二是上升慢,黑子数水平为30左右,较以前各周明显偏低;三是太阳活动总体水平偏低,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报的24周太阳黑子数峰值为70左右。但由于能够影响地球的太阳风暴受风暴强度、日-地位置关系等多种因素控制,可能发生严重影响地球的太阳风暴事件,但发生概率较第23周要低。[4]
活动情况2011年6月7日下午2点多,太阳物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海生与同事监测到太阳爆发的耀斑。该耀斑达到了M2.5级,强度属于中上等级,太阳表面喷出数十亿吨粒子流等物质,形成巨大的“蘑菇云”,几乎覆盖了太阳表面的一半。此次耀斑的爆发所引发的太阳风暴并未给地球造成太大的影响。太阳耀斑则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其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其亮度迅速上升至极大,然后缓慢减弱,是强太阳风暴事件的重要标志。[6]2011年以来,太阳耀斑已经发生了好几次,其中2月15日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3月又发生“两日连发九耀斑”,再加上此次M2.5级耀斑。如此高密度的太阳耀斑的发生预示着太阳活动越来越频繁,正处于第24太阳活动周。按照观测数据,新一轮太阳活动周处于快速上升期,太阳活动峰年很可能出现在2012年至2013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