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柴,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高柴,名高字柴,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比孔子小三十岁,齐国人。高柴身高不满五尺,在孔子门下受业,孔子认为他憨直忠厚。子路在季氏那里任职,举派高柴去做费邑宰。孔子怕他不能胜任说:“这是害了人家的儿子啊!”鲁哀公十五年,卫国政变,高柴急忙逃离卫国,并劝子路不要回宫里去,子路拒绝他的劝阻,结果回宫遇害。他以尊老孝亲著称,拜孔子为师后,从未违反过礼节,影响他治理的民众。任卫国狱吏时,不徇私舞弊,按法规办事,为官清廉,执法公平,有仁爱之心,受到孔子的称赞、民众的赞扬。为人性格直爽,与子路是好友。子路认为他忠厚纯正,能守孝道,并善为吏。东汉永帝十五年(72年)他被祭祀之。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为“共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改封为“共城侯”;度宗咸谆三年以“共城侯”从祀孔子
与其妻所生子改为姓柴,其后为柴氏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