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姓名:陈兵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 湖南长沙

出生年:1967年

1987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

1991年毕业获电影学学士学位

1997年获电影导演和表演硕士学位

现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教授

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

中国电影表演学会会员

曾主演的影视及其他艺术作品:

电影

《血鼓》

《穆斯林的葬礼》

《青春旷野》

《杨贵妃后传》

《卧虎藏龙》

电视剧

《梅女》 饰 封云亭

《秋之惑》 饰 华良玉

《三国演义》 饰关平

《明宫三大案》 饰 朱常洛

《杨三姐告状》 饰 高占英

《宰相刘罗锅》 饰 李靖(道济和尚)

《生命交响曲》 饰 张士柏

《王洛宾和他的女人们》 饰 王洛宾

《真情到永远》 饰 陈菲

《玻璃屋里的人》 饰 何子俊

《地久天长》 饰 何亚来

《绝地苍狼》 饰 何振声

《孙子兵法》 饰 夫差

《食神》 饰 乾 隆

《青年毛泽东》 饰 肖子升

导演作品:电视电影 《秋天里的童话》20集连续剧 《表演系的故事》(执行)

舞台剧: 《牛 虻》、《红 字》、《凹凹巷》、《家 事》

发表文章及著作:《在美国拍戏》 (大众电影)《美丽人生》 (大众电影)《小品的结构和加工》

硕士论文

《论电影表演技巧与舞台表演技巧的结合点》

陈兵,湖南长沙人,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毕业,现为表演学院副教授,曾任三届班级的主任教员,培养了大批如娟子、黄海波、李解、海清、彭心宜、陈磊、关悦、蒲浦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影视新秀,同时他还是中国演艺圈级别最高的教授级演员,先后主演过电影《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楚雁潮、《青春旷野》中的宇平、《杨贵妃后传》中的李颖……电视剧《梅女》中的封云亭、《秋之惑》中的华良玉、《三国演义》中的关平、《明宫三大案》中的朱常洛、《杨三姐告状》中的高占英、《宰相刘罗锅》中的道济和尚李靖、《生命交响曲》中的张士柏、《王洛宾和他的女人们》中的王洛宾、《食神》中的乾隆、《青年毛泽东》中的肖子升……导演了电影《秋天里的童话》、20集电视连续剧《 银色年华》和舞台剧《牛虻》、《凹凸巷》、《红字》、《家事》等。

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咖啡厅,远远地看到一个帅气英俊的青年,要不是他主动打招呼,还真有点认不出来他就是陈兵。一年没见,感觉他变化了许多,头发留了起来,很有时尚感,周身充满艺术家的气质。

从很多报纸和网上不难知道,2004是陈兵繁忙的一年,从《银色年华》为他的母校北京电影学院揭开划时代的篇章,再到由邓建国高价聘请他和张娜拉在《刁蛮公主》中演对手戏,才华横溢的陈兵正在一步步被人关注并了解,他的独特魅力也正逐步得到彰显。

走近陈兵

前不久,影视炒作大王邓建国以450万元高价和北京电影学院青年教授、导演兼演员陈兵签约,请他在120集电视连续剧《刁蛮公主》中担任男一号白云飞,女主角由韩国新生代当红明星张娜拉主演,这一下让在全国观众心目中不太熟悉的陈兵立刻成为引人注目的公众人物……

陈兵曾和共为同学、同事的演艺名人黄磊最要好,在北京电影学院共处一个宿舍、办公室,但后来黄磊拍影视剧出名了,走出了学校,而陈兵尽管条件相当,却因对教学情有独衷,所以一直留校任教。

·银色年华·

《银色年华》是由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天津电视台电视制作中心制作的,旨在为2005年现代电影在中国诞辰100周年及北京电影学院建院55周年的献礼。《银色年华》可说是北京电影学院建院以来策划制作的第一部完全以电影学院的生活为背景,汇集了电影学院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导演、演员、制作人员以及现在知名艺人倾情加盟,韩国“小天后”张娜拉受陈兵的邀请,在剧中也担任了主要角色。当然这也是在多部内地和港台影片中担任过重要角色的电影学院新锐演员陈兵教授第一次在大戏中担任导演,可见电影学院对他的信任和期待。

《银色年华》可说是一部励志片。整个镜头都很干净,很向上,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欣赏。《银色年华》的意义更在于体现了一种中韩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天后张娜拉作为中韩文化交流大使,在拍摄期间很热衷于公益事业,她父亲在北京问陈兵能不能联系中华慈善总会搞一项慈善事业。后来在陈兵的大力帮助下,由北京电影学院牵头,和中华慈善总会联合,2004年10月18日那天,张娜拉在北京电影学院放映大厅举行了慈善义演,当场捐款300000元人民币到中华慈善总会,作为一千名甘肃的贫困学生的学费;随后捐了50000元给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贫困学生。陈兵觉得这部戏延伸出来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这部戏本身。

·刁蛮公主·

早在邓建国拍摄二十集电视剧《心不再遥远》时,就找到陈兵,想在一起聊聊合作的事,后来他们就成了好朋友,经常往来见面。这次邓建国突然复出拍摄《刁蛮公主》,要请韩国当红演员,陈兵便向他推荐了张娜拉,恰巧张娜拉正想打开中国市场,于是便有了以后的长期合作。

《刁蛮公主》是部大戏,分好几部,一部30集,初步定为120集,戏的风格有点类似于《环珠格格》和《我的野蛮女友》的结合体,是古装戏,张娜拉特别适合女主角,又因为陈兵以前古装戏拍得较多,又是表演学院的副教授,演技纯熟,所以男一号非他莫属。男二号到底是谢霆锋或古巨基,要看他们拍摄的时间和档期。总之这是邓建国复出后的第一部大戏,这个中国当之无愧的炒作大王一定会把他的《刁蛮公主》炒红炒紫,陈兵也会因此身价倍增。

·梦想与追求·

2004年是陈兵繁忙又最有收获的一年,除了创意、筹备、拍摄、制作《银色年华》和促成《刁蛮公主》的前期合作准备外,他还挤出空闲时间奋笔疾书写出了《梦想与追求——表演艺术与应试技巧》一书。这本书的起因特别偶然,因为陈兵在每年在学校招生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全国各地的考生源源不断打电话来咨询,比如说表演专业怎么考,要准备什么东西,要接受什么培训等等,陈兵就一一给他们解释。后来陈兵就想能不能写一本详细介绍表演艺术应试技巧的专业方面的书呢?给考生指明方向,免得他们受骗,让他们少走弯路。早在三年前,他就把这个想法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现在把这个课题重新拿出来,整理修改成书。

这本书是目前应试考生非常急需的一本书。几十年前可能出过类似的书,但没有这么详细,也不太适合现代学生做参考。现在有了这本书,对那些充满梦想的考生无疑是一本非常不错考试指导手册,同时它也填补了表演专业在学术上的一项空白。

了解陈兵

·选择精品 宁缺毋滥·

作为教授、导演和演员,陈兵最深的的体会就是首先要勤奋,任何事情都不是天上掉陷饼,机遇也是很关键,再有就是把握时代赋予的一种东西,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把握力,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还要有激情,尤其搞艺术,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问及陈兵以后的发展方向,他说首先是教员,然后才是导演和演员,不过要有适合的剧本和角色他也会尝试,选择精品,宁缺毋滥。

·是金子总会发光·

当然,作为一名艺术人士,他至今没有真正成名,一直专注于教育工作,圈内的许多朋友对此表示惋惜,而陈兵自己却并不遗憾。他说人跟人特点都不一样,他选择在学校教课首先是一种职责,是电影学院培养了他,不回报的话,心里总有愧疚,电影学院把他培养成一名教师,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驱使着他应该去奉献一些东西。鱼和熊掌不容易兼得,但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不断地成长起来,感觉那是自己的成绩,一种骄傲。这本身也是一种创作,是一种成果,这种成果不是一般的演员或者明星能够体会的。

儒雅谦逊的风范,俊朗成熟的外形,我们不得不对陈兵充满期待,“是金子总会发光”,无论他未来的道路侧重于哪个方向,他始终会用自己方式带给人更多的快乐和惊喜。

2.国际东方艺术研究院(香港)副院长陈(冰) 1942年生于重庆市。笔名墨石。主任。云南艺术学院"艺术顾问"、中国文化艺术鲁东研究院和国际东方艺术研究院(香港)副院长、中国国际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北京艺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兼常务理事;在市府、市教委、艺教委、文艺界的大力支持下,他和厦大艺术教育学院魏傅义院长创建了厦门艺术教育培训基地;厦门书画教育研究院和厦门美术教育发展基金,并荣获突出贡献奖,魏傅义任院长兼理事长;聘请刘海粟和崔子范大师等名誉院长。他再年就读于重庆师院中文系,毕业于西南师大美术系,再到"北京画院"深造,受业于崔子范、娄师白、石齐,其作品以新颖独特的艺术表现,在大家旁侧,另开新径,并在国内外展出比赛中,曾多次获奖;开创"苍劲浑逸"之现代新风,深受海内外所喜爱,被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所收藏。他杰出的艺术成就,同时还表现在研究现代艺术中,首创运用东西方图例为佐证,将中文与美术研究融为一体,东西文艺术熔为一炉,长于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深追送承、博采众长地进行比较研讨,善于将知识性、欣赏性、资料性和技法与学术研究成果有机结合:突破传统专著读者和研究之单一的局限,相继出版共计42余万字、2398图例的《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研究》、《天道酬勤--崔子范先后的艺术世界》等6部专著和中英文对照大型的《崔子范画集》、《当代国画大师作品集》等4部画集的《序言》和"艺术评论":对外发行、3部再版,并在"北京教院"等高校作本科教材,影响更为深广;其业绩已载入《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等28部大词典和现代中国美术史中。

3.四川大学宗教学所研究员1945年生于甘肃武山,196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系,或哲学硕士学位。1987年从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调四川大学宗教学所,现任研究员、博导。兼任成都市政协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

曾任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助理研究员,现任四川大学宗教学所研究员、博导,兼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文史馆馆员。著有《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佛教气功百问》《道教气功百问》《道教之道》《佛教格言》《新编佛教词典》《生与死》《重读释迦牟尼》《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合著),参编《中国道教史》《道藏提要》《道教手册》《诸子百家大词典》等。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法音》《内明》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现从事佛教心理学的研究,带有佛教专业的博士、硕士生二十多人。

长于宋元明清道教史、道教炼养学及佛教思想、佛教思想与近现代社会关系之研究,个人出版有《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生与死》、《重读释迦牟尼》、《新编佛教辞典》、《道教气功百问》、《道教之道》等著作,参加编写《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卿希泰主编)、《道藏提要》、《道教通论》、《道教手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书。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近现代中国佛教》(已完成)、《佛教心理学》(已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

4.国际诗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书画师男,1946年出生,浙江桐庐人。大专学历。自幼酷爱艺术,研读画史、画论、诗词等,喜画历史人物、山水、花鸟、虫草。师从黄胄、范曾、苏春生。坚持创作四十多年。现为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终身会员,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国际诗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书画师、常务理事,世界华人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书画促进会会员,中国当代藏典书画艺术研究院特约书画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等多家书画组织成员。作品被全国多家媒体采用报道刊出。绘画作品大多被国家和国内外的收藏家收藏,《蒲松龄造像》被中国中华书画作品编委会收藏出版;《雪夜望兄图》等被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当代书画家作品选集》编委会选用出版;《昨日图》、《八仙庆寿图》被《中国书画名人名作精品集》出版发行;《春江无处不月明》和《多吉图》获全国“五个一”文化工程奖组委会银奖;《高峡出平湖》、《红军长征图》两幅作品被收入《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画大展精品集》,并被专家评为优秀作品,且被特邀参加在京军博馆举行,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大展”开幕式活动。《四渡赤水图》被中国艺术促进会,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收入《艺术精品集》出版发行;《各民族大团结万岁》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评为优秀作品一等奖,《中华魂》被中华名人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收入《中华当代书画作品博览》;山水画《多吉图》被中华当代书画作品博览编委会专家评为优秀作品一等奖;《春山访友图》和《四海佳宾同春秋》两幅被中华翰墨艺术宝库艺委会评为特等奖;《富春山水图》10米长卷已被雁栖湖编委会收入《庆祝建国55周年全国艺术精品博览》;《光景两奇绝》和《肖史乘龙图》及论文《中国画是永恒不朽的》获国际优秀作品和论文奖,《将进酒》书法和人物图及《明月来无价》在香港举办的有60多个国家参加的世界第八届艺术大展中获国际一等奖。《春、夏、秋》三幅人物作品入选全国首届赴美国洛杉矶和纽约书画邀请展。《高风图》和《九昭舞图》两幅作品已被台湾书画文化两岸交流访问团团长、中华民国水墨艺术学会理事长齐奇云女士收藏。绘画成就已被载入《世界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中华名流世家》及《中国名人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和神州杂志社、神州之子系列丛书,作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对外74条航线客机上的公共阅读刊物。

5.安徽大学教师男,1968年4月生,1984年9月至1991年7月于安徽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并获学士、硕士学位,此后留安徽大学外语系任教至今。其间于1996年9月至1997年9月在英国Warwick大学学习,并获Warwick大学英语教学(ELT)硕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并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在职于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教学上,在安徽大学外语学院为硕士研究生主讲现代西方文论,并主讲过本科生的英国文学、英文写作、英汉翻译、综合英语等专业课程,曾被评为“安徽大学1998-1999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3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并于2005年9月获“安徽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二等奖。科研方面,近年来主持了 “当代澳大利亚小说”(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吉卜林小说研究”(2004年1月~ 2005年12月)等安徽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鲁德亚德·吉卜林”的研究工作。有译著一部、编著一部。2001年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具体如下:

1.约翰·莫里森对劳森传统的超越,《外国文学》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10期转载);

2.Peer Evaluation 与中国英文写作教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3.论Ode的翻译,《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1期;

4.《赶牲畜人的妻子》——评亨利·劳森、默里·贝尔和弗兰克·穆尔豪斯的三篇同名小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5.逃避·反抗·痛苦——评格雷厄姆·格林的《布莱顿硬塘》,《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第1期;

6.丛林法则、认同危机与东西方的融合——论吉卜林的《丛林之书》,《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

7.《丛林之书》的多视觉研究,《外语研究》2003年第5期;

8.不同的人间、不同的荒野—— 评《八足灵獒》与《荒野的呼唤》,《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9.从《乌鸦》看爱伦·坡的象征主义,《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0.《基姆》:殖民主义的宣传还是东西方的融合,《外国文学》2005年第2 期;

11.殖民主义的矛盾—— 吉卜林早期印度题材小说研究,《外语研究》2005年第4期。

6.四川绵阳市实验中学教师男,1967年生,四川绵阳市实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绵阳市优秀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先进班主任、优秀科技辅导员、师培先进个人,第三届中学语文学科带头教师,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创业之星”事迹收入专辑《教师素质培训与研究》一书,培养了“全国三辰好少年”一名;独立承担了涪城区1999年全区语文会考试题命制;立项、主研了市教育科研“九五”重点课题《城市初中语文活动课的研究》,主研了省级课题《城市特色初中的研究与探索》五个子课题之一,目前被绵阳市教科所推荐参加四川省课改实验;主编、参编教辅已十余本,发表文章二百余篇。

7.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

陈兵,男,1975年生,毕业于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为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浙江传媒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媒介经营管理。主持完成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4项(其中2项为重点),参与完成其他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目前主持“媒介执政研究”、“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课题。已经出版《新闻媒介产业战略选择与经营突围》、《媒介品牌论》、《电视品牌建构》、《媒介战略管理》、《文化创意与传媒产业研究》、《媒介管理学》等专著多部,在《新华文摘》、《浙江大学学报》、《中国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当代电影》、《当代传播》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曾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社科联第二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