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庄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夏庄镇夏庄镇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区镇,位于市区北10公里处,总面积48平方公里,辖33个行

息县夏庄镇

政村,4300户。境内北部属伟德山区,低山连绵,海拔多在400—500米间,有伟德山省级森林公园一处。南部为丘陵区,中部为沿河阶地。

夏庄镇农业作物品种丰富,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水果、蔬菜。近年来,镇政府实施了山区综合开发战略,引导群众发展名,优,特、新、稀优良品种,共开发25度以上坡地300公顷,主要以板栗、甜石榴、猕猴桃,甜柿子为主;有圈杨、二庐两个育苗专业村;今年又建立一处无公害蔬菜基地-建有 10000亩绿色花生基地和19000亩有机花生基地,并于2002年5月27日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10000亩A级绿色花生认证(证书号:LB-38-0201155171);于2002年7月19日(OMIC)18127亩的有机花生基地认证。

夏庄镇工业比较发达,主要工业产品有化工,建材、机械配件、橡塑制品、乳制品,花生加工等6大系列80多个品种。支柱企业山东双兴集团位于夏庄镇驻地,始建于1966年,是一个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重点企业,现有职工1300人,固定资产1亿元,2000年通过 IS0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生产的拖拉机配件、铝塑复合管,PE燃气管、PP-B(C)管材、PP-R管材、PE-X管材及配套管件和铜铝复合散热器等产品行销全国,其管材生产线达7条,年生产能力达2000万米,其配套管件年生产能力达2000万套。荣成中粮花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5 月,注册资本434万元,主要从事花生、花生制品及其他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及销售业务。年可加工花生烤果3500吨,分级花生仁4500吨,烤带种皮花生仁1000吨,烤大豆300吨。公司周边环境清新,无污染,是理想的食品加工地。

2、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夏庄镇夏庄镇位于高密市城区东北部,与市区毗邻,镇辖107个行政村,8.4万人,版图面积18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2004年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评为“全国重点镇”,年年被评为高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文明单位,2007年被潍坊市委命名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今年1至8月份,财政总收入达12072.4万元,其中国税收入9713.6万元,地税收入1885万元,1至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7708万元,销售总收入240339万元,利润总额11852万元,利税1897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870万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5270万元。

夏庄镇境内北部有济青高速公路高密进出站点;中部有省级潍胶公路横穿;南部有胶济电气化铁路经过;东部有胶(州)平(度)公路穿过;西部平(度)日(照)一级公路贯通南北与市区交通主干道相衔接。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柏油道路,总里程达220多公里,构成了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交通框架。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区供排水系统配备齐全,电、气、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环境达到绿化、美化、亮化“三化”标准。

工业经济发展快速。到目前,引进国内外企业262家,规模以上企业66家,形成了机械制造、纺纱织布、食品加工和化工产品等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域内骨干企业有孚日家纺、凯加食品、清净食品、晟绮工业园、广大铁合金、泰华食品、富连京食品。民营经济着力打造“出口铸件、现代刀具、红纸对联、棉机钢筘、石膏装潢、花生加工、木器加工、橡胶制品、纺纱织布、机械制造”十大特色民营经济产业集群,新兴村级“一村一品”民营小区35个,全镇工业化程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十里堡优质刀具、东李家村的红纸。

农业产业化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靓点。现在全镇有凯加、惠德、南洋、清净食品、德立信等农业龙头企业31家,带动蔬菜生产面积6万亩,蔬菜生产成为该镇的特色产业,无公害韭菜、小香葱、大棚精细蔬菜、小甜瓜等十几个蔬菜品种成为品牌农产品,冠以“金夏庄”和“绿河崖”商标,销往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每年向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出口蔬菜近20万吨。

夏庄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高密八景中的东蒲荷香和龙潭夜雨在镇域内,新兴的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河崖每年一度的桃花节,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一大特色景观。

该镇东李家村的红纸对联生产(年画),源远流长。清道光年间,北村一些艺人,在扑灰年画的基础上,又引进了天津杨柳青、潍县杨家埠年画的刻印技术,加以再创造,发展成独特风格的半印半画式年画。艺人们以木版线条代替扑灰描画,又加上绿和橘黄两层套色。工艺简于扑灰年画,一幅版样,可印制很多张,适应于大批生产。清朝末年,艺人们在扑灰年画和半印半画技艺的基础上,发展成全部木版印制的木版年画。

高密县有八大景观,该镇就有其二。一为“龙潭夜雨”,一为“东蒲荷香”。

龙潭夜雨位于龙王官庄龙王庙中(今庙已毁)。原庙内有八角琉璃井,名曰龙潭。传说,每当夜间,人们置身室内,闻室外有“沙沙”雨声,走出室来,即见满天星斗,故有“龙潭夜雨”之称。清光绪《高密县志》载:“县治北十五里,声潇潇然,水气所蒸,泽润一方,相传龙跃于此,雨立应。旧志八景之三,曰‘龙潭夜雨’。潭在今龙王官庄龙王庙。

“东蒲荷香”位于该镇郭家泊子、宋家泊子、栾家泊子、陈家泊子之间,有一都泊,旧名小鹿湾,泊内长满荷花,景色秀丽,令人陶醉,故有东浦荷香之称。清光绪《高密乡土志》载:“都外有都泊、旧名小鹿湾,在本县东北二十里,内产菱藕,在三泊之间,今淤塞。[2]”

3、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镇夏庄镇位于莒县最南端,地处莒南、沂南、莒县、临沂、日照三县两市交界处,206国道和日东高速公路在镇驻地北交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素有莒县“南大门”之称。全镇共有66个行政村,6.6万人,9.8万亩耕地,114.8平方公里。夏庄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以种植茶叶,盛产浮来青绿茶而闻名。

是省级安全文明镇、省级体育先进乡镇、省级文化先进乡镇、省级科普先进乡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百新工程”试点乡镇和省级中心镇。

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镇党委政府抓住浮来青生态园被确定为"中国乡村游"旅游线路景点和被评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一契机,依托浮来青茶品牌优势和茶园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浮来青生态园已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集观光旅游、餐饮居住、休闲娱乐、会展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接待中心和一座茶文化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近万人,可实现旅游收入125万元。2007年9月,"阳光波比足球山东第一训练基地"启用新闻发布会在该园举行,2008年10月浮来青生态园度假村挂牌三星级酒店。[3]

农业上针对特色调结构,逐步建立起茶叶、草莓、黄烟、桑蚕、瓜菜五大支柱产业,其中,茶叶7000亩、草莓7000亩、黄烟5000亩、桑蚕6500亩、瓜菜12000亩,其它高效作物5000亩,粮经比例达到4:6。

工业上大力培植连获奖六项国际、国家级大奖的山东浮来青茶厂,并不断加大投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尹家湖村已成为全市最大的小五金生产批发基地。

按照“科学化规划、现代化建设、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社会化服务”的城镇建设思路,以“经营城镇”为突破口,把市场运作机制引入城镇建设与管理,在提高小城镇的承载力、支撑力、辐射力和吸引力上做文章,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被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百新工程”试点镇、中心镇。在具体措施上,创新机制、激活民力,通过对沿街土地开发实行招标拍卖,绿地公园建设实行土地置换,园区建设实行集体土地有偿使用等措施,使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到目前已在206国道两侧拆迁房屋278间、3.8万平方米,筹集社会资金5100万元,新开发建设沿街2-4层营业楼4.3万平方米,新建公共绿地49亩,新建日供水能力156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一座,实现了镇驻地集中统一供水。在镇驻地东部、南部分别建立了莒县华意和华兴两个工业园区。在抓好城镇开发建设的同时,该镇按照经营城镇的要求管理小城镇,成立了由镇长任主任的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组建了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作为城镇管理的常设机构,下设规划建设组、城镇管理组、园林绿化组,公开招聘了15名环卫工人,配备了专门的环卫机械和工具,街道实行全日保洁。设立了莒县城建监察大队夏庄中队,较好地解决了镇政府无处罚权的问题。在街道保洁和绿地管理上,全面推行了“面向社会、费用封顶、公开向下竞标”的管理模式。整个城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渐步入了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1]。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镇党委政府通过采取政策推动、收入促动、主体发动、示范带动、规划牵动等措施,拨付5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镇硬化农村公路92.5公里,48个村吃上了自来水,村村通上了有线电视。95%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四个一'指导机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做法,被新华通讯社《内参选编》刊发。

4、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夏庄镇夏庄镇位于县境东部,黄淮海平原南缘,大别山北麓,是一个平原乡镇,也是息县重点规划建设的镇。东与长陵乡以乌龙港为界,南隔汪湖、泥河与陈棚乡相望,西北部、西部与张陶、项店二乡镇相连,北依白马港与小茴店镇毗邻。106国道和337省道纵横交汇于镇中心,交通便利,物流、人流畅通,素有“过路口”之称。全镇面积78.5平方千米,辖十六个行政村,228个村民组,38764人。农作物为一年两熟制,上季种植小麦,下季种植水稻。气候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内河渠密布,稻香荷艳,水美鱼肥,颇具水乡特色。

夏庄镇代码:411528102

2006年,辖16个村委会:街村、街东村、街西村、肖围孜村、熊大寨村、陈楼村、李双楼村、万兴店村、姚围孜村、刘庄村、罗围孜村、梅楼村、范老庄村、冯寨村、汪桥村、梅竹园村。

近年来,夏庄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夏庄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推动了夏庄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005年,夏庄镇党委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促其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大力培养和选拔任用“双强”党员干部,促其增强自富带富能力;强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选贤任能,裁撤冗员,提高行政效能,压缩非支。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扶植、支持品种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引资1800万元兴建息县第五高级中学,这也是全县第二所农村高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斥资建基础设施和绿化美化,实现村村通,加强市场管理,刷新城镇面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日的夏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和谐安定,群众乐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夏庄镇夏庄镇(Xiazhuangzhen)地处冀鲁两省交界,位于故城县县城东北,距县城20.9千米。镇东部、南部与“九达天衢”之称的鲁西北重镇德州市相接,北部同景县相邻。距京沪、石德铁路8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5公里,邢德公路横穿镇而过。镇政府驻夏庄村。全镇面积79.9平方千米,人口3.66万人。辖46个行政村。

辖区

夏庄镇辖46个村委会:夏东、夏北、夏西、大化、小化、袁庄、潘庄、田庄、河沟、滩头、洛庄、第七、第九、杨坞、坟台、四新、瑞谷、小沼、丁庄、胡塘、头屯、王桑营、曹桑营、袁庄二、芦家圈、东王庄、东马庄、大刘庄、小刘庄、东魏庄、河北涯、丞相营、罗小营、东杨庄、大曹庄、小曹庄、大第五、小第五、东第三、西第三、庄子刘、型谷庄、东殷庄、龙凤店、徽王庄。

代码

代码131126101:~201 夏东村 ~202 夏西村 ~203 夏北村 ~204 龙风店村 ~205 罗小营村 ~206 徽王庄村 ~207 河沟村 ~208 型谷庄村 ~209 庄子刘村 ~210 大化村 ~211 小沼村 ~212 丁庄村 ~213 东马庄村 ~214 瑞谷村 ~215 王桑营村 ~216 曹桑营村 ~217 丞相营村 ~218 东杨庄村 ~219 坟台村 ~220 滩头村 ~221 小化村 ~222 袁一村 ~223 袁二村 ~224 河北涯村 ~225 第九村 ~226 第七村 ~227 大第五村 ~228 小第五村 ~229 芦家圈村 ~230 东第三村 ~231 西第三村 ~232 杨坞村 ~233 小曹庄村 ~234 大曹庄村 ~235 西殷庄村 ~236 东殷庄村 ~237 小刘庄村 ~238 大刘庄村 ~239 四新村 ~240 潘庄村 ~241 骆庄村 ~242 胡塘村 ~243 魏庄村 ~244 田庄村 ~245 东王庄村 ~246 头屯村

沿革

1958年成立夏庄公社,一度划属吴桥县。1983年改乡。1996年袁庄乡并入。1997年,面积79.9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夏庄、夏北、夏西、丁庄、瑞谷庄、东马庄、小沼、小化、滩头、坟台、刘庄、大化、河沟、王桑营、丞相营、东杨庄、型谷庄、徽王庄、龙凤店、罗小营、曹桑营、袁庄一、袁庄二、河北涯、第七、第九、大第五、小第五、芦家圈、东第三、西第三、杨坞、小曹庄、大曹庄、西殷庄、东殷庄、小刘庄、大刘庄、四新、潘庄、骆庄、胡塘、东魏庄、田庄、东王庄、头屯46个行政村。后撤乡设镇。

发展

全镇交通条件相当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工业上,现在各类大中小企业500多家,有省级重点项目区1个,省级重点项目1个,市级重点项目3个。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全镇有乡级中学2处,中心小学9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乡级卫生院2所,文教卫生事业蒸蒸上。本镇有固定电话5000多部,有移动通讯塔3座,通讯发达。2003年,夏庄镇先后被衡水市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三五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3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经济综合实力强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