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历史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祖先是克什米尔富裕的婆罗门,历来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家族中不乏精通梵文、法律和印度教教义的贤哲。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其《自传》中说,他的祖先于18世纪初离开故土,“到到富饶的平原追求名利”。当时家族中一位名叫拉志·考尔的学者受皇帝垂青,进入德里法院,迁进御赐的坐落在德里运河河畔的新居。人们称之为考尔·尼赫鲁,意为运河旁的考尔,家族的姓氏便由此而来。
考尔的后代莫蒂拉尔是印度著名律师,谙熟业条,精通英语,工作努力,收入颇丰。他用积蓄在阿拉哈巴德建起一座豪华公馆,还雇用许多仆人。后来他又建了一幢现代楼房,称为“欢喜宫”,老房子捐赠给印度国大党作活动中心。莫蒂拉尔对欧洲特别是英国文化非常崇拜,他的生活方式完全欧化。
老尼赫鲁一家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省阿姆利则市发生了英国统治者镇压印度人民的大惨案,379人被杀,1200人受伤,英国人只是由于1650发子弹全部打光才停止射击。惨案发生后,英国人还发布令人发指的条例,甚至勒令许多有身份的市民在地上爬行,接着又逮捕了圣雄甘地,企图把他流放到缅甸去。阿姆利则惨案震惊了全印度,点燃了印度人民仇恨的怒火,成为印度历史上一个转折点,也是尼赫鲁家庭的一个转折点。惨案教育了莫蒂拉尔一家,使他们彻底改变了对英国人的态度。莫蒂拉尔从此不赴政府大厦的盛宴。他辞去省立法会议中的席位,停止律师业务,积极投入争取独立的运动。在当年国大党阿姆利则大会上,他当选为国大党主席,逐步站到甘地的不合作运动一边,并同甘地结下深厚的友谊。在生活上,他抛弃了欧化的生活方式,响应甘地发起的“抵制英货运动”,不再穿昂贵的赛维尔罗西装,不再戴软礼帽、打丝领带,而改穿土布紧身裤和“阿其康”长袍,戴甘地帽。他还关闭了家里的欧式厨房,拆除马厩,削减仆役。为了抵制英货,全家将从欧洲购置的西装、天鹅绒、绸缎甚至洋娃娃都搬到欢喜宫的平台上,付之一炬。这一举动成为阿拉哈巴德市民议论的中心,继而轰动全国。从此尼赫鲁家族祖孙三代都积极投入争取民族独立的反英斗争。20年代,莫蒂拉尔参与创立独立党。 他因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多次被捕入狱。1930年他再度被监禁,获释后不久,于1931年2月去世。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莫·尼赫鲁的儿子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是一位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国大党左派领袖。他1889年11月生于阿拉哈巴德,1905年赴英学习,获自然科学荣誉学位,后攻读法律。他早在哈罗公学读书时就对英国人的专横跋扈感到愤慨,立下反英救国的志向。他在《自传》中写道,他梦想“手持利剑为保卫和解放印度而战”。1912年他回国后一方面在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担任律师,一方面积极从事国大党的活动。贾·尼赫鲁对甘地的非暴力思想非常赞赏。1916年他在国大党年会上初遇甘地,此后一直追随这位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政治、思想领袖。1923年起,他几度担任国大党书记等职务,1936年经甘地推荐,当选为国大党主席。从此,他成为甘地的得力助手,同甘地并肩战斗,坚定而勇敢。他多次被捕入狱,先后被关押10年之久。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1947年6月,英国被迫提出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当日尼赫鲁在制宪会议特别会议上宣布,旧时代已经结束,印度从此获得生命和自由。尼赫鲁出任第一任总理。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1952年举行第一次大选,国大党获胜,尼赫鲁再度出任总理,1962年三任此职,先后主管政府工作16年半。尼赫鲁执政后提出在印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类型社会”的目标。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将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共产主义,既不是苏联式的,也不是中国式的……”他制定了公、私营企业并举的“混合经济”政策。在他执政期间,印度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
在国际上,尼赫鲁政府执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950年4月与我国建交,1954年在周恩来总理倡议下共同宣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年他与巴基斯坦、缅甸、印尼和锡兰(现斯里兰卡)等国领导人共同倡议召开万隆亚非会议。次年他又同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和埃及总统纳赛尔一同发起不结盟运动。1964年5月,贾·尼赫鲁病逝。
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甘地贾·尼赫鲁去世一年多之后,他的女儿英迪拉·甘地便当选为国大党领袖并出任总理,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英·甘地1917年11月生于阿拉哈巴德,早年留学瑞士和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历史、人类学等。她自幼受祖父和父亲影响而参加独立运动,21岁加入国大党,1942年她打破传统习惯与信奉拜火教的帕西人费罗兹·甘地结婚。婚后不久,两人就因参加抗英斗争一起被捕入狱。印度独立后,英迪拉常陪同父亲参加外交活动,访问过美、中、苏、法等国,出席英联邦总理会议,参加万隆会议。自1966年至1984年,英·甘地共任15年总理职务,还兼任过外交、国防、内政等部部长。她在执政期间,基本执行尼赫鲁的内外政策。1975年7月,她宣布十二点经济政策,通过“绿色革命”和“白色革命”,基本上解决了粮食问题和牛奶供应。在外交上她推行偏向苏联而又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的政策,注重发展同第三世界关系。
英·甘地执政期间,虽取得一些成就,但由于一些政策失误,如在印度实行紧急状庆法,培养次子桑贾伊作接班人,强制选举,出兵金庙等引起人民不满,导致1984年10月31日英·甘地本人被三名锡克卫兵枪击身亡。
拉吉夫·甘地
拉吉夫·甘地英·甘地的次子桑贾伊不幸于1980年因飞机失事遇难。其长子拉吉夫·甘地原为印度航空公司驾驶员。1981年起从政,在母亲被刺身亡后,他被推荐为总理。1984年10月31日,在总统府阿育王大厅,他以低沉的声音宣读就职誓词。两个月后,国大党(英)在大选中获胜,拉吉夫连任总理。他于1944年8月出生在印度黎明前的黑暗时代,当时其父母获释才一年,而外祖父尚在狱中。
拉吉夫在伦敦帝国学院、剑桥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并课余学习飞行。留学期间,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家庭,常参加社会活动,但不抽烟、不喝酒。为补足生活费,他在果园打过零工,在冷冻厂当过小工,卖过冰淇淋,还曾在面包干厂做工,得过生产优异奖。
1965年拉吉夫回国后年他与意大利姑娘索尼娅结婚。同年12月起担任飞行员。当时他把飞行员作为他的终身职业。他和妻子都希望过安乐的小家庭生活,并不想从政。桑贾伊死后,经母亲再三要求,拉吉夫终于告别了14年的飞行生涯,于1981年5月加入国大党,不久即当选为人民院议员。1983年被任命为国大党(英)总书记。他经常深入各地体察民情,到穷乡僻壤甚至麻疯病流行区听取群众的申诉。
拉吉夫继任总理,受命于危难之际。英·甘地被刺,激化了宗教纷争,德里地区一片混乱。面对严重局势,拉吉夫不计家仇,把保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首要任务。他一面安葬母亲,一面采取措施平息仇恨化解矛盾,迅速避免了教派仇杀的灾难,稳定了局势。拉吉夫执政后,采取科技兴国的政策,提出要“用现代技术把印度带进21世纪”。他还制订了一套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计划,要进一步对外开放,引进技术和资金,改造本国企业。他认为,要顺利发展经济,解决印度众多的社会问题,必须进行政治改革,整顿执政的国大党。几年来,拉吉夫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印度经济以每年6%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在对外关系上,他致力改善、缓和、发展同西方和邻国的关系,强调和平裁军和反对核战争。拉吉夫积极改善和发展同中国的关系,表示要把印中关系恢复到50年代的水平。
1989年印度大选,国大党失利。由于政局不稳,1991年5月举行一年半来的第二次大选,形势对国大党有利,多数人认为国大党将会在本次大选中重新获得多数,组成一个以拉吉夫为首的比较稳定的政府。可是极其不幸的事件发生了。5月21日,拉吉夫在印度南部竞选时被炸身亡,年仅47岁。这位年轻的印度政治家的意外夭折,在印度和世界引起震惊。
拉吉夫遇刺身亡后,国大党(英)工作委员会立即推举其遗孀为该党主席,但被婉拒。该党选举资深政治家纳拉辛哈·拉奥担任此职。这或许意味着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几乎一直执政的尼赫鲁家族在印度政治舞台消失或暂时消失。
家族现状
索尼亚·甘地和儿子在拉吉夫·甘地死后,他的妻子索尼亚·甘地又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印度的政治圈。于1998年出任国大党主席并在2004年印度大选中获胜。她本应成为首相,但她推辞了。 拉吉夫·甘地和索尼娅育有儿子拉胡尔和女儿普里扬卡·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