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7月1日,中英《租威海卫专条》在北京签字。中方签字代表是奕匡、廖寿恒,英方签字代表是窦纳乐。《专条》规定:将威海卫及附近海面租与英国,租期与俄占旅顺大连之期相同,英国有权在沿海一带筑炮台、驻军队等。中国所保留的权利是:军队仍可进入;威海卫城由中国管理,原驻城内的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中国兵舰仍可使用威海水面。
此后,中英双方派员于1900年4月25日至同年5月17日将东起大岚头村东北海滨、西至马山嘴、南至草庙子以里除威海卫城以外的738.15平方公里的区域划为租借区,当时区内人口约为12万。威海卫划归为英国的“租借地”,由此开始了英国对威海卫长达三十二年(刘公岛又续租十年)的殖民统治。
英属威海卫的旗帜与香港殖民地旗非常相似,旗帜的主体是英国国旗,它的右下角黄色圆形里面是一条龙。寓意英国在威海卫行使主权。把中国国旗图案裁减下了贴在英国国旗的右下角,这实在是对中国皇帝的侮辱。
1902年威海卫殖民地旗子做了修改。将黄龙改
为海鸟。
1898年威海卫在英国殖民者占据之后,其管理权限几经周转。首先威海卫被交由英国海军部负责管辖,1899年后又划归陆军部管辖,并由陆军上校道华德任行政长官,官衔为“政军专员”。1900年,威海卫属地改为文官制,1901年1月1日,正式由英国殖民部接管,并颁布了《威海卫地方政府组织法》。同年7月24日颁发了《1901年枢密院威海卫法令》。
威海卫殖民政府主要由正、副华务司署和医官司长署组成。这一格局是随着形势变化逐渐演变而严的。1902年殖民政府主要设司法管理、征税、登记部和综合部等4个职能部门。1906年卫生事项从综合部独立出来,设立医官司长,主管租代是公工卫、官司办医院及船舶检疫。1906年殖民政府又将租借地划分为南北两大行政区,分设长官公署管理。至此,形成了行政公署—南北区行政公署—小区—村的完整的殖民统治体系。
1901年英国设立了威海行政公署,做为租借地最高管理机构威海卫行政公署设行政长官一人,由英皇直接任命,地位等同于英属殖民地副总督,但不同的是他总揽行政、立法、司法大权于一身,其专制又远远超过了其它殖民地。1902年5月3日,首任行政长官斯图亚特·骆克哈特,印章为“大英钦命威海卫办事大臣”,时威海人都称他为“骆大臣”。行政公署下设正、副华务司和医官长等僚属。
英租时期,英国先后向威海派驻了7任行政长官,分别为哥恩特(E。F。A。Gaunt)道华德、库温(Cowan)、骆克哈特、波兰特(A.P.Blunt)、布朗(W.Russell Brown)、庄士敦(R..F.Johnston)。其中骆克哈特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
在基层,殖民当局采用了中国原有之村董制,他们认为这种传统制度,仍能为群众所接受,因不少村董还是本村大姓人户的长辈,且多是富裕之户,较有威望。为了便于层级管理,1906年由华务司制订了分区制和总董制,全境划为南、北两大区片分26个小区。南区片17个小区,其行政长官驻温泉汤村;北区片9个小区,由政府秘书兼管,每小区选总董一人,多者管辖32个村,少者只有6个村。其区划为:北门外、竹岛、孙家疃、钦村、王家庄、田村、张村、里口、孙家滩、羊亭、西王家夼、长峰、凤林、海埠、孟家庄、桥头、报信、于家夼、冶口、栾家店、崮山、草庙子、刘官屯、港西、盐滩。
在警务方面,由副华务司统管,设总巡捕房,码头区域内设有东山、南大桥、北竹岛3个卡子(类似派出所),乡间设15个分卡。巡捕(警察)分为3级:巡官(三道杠)、巡长(二道杠)、巡捕(多为华人),总计200余人。
在司法方面,根据其法令规定,案件均归上海英租界的高等法院审理,但该法官不常到威海,故各种案件均由威海地方行政长官审理,正华务司管民事,副华务司管刑事。在办案中,英国人发觉中国人的传统办案法仍可采用,“只要不与法律相矛盾,不违背公正和道德准则,法庭就要以中国或当地的法律和习俗习惯为依据”。南区行政长官庄士敦在办案中,常仿效中国“父母官”身份审理案件全过程,并时而走访民间知情人,还开创设置了“检举箱”。
由于殖民地面积广阔而本国兵源不足,所以组建殖民军是英国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和对外侵略的主要手段。英国占领威海卫后,即计划将其建成在华组建殖民军的大本营,一方面用于威海卫租借地的防卫,另一方面为英国对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侵略提供兵源。由于此举违反租约规定,遭到清政府的反对。英方虽迫于外交压力而表示仅在威海卫招募并仅用于本地防卫,但仍然于1899年开始,从香港选调军官并从山东内地和天津招募流民组建殖民军。该殖民军属雇佣军性质,称中国军团,又叫华勇营,驻守北大营、南、北竹岛和寨子等处,起初有600多人,1902年高峰时期曾达到1300多人。该军团各级军官全由驻华英国军官担任,主要采取英国治军方式加以训练。由于军纪涣散,逃跑率特别高,到1903年就有800多名士兵开小差。1906年中国军团被迫解散,部分士兵被编入租借地内巡捕房充当巡捕。中国军团存续期间一直是英国维护其早期在威海卫殖民统治的重要支柱力量。1900年,中英勘划威海卫界址时,该军团曾作为主力充当了镇压威海人民抗英斗争的刽子手。同年9月份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威海卫行政长官道华德被提升为陆军准将指挥在华北地区登陆的英军,该军团被作为主力编入八国联军中英军序列,前往天津镇压义和团。
英租威海卫的32年间,社会各项事业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变化,但由于几种因素的制约,如:一、英租期的不确定性,外商投资犹豫消极,本地人有了钱多是投在土地上,对工商业缺乏热情;二、交通不便,西邻烟台早已开埠对外,南邻青岛建有铁路贯通省内,威海虽有海运,但多被英国人、日本人控制,因而威海卫的经济、社会建设事业没有长足的发展。
归还威海卫租借地,中国与英国政府经过了26年的交涉与谈判始得完成。1930年10月1日,英国统治32年的威海卫,终于回到祖国怀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