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张端权,通信工程技术专家,长期从事市内电话、通信枢纽、无线电台、微波接力通信线路、同轴电缆通信线路、光缆通信线路等多门类通信工程的策划、设计、建设、管理工作,先后主管全国邮电通信工程建设及国家无线电管理工作,并在探索工程经济动态分析理论应用和促进通信规划及工程建设方面不断创新,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生平简介张端权,1930年3月27日出生于广东省肇庆市,原籍广东省开平县。1948~1952年在广州市中山大学工学院(今华南工学院)电工系无线电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市中南区邮电管理局工作,同年调北京邮电部设计院(早期为设计局),开始了他从事通信工程设计的生涯。195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任设计院无线设计处副处长,1970年调任交通部410工程(远洋无线电台)指挥部副指挥长,1973年调任邮电部北京设计所副所长,1983年调邮电部筹建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并任副总经理,1984年任邮电部基本建设局局长,1988年国务院任命为国家交通投资公司副总经理。1981年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审定为无线通信专业高级工程师,1989年邮电部评定为主任高级工程师(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被评为中国通信学会会士。1994~1999年,受邮电部委派任中日合资天津日电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天津NEC公司)董事长,主持程控交换机的批量生产。自1981年起,张端权连任5届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原中国通信学会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2~1996年任邮电部第三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他还被聘为邮电部管理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和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从事和主持过多种通信专业工程设计的张端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干一样精一样,从有线到无线,从电缆到微波,从具体工程设计到通信网络规划,从设计技术指标分配到工程技术经济分析,不但都掌握得很精,还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新方法、新观点,如率先在通信工程中运用动态经济分析方法,并不遗余力地进行宣讲和推广;在通信网络建设中,提出社会投入和社会产出的概念,以及全网效益与再分配收入的评价方法;用概率分析比较的方法确定工程方案,用平均用户密度与电话局经济容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解决市话网局所规划中繁重的工程计算;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当地的历史资料对电话业务进行预测等。实践证明这些创意很有价值,它不但解决了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还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赞许。
张端权调换过多种工作岗位,每次调换几乎都是工作难度较大或是新组建的单位,如筹建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筹建国家交通投资公司,任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天津日电公司董事长等。1989年,张端权调任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这是一个全新的岗位。在此之前,无线电通信手段在我国应用很少,其全国性管理机构设在军事部门。“少设严管”这一原则持续了多年。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以及民用无线电通信日益广泛应用与飞速发展,空中电波环境越来越复杂,无线电管理开始转交到政府部门管理,以便同国际接轨。张端权调到此岗位后,认识到其重要性和艰巨性,积极筹建了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与频谱管理研究所三个技术部门,同时到各地调查研究,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健全省、地市级的无线电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初步理顺了关系,使省级无线电办公室的年度建设投资计划得以单列,并使地方政府对无线电技术设施以及管理机构的建设给予重视。此外,他还为之做了一系列奠基性工作。例如,组织编制《全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创办《中国无线电管理》杂志,加强了全国管理工作的及时上下沟通;积极进行国际交流,首先与美国、加拿大等举办无线电频谱规划与管理工作交流会,既派出去,也请进来,借鉴外国经验;规范中国的无线电管理,狠抓法律法规、技术设施、频谱规划等基础性工作。全国的现代无线电管理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上了一个台阶,张端权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