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锡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11-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四明山志卷一 名胜 仗锡山仗锡山有方石高十丈,阔一丈,危举道旁,磨崖刻“四明山心”四大字,乃汉隶也,谓之

屏风岩,或讹其声为“骞凤”。北去一里为仗锡寺。寺内有井,昔之龙池也。稍东为西岭,石桥跨涧上,巨石数仞出其上,刻曰“过云”。唐谢遗尘言,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民家云之南北,每相从,谓之“过云”。盖自仗锡至雪窦,数十里皆谓之过云,不止二十里也,自仗踢而北谓之云北,自雪窦而南谓之云南。西岭乃南之始,北之终,故镌于此,巨石塞涧,高数仞,瀑分六道而下,愚斋戴洵名之曰“六龙泉”。巨石三级,级高数十尺,刻曰“三峡”。又有巨石数仞,一隙可通往来,上有题刻,大字曰“再来石”小字则《心经》也。宋僧修己尝悟前生诵《心经》此石下,俗呼为“小四窗”。山顶有佛手岩,中峰岩,俱有刻字,漶灭不可读。其曰中峰者,五峰相次,谓之芙蓉,仗锡在五峰之中也。西岭之下为皂荚坞,汉刘纲从皂荚树上飞举,此名坞之由。然刚(纲)之升仙在大兰山,坞去大兰不远,是其相属,未必当年故处也。西岭之内有石刻“潺湲洞”三字者,潺湲洞今之白水宫是也,此为妄刻。

明王守仁《仗锡道中》诗:“山鸟欢呼欲问名,山花含笑似相迎,风回碧树秋声早,雨过丹岩夕照明。雪岭插天开玉帐,云溪环碧抱金城。悬灯夜宿茅堂静,洞鹤林僧相对清。”又:“每逢佳处问山名,风景依稀过眼生。归雾忽连千嶂暝,夕阳偏放一溪晴。晚投岩寺依云宿,静爱枫林送雨声。夜久披衣还起坐,不禁风月照人清。”徐爱诗:“飞锡开山旧有名,林深草合路今生。岩溪万叠尽围寺,雷雨一番初放晴。石溜(榴)泠泠侵夜枕,风蝉历历动秋声。梦魂迥与尘寰隔,煮茗焚香僧亦清。”

徐学诗《仗锡石桥》诗:“游兴年来不惮高,芒鞋踏树复攀条。危梁架壑泉如瀑,古木号风秋未凋。往处姓名惟尔汝,随身行李只箪瓢。此行小试登山脚,欲向罗浮访铁桥。”

龙池,徐学诗云:“白云深护万峰尖,涧壑阴森不受炎。灵沼苔荒留古刹,清泉竹溜映疏帘。千年神物归何地,此日僧家甃近檐。俯首渊然空怅望,固知能跃亦能潜。”

再来石,戴洵诗;“见说三生夙有灵,再来太白尚留名。往还自得阿罗果,安忍只凭《般若经》。百劫屡更真不坏,一尘净洗绝无生。年年独向岩中听,恍惚如闻礼诵声。”

过云,陆龟蒙、皮日休诗,别见《九题考》。明沈明臣诗:“缥缈路常封,时时春气浓。看衣疑带雨,到寺只闻钟。不见高秋月,难扪白日峰。探虚吾欲老,来往藉孤筇。”

(《四明山志卷一 名胜》 原著 清·黄宗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