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农业知识产权特指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涉农专利、商标、版权,以及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与传统知识、农业商业秘密等。
内容我国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一个以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发明创造专利权、农业新品种商标权、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农业商业秘密保护等为重点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已取得初步的成绩。1997年,我国颁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9年我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UPOV公约)78年文本[1],同年,开始受理品种权申请。涉农专利涉农专利是产生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专利。植物新品种权植物新品种权是依法授予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新品种的所有人以生产、销售和使用授权品种繁殖材料的专有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但是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品种权人除了享有这些经济权利外,还享有精神权利。精神权利是指完成新品种的培育人享有的表明其是该品种完成者这一身份的权利以及因完成该品种而获得相应的奖励和荣誉的权利,它与完成新品种的培育人的人身不可分离,是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如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4条规定,“完成关系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并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植物新品种的育种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第9条规定,新品种的培育人享有授权品种的署名权。
植物新品种权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特殊形态,也具有知识产权所存在的相关特征,如客体的无形性和公开性(商业秘密和部分作品除外)、易于传播性、权利的地域性、期限性(商业秘密例外)等。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第2条规定:“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志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农业生物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农业领域的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保护。CBD第2条对 遗传资源的定义为:“具有实用或潜在使用价值的遗传材料”;而“遗传材料”是指“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
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功能一、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目前,我国农业要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必须要依赖科技创新。支持、滋养这些创造者的正是知识产权制度本身。鼓励创造,奖赏我们赖以建设世界和未来的极富创造和创新精神和人才,正是知识产权的目的之所在。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会促进科研人员进行农业科技创新。
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知识产权制度对知识财产采用市场机制进行产权界定和分配。在这种制度之下,知识产权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相反,如果没有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人们出于市场竞争考虑,一般会对自己的智力创造成果严加保密,从而导致科技信息传播的迟滞,不利于智力成果的推广与传播。因此,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将农业科技成果产权化,并为科技成果的有偿使用与转让提供了制度保障,这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近几年来,我们实行的农产品商标与农产品地理标志战略已取得明显的成效。以商标或者地理标志为纽带将若干农户有机组织起来,或者将若干农户与龙头农业企业或者农业大户组合起来,农业生产经营呈现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的景象,相关单位或者个人并实际享受到了产业化与规模化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与实际利益。通过其他农业知识产权的集中许可使用,只要有相应的单位或者龙头企业牵头,也能将若干农户组织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与机械化作业的推广,从而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竞争,一个经济组织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将最终决定该经济组织的竞争能力、经济实力和经营业绩。
国内农业知识产权主要研究机构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China Center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Agriculture,CCIPA),于2007年6月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心是一个由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组成,主要从事农业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研究的学术机构,旨在通过调查研究、交流合作、教育培训,促进学科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增进国际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信息共享。
中心职能——
开展基础理论、政策制度、方法工具、信息数据、案例素材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推进信息交流、人员互访、共同研究、协作网络构建等形式的交流合作;
致力于学科建设、讲座培训、研修考察、宣传普及等途径的教育培训。
研究领域——
植物新品种研究
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政策,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发展趋势与对策,植物新品种保护战略及规划,植物新品种保护与育种创新、技术扩散、农业发展,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农作物种子管理。
农业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研究
国内外农业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及政策,农业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战略及规划,农业专利保护与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扩散、农业发展,商品、地理标志与农产品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传承与农业发展。
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研究
国内外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制度及政策,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国际发展趋势与对策,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保护战略及规划,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主权与惠益分享,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与其他知识产权保护,遗传资源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农村发展。
农业知识产权信息研究
农业专利、植物新品种、商标、地理标志、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等领域的信息收集、加工、分析,农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与预警,农业知识产权信息分析技术研发与集成。
图书·农业知识产权基本信息主编:宋敏
定价:30.00元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页码:341 页
出版日期:2010年
ISBN:978-7-109-14791-1
版本:1版
开本:16内容简介本书是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满足各种专业教育和社会培训的需要而编写的教材。它既可以作为农学各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掌握农业知识产权的专用教材,也可以作为农业知识产权专业学生了解农业行业知识产权的参考用书。本书充分考虑了农业行业的特点,除了涵盖涉农专利、商标、版权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外,还系统介绍了植物新品种、农产品地理标志、生物遗传资源与传统知识等特殊的知识产权领域和它们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关系。本书采用了从知识产权一般理论到农业产业知识产权特殊性的编写方法,在考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同时,也力求引进实际案例分析,同时吸收了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2]作者简介宋敏,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复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主要参与研制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主持研制了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