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山回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1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起源大山,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中国画传统的象征;它又是像李可染先生那样亘古通今、艰辛求索终于达到顶峰的中国画大师的象征;同时还象征着博大永恒、云水飞动的大自然。

真正的艺术家们,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在茫茫艺海中锲而不舍,他们义无反顾地奔向大山、投向它广袤无垠的怀抱,在那里获得激情、感悟和升华——于是笔端涌出了恬淡、清远、自由、铿锵、悲苍与凝重。这,便是——对山的回响。

是伟大的、东方的、中国的学子们以生命尊严铸就的响彻天宇的——山的回响。

大山回响——艺术家心灵与大山撞击后,迸发出的生命交响——这次画展宗旨最好的比喻。

李宝林

2006年10月30日

大山回响:2006年10月3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研究院、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大山回响——李宝林师生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拉开了长达半年的李宝林师生巡回画展的帷幕。

2006年12月1日~12月8日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6年12月15日~12月24日广东美术馆,

2007年1月6日~1月28日深圳观澜美术馆,

2007年2月9日~2月25日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2007年3月22日~3月27日江苏省美术馆,

画展所到之处,激起阵阵悠长的回响。

李宝林先生在画展上

这次画展的领军人物李宝林先生是目前中国山水画坛上以画西部大山大水见长的画家,他的山水画,以硬朗的笔法,昂扬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作为李可染先生的学生,他的画继承了可染先生“大山水”的艺术理念,并形成了自己的面貌,着重在画中表现刚正挺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追求“生死刚正谓之骨”的正大境界。和老师李可染一样,宝林先生也是个有高度使命感的画家,正是这种使命感,驱使他顽强地与疾病抗争数十年,几度西进大山写生;也正是这种使命感,促成了这次规模浩大的巡回展。

我们很难将如此规模浩大的巡回画展,仅仅视为李宝林先生及其弟子们个人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事件。放在更广大的背景下,这次巡回展及深远的后续影响,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发扬、对营造严谨认真及相互启发的学术氛围、对推动中国山水画乃至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这次经过长时间酝酿和充分准备的画展,一是展示了李宝林先生数十年不懈创作的艺术成就,按他自己的说法,是站在七十岁的门口梳理艺术生涯,倡导刚正有力、昂扬向上的大山精神;二是通过强调师承,以师生展的形式,体现中国画数千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正是这种自觉的继承与发展,才有了中国画数千年来的绵延壮大。李宝林先生在画展的前言中写道:师承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重要的是事业和精神的传承。在我七十岁的时候,谨以此师生画展献给所有教过我的恩师。;三是是借此机会与喜欢中国画的各界朋友真诚对话。伴随巡展,认真召开理论研讨会,汇集从北到南的许多理论家,大家在研讨会上畅所欲言,探讨中国画的现状与发展,探讨李宝林及其弟子在艺术上的探索及成就。同时通过媒体宣传,让更多的人获得美的享受,并发人深思,关注中国画乃至中国艺术传统的传承和创新。

生死刚正谓之骨宝林山水画中蕴含的精神之道

看过李宝林先生绘画的人,往往震撼于他笔下西部山水的雄伟气势,被画中展现的精神力量所打动,而这,正是宝林先生希望展现的精神之“道”。

中国人与山水的关系,神奇而深远。

王鲁湘在大山回响巡展开幕前言中写到:

大山回响

中国是大山的国度/中国文化是山和水的缠绵

渊停岳峙——我们常用来比拟圣贤气象

山高水长——我们常用来赞美崇高的师德

高山仰止——我们常用来描述面对伟大人格时的心情

中国人几千年来居山、游山、读山、画山,搜尽奇峰而成内心丘壑/丘壑有多深,中国人的文化心灵就有多妙

古人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回响,在层峦叠嶂的谷底与峰巅……

与西方人热衷于征服自然的态度不同,中国人一直主张和大自然和睦相处,在中国古代建筑和古诗古画中,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思都表达得很充分。中国人建房子,多采用木质结构,强调与山水为邻,青砖白瓦掩映着绿树红花。中国古代文学,从诗经到楚辞再到纯粹的山水诗出现,运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烘托、表达思想、情感的精彩字句比比皆是,以至于有人说中国古代文学,可以归结为风花雪月四个字,确实,春风、秋风、西风、北风、杨花、桃花、牡丹、蔷薇、梅花、幽兰、梧桐、杨柳、风雪、雨雪、秋月、缺月、满月等字眼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再没有哪个民族,如此长时间地热衷于吟咏自然,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描写融为一体。在哲学思想上,早在春秋时,老子就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但春秋时,学术界百家争鸣,道家并非主流。其后秦统一天下,崇尚法家,严而少恩,历二世而亡,汉朝吸取前代教训,独尊儒术,“列君维臣父子之礼,序夫妻长幼之别”,以此维持大一统的统治,汉末天下大乱,小国林立,征战不休,非但民不聊生,连世家大族的成员,也因权力更迭频繁,深感人世动荡,虚无变幻,为了摆脱俗世困扰,他们将目光转向老庄,寄情山水,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文心雕龙o明诗》有一段著名的话:“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这话从字面上讲,是认为老庄哲学的告退才有了山水诗的兴盛,而从更深层面分析,正是老庄哲学的盛行,为山水诗、山水画的方兹打下美学理论基础。 “山水以形媚道”,山水与道息息相通,士大夫们游览山水,重在领略玄趣、观道并抒发情怀。宗炳终生游览山水,“每游山水,动辄忘归。”他游了一辈子,年纪大了,游不动了,就创造出“卧游”,把山水画出来,挂在墙上,卧着看,从画中再现的山水里,继续神游观道。眷恋山水,吟咏山水、描绘山水,从山水中领略玄趣,是魏晋以降士大夫阶层最喜欢的精神娱乐,山水两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深远的象征意义,所以,要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情趣,也必须先理解中国知识分子眼中山水与道的关系。

随着历史的推移,“道”的内涵在不断变化,它不仅仅是指道家的道,还包括儒家的道,佛家的道,“道”既是圣人之道,也是玄外之音,形外之美,意外之境,这种“道”的变化,影响着山水画的发展。但不管道的内涵如何变化,好的山水画,是能从中见“道”的山水画,能让人看到形式之外的精、气、神。

在李宝林先生的画里,“道”意味着对生命的热爱,意味着刚正昂扬的精神境界,就像他自己说的:“大山,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中国画传统的象征;它又象征着李可染先生那样博古通今、艰辛求索终于将中国画推向新高度的中国画大师;同时还象征着博大永恒、云水飞动的大自然。真正的艺术家们,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在茫茫艺海中锲而不舍,他们义无反顾地奔向大山、投向它广袤无垠的怀抱,在那里获得激情、感悟和升华……”

近年来,李宝林先生特别推崇五代荆浩所提出的“生死刚正谓之骨”,并将其内涵进一步拓展,认为骨不仅指作品本身表现形式的精准、严密、有力,内容的言之有物,还体现了创作者正直高尚的人格。这种艺术理念,影响着李宝林先生的审美取向,他对美的要求,一直贯穿着对骨的强调,也就是对内在理性和“力”的强调,认为没有“骨”的作品是失败的,缺乏骨的支撑,情感的表达显得空虚、软弱。好的作品,必然风骨相济,“骨丰肉润,入妙通灵” (王僧虔《笔意赞》),既具有思想的深度,结构的严谨,又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情感表现的魅力。

事实上,这种艺术理念并不陌生,当谢赫提出“骨法用笔”时,“骨”已经具有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指笔下线条运用的方法,还指向创作者的学识、气质、品行。脱离了内在的修养、学识、品行的用笔,纯然在技巧上打转,甚至炫耀技巧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感染力可言的。画家笔下富有骨气韵味的线条,有着美的韵律和节奏,是可供艺术家“诉说”的语言。艺术家致力于“养吾浩然之气”,“览宇宙之宝藏,穷天地之生机,饱游饫看,冥思遐想,穷年累月,胸中自具神奇,造化自为我有。是师法造化,不徒为技术之事,尤为修养人格之终生课业。然后不求气韵而气韵自至,不求成法而法在其中。”(傅雷因办“黄宾虹书画展”而写的《观画答客问》中的一段话,而黄老对此深表赞同)。

一方面自觉把内心完善放在首位,另一方面在绘画时强调骨力,使得李宝林先生的作品形成了面貌独特的艺术风格,传递出一种山水力量的美,近乎完美地诠释了那种大气、高远的西北山水的静穆、傲岸,流动着一种恢弘而融通的整体意向。

北京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式当天, 在京的著名美术理论家、知名画家等百余人召开了“李宝林山水艺术恳谈会”。随着巡展南移,在各地召开的理论研讨会上,理论家们充分肯定了李宝林先生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理念。画家和理论家还谈到李宝林关注当前中国画总体发展走向,他把这种深层次的关注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作品言之有物、充满责任感的内在张力。认为他的画有一种正大气象,是绘者人格精神的写照。在李宝林先生的画里大家首先看到的不是笔墨,而是精神,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敲击着人们的心灵。李宝林先生的画,笔墨和人格是统一的,人格的风骨,反映到作品中,作品就呈现出艺术的风骨。他用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山川自然深情交流,表现了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感受。

王鲁湘在谈到李宝林与李可染的传承关系时说:

(李宝林)有继承有发展。可染先生的山是秦岭以下的山,李宝林的山是秦岭以上的——帕米尔高原、丛林、雪山、雪域;可染先生多用积墨而李宝林泼墨较多,李宝林很多大泼墨用得非常大胆豪放;李宝林先生的线条是被强化的,它们一根根像钢筋一样,把整个画面撑了起来,画面因此具有刚性的力量美。

海军创作部张道兴先生认为李宝林具有现代意识。他的现代山水,是独树一帜的。在继承李可染先生的艺术道路上,他选择了一个点,另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的面貌。

湖北研讨会在湖北美术学院,研讨会的场面和北京一样热烈。

徐勇民先生说:“大山回响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

魏金修先生说:“(李宝林先生)对墨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度,有些作品墨用到了极致。”

陈孟昕先生说:“(李宝林先生)的画大气磅礴,远接秦汉,近接李可染先生画风,富有装饰性、结构性、抽象性、精神性、当代性。”

钟儒乾先生说:“(李宝林先生)一直坚持明确的学术方向,艺术风格非常深厚、凝重,笔墨好、意境远,给人震撼,”

邵声朗先生说:“(李宝林先生)用笔用墨不仅仅师承李可染,还从苦禅先生那里学了很多东西。他的有些作品是用李苦禅先生画花鸟的办法在画山水。两座高山,一个山水,一个花鸟,结合很难。(李宝林先生)结合得不错,我很佩服他。”

汤麟说:“李宝林先生的画气足。气势、气概、气魄是三个概念,他三者都有。”

聂干因说李宝林先生的作品有“骨气”,这正是打动人的地方。 鲁慕迅从气与光的角度谈了从黄宾虹到李可染再到李宝林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张善平谈到了画外功夫的重要性,肯定了李宝林先生的画外功和他对书法艺术的研究。

施江城认为李宝林先生的绘画可用方、拙、厚、重四个字来形容,称李宝林先生是当代山水画大写意代表人物之一,是山水大写意的开创者,他引领大家在欣赏山水画时,从视觉吸引走向内心感动。

罗斌提出了大画如何界定势与质的关系问题。李宝林先生的画,画面厚重,有势有质,特别适合大型展览场地,他扩大了传统质的内涵,给人许多启发。

广东座谈会在广东李宝林先生的艺术座谈会上,王璜生首先发言,他说:“李宝林先生的作品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冲击,虽然小幅画面也气魄宏大。宏大的背后可以看出李宝林先生对人生的强烈感怀,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李宝林和他的学生们

李宝林和他的学生们

许钦松说:“李宝林先生能够到广东来展出,对广东的创作有很重要的意义。他的山水画所营造的格局,经过自己心中再度的营造,从心灵伸展出大度、大气的意象山水。他的人格魅力令我非常钦佩。”

尚涛感慨地说:“(李宝林先生的画)是有生命力的。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画家的感情、气质、修养、为人等等。”

谭天说:“李宝林老师的笔很刚硬,是放大了的铁线条,可以支撑李宝林山水画的结构,使它显得更加的大气,更加的有力。他继承了中国山水画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创造了新中国或者50年来的一个新传统。”

麦荔红说:“李宝林先生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风骨代表了他的一种生命取向和性格取向。从他的作品更可看到一种从传统而来的生命气脉,是精英文化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最典型集中的案例。李宝林先生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画家。他的画固然与李可染先生有传承关系,但他所提炼的艺术符号已经与李可染老师的风格相去甚远,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山水画。”

王嘉就李宝林先生的山水艺术之美,归纳了四大方面,并意义论述:和谐美、崇高美、健康美、时代美。

南京恳谈会在南京的恳谈会上,大家对李宝林先生的艺术特点与绘画风格也多有精辟的论述、评价。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说:

“刚正大气的“宝林风骨”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入可染而又出可染”。他继承了李可染黑、厚、浓、重的基本风貌,但融入个人心性,强化了大写意性,大笔粗线,纵横挥扫,同时吸收西方现代构成,同而显现出颇具现代感的个人风骨。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

二是“入自然而又出自然”。他以西部大山水为师,中得心源,通过概括、提炼,运用简洁、凝重的笔墨语言,尽情尽兴地创造出雄浑苍茫、悲壮,乃至带有某种神秘感的艺术境界,气势夺人,颇具震撼力。”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樊波说:

“李宝林师生在一定意义上拓宽了“李家山水”的格局,丰富了“李家山水”的审美体系,从而不仅使“李家山水”得以薪火相传,而且还展现了一种更加自由开阔的审美前景。”

师生同展情谊长师生同展的当代意义及示范效应

师生同展,而且是一位老师与十来位弟子同展,这在各种美术展览层出不穷的当代画坛并不多见。从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它生动地展现了历史的传承与发展。正如李宝林先生在画展的前言中写道:师承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重要的是事业和精神的传承。

参加这次巡展的学生,在中国美术馆参展时已达十名(肖映川、吕绍福、詹志峰、秦岭、董继宁、杨进民、吴建科、王永亮、周石峰),行至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又新增了了两名(郑强、张明川)。随后,这12名弟子又与他们的老师李宝林先生参加了广东美术馆、观澜美术馆和关山月美术馆、汕头图书馆的展览。到江苏省美术馆展览时,参展学生已增加到16位(新增4人分别为梁振华、沉浮、林映涛、李伟)。他们都可谓是“李家山水”或者叫“李派山水”的承继者与发扬者。

李宝林先生的这些弟子们都是当今中国画坛有相当影响的实力派画家,他们的作品面貌丰富多彩、艺术风格各不相同,有的轻灵剔透、有的沉稳温润、有的飘渺空朦、有的朴实无华。李宝林的职业并非老师,况且这些学生本身大多已有相当的成就与知名度,是什么力量把这些人拢到了李宝林身边?

唯一的答案就是:他们高度认同李宝林先生的画品、人品,他们是艺术道路上的同行者,他们对李宝林先生,同样也是师其心,不师其迹。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历来重视师承、出处,为人师表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不管是春风化雨的谆谆教诲,还是耳提面命的苦口婆心,目的都在将自己所知所学传给学生,这种教育有利有弊。利在传统思想、道德体系、艺术理念得以完整流传,中华文明因之绵延数千年,弊在容易扼杀创造力,禁锢人们的思想,令人裹足不前,不敢创新。反映在艺术创作上,好的一面是传统积淀深厚,可供吸收的养分充足,不好的一面就是一味厚古薄今,摹仿前人,不管是文学、绘画甚至建筑风格,千人一面,乏善可陈。

李可染先生曾说:“明清两代许多画家脱离了自己的亲自感受,层峦叠嶂必仿黄公望,雨景山水必仿米元章……为了避免公式化,我们必须到生活中去……”这种到生活中去的倡导,是强调绘画写生,强调画家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是对一味摹仿前人的修正,但并不是推倒前人,否定黄公望、米元章的艺术价值,事实上,可染先生非常重视从传统中吸收养分,他的用墨和线条,都有着很深厚的传统功力,他对齐白石与黄宾虹两位老师,始终执弟子礼,不敢有丝毫怠慢。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西风渐近,社会变革剧烈,传统一度沦为落后的代名词,创新的角号响彻每个角落。文化领域向来是创新的前沿阵地,文学革命,美术革命,音乐革命甚至舞蹈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理念。人们只顾着往前看,一切以新为美,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后,有着大山般的传统,山中处处埋着宝藏,在非常时期,甚至造成了传统的断层。近些年,中国与世界日益同步,学术界各种新思潮风起云涌,新名词、新画法,甚至新的流派不断涌现,有的新,是清新可人,有些新,却流于形式上的哗众取宠,浅薄喧嚣。人类的发展史,从来都是渐进史,任何艺术家,都需要扎根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以特定传统作后盾,后盾深厚,创新才能立足,否则,就像无根的芦苇,难逃迷失的命运。

这次师生展,首先从形式上就揭示出传承的重要性,不管是李宝林在画展前言中郑重深情地感谢自己的老师,还是李宝林的学生为画展的顺利举办群策群力,都让人觉得师生情深,弥足珍贵。其次,从参展学生作品的多样化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创新的活力,学而不似的独立精神。再次,任何一种艺术理念的形成,都不能单靠一己之力,师生之间在思想上必然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必然有彼此都推崇的理念与趣味,孔子门下弟子三千,才有了影响深远的儒家文化,李宝林与其弟子的同台亮相,只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真诚对待艺术,真诚对待生活,用作品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

以画会友,以友辅仁大山回响社会影响深远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指的是有修养的君子,通过阅读彼此的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并互相勉励,抵达“仁”的境界。所有的艺术家,哪怕是最离群索居的艺术家,都渴望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对话,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为当世甚至未来的世界认同,丰富人们的精神,安抚人们的心灵,这既是他们从事艺术创作的动机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价值所在。这次画展,按李宝林先生自己的说法,是“以画会友,以友辅仁。”,通过作品与喜欢艺术的朋友对话,鼓舞人的心灵,带给人美的享受。以画会友,固然如水般清淡,但在同好者心中,却是精彩的心灵撞击,是精神的大餐。

大山回响从北京到武汉,再到广州,深圳,汕头,南京,所到之处,理论家们共聚一堂,媒体积极报道,观众反响热烈,甚至超出了举办者的预期。我们很难将这样一次规模浩大的巡展,看成一桩孤立的艺术活动,毫不夸张地说,这是2006年画坛最引人注目的大事之一,有着十分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加开幕式和理论研讨会的阵容均十分强大

此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式由画展策划人、著名理论家、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王鲁湘先生主持,海军政委胡彦林上将发表讲话,肯定了李宝林先生的艺术成就,称赞他“为海军的美术创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先生在致辞只高度评价了李宝林先生的山水画成就,说他“大胆地开拓创新,走出了自己的面貌。”;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卢禹舜先生说:“(李宝林)的成就已经超出了一个画家……他的艺术实践体现了中国画艺术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生生不息做出了积极贡献。”;李可染先生的夫人、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邹佩珠女士讲话并赠送墨宝“中华之光”表示祝贺。另外,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前海军政委李耀文上将,原海军副政委康成元中将,中国武警黄金部队政委吕建成少将,总参工程兵指挥学院政委刘华苏少将、中国文联副主席、分党组书记冯远先生、中国美协副主席杨力舟先生,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等。展出期间尉健行同志,原中央机关工委副书记、现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钮茂生先生参观了展览。

此展在湖北开幕也是阵营强大,开幕式由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美协副主席陈孟昕教授主持,原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蒋祝平、王少阶先生,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李传锋先生,原湖北省文化厅厅长蒋昌忠先生,湖北文联主席、美协主席唐小禾教授,湖北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吴汉东教授,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江作苏先生,湖北省美协顾问鲁慕迅、张善平先生,湖北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刚教授,湖北美术学院院长、省美协副主席徐勇民教授等。

此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广东省美术协会广东省画院参与主办。出席开幕的有广州市副市长李卓彬先生,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春洪先生,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画院院长刘斯奋先生,广州市文联秘书长唐平先生,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张嘉极先生,原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刘汝舟先生,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王玉珏先生,原岭南出版社社长黄树德先生,广州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先生以及著名老艺术家杨之光、郑爽、邵增虎、尚涛、李醒涛、庞泰嵩、汤集祥先生。

此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的展览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画院、深圳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市美术家协会联合参与主办,出席开幕式的有全国政协常委、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先生,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女士,深圳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黄扬略先生,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深圳文联主席董小明先生,美国芝加哥艺术馆亚洲艺术首席主任许杰先生,还有艺术家张步、滕文金、王子武先生,以及从香港特意赶来参加开幕式的著名画家王无邪、黄孝逵先生。

在南京展区,“大山回响——李宝林师生画展”由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李可染艺术基金会、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主办,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馆承办,江苏养墨堂艺术有限公司协办,参加画展开幕式的领导及嘉宾有江苏省人大副主任柏苏宁先生,省政协副主席陆军、黄因慧先生,省文联主席、省委老领导顾浩先生,省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以俭先生,省文化厅副厅长、省美术馆馆长高云先生,徐州市人大主任王希龙先生,国家审记署驻南京办原特派员董化礼先生,省文联副主席赵绪成先生,省文联副主席、国画院院长宋玉麟先生,省文联顾问喻继高先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葵先生、范保文、朱道平、赵文元先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美术理论家马鸿增先生,江苏省美学会副会长 许祖良先生,以及著名美术理论家左庄伟、丁涛先生、李小山、黄鸿仪、樊波先生。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先生主持了开幕式。

各地媒体高度重视

针对次此巡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读者》杂志、《大众收藏》杂志以及各省市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做了报道,多篇文章、消息见于全国各地报端,《大山回响》受到观众热捧。其中,《楚天都市报》(2006年9月21日)刊登记者周洁的文章《李宝林——大冲不盈》;《深圳特区报》分别于2007年2月8日和2007年2月25日发表记者梁婷采写的文章《画山水以寄情展文化之传承》《艺术魅力与市场价值并存》,阐释美术界“李宝林旋风”;《星期六报》“文化周刊”(2007年2月10日)发表《大气磅礴、厚重苍茫——李宝林画展先睹》,文中说:“他所探索的山水画在不失乃师精神气象的前提下,从李家山水范式向前大大跨出一步。”;《武汉晚报》(2006年12月2日)、《湖北日报》(2006年12月2日)在刊登画展新闻中,高度赞扬李宝林先生坚守信念、群体追求、风骨传承的精神;《湖北美术学院院报》(2006年12月15日)发表署名文章《大山之子、山水之父——记著名画家李宝林先生》;深圳展览期间,2007年2月26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刊登记者姚正华文章《突破传统挥洒山水新意境——美术评论家鲁虹点评李宝林师生画展在深圳为何这么“热”》,较为详尽地分析了画展成功和市场追捧的原因。

参观展览的群众反响强烈

在北京,

在武汉

在深圳,(画展)吸引逾万观众到场,成为深圳历次画展中极为成功的策展范例。展览作品艺术价值上乘是此次展览吸引众多观者的关键。鲁虹分析说,现在山水画的发展空间变得相当小,怎样发展山水画成为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而《大山回响》所展示的作品在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上把握较好,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有了新突破。此次展览中,李宝林和12名学生的作品虽一脉相承,但风格却各具特色,12名学生很好地继承了李宝林的山水画艺术,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存在与李宝林作品的契合点,但又不是对他作品的简单重复,都有自己的面貌。

李宝林的作品与恩师李可染也有传承上的创新。鲁虹说:“与李可染强调作品的写实性与诗意性不同,李宝林更强调作品的表现性与象征性”。李宝林的作品内容虽然以画西北山水为主,但他把具体的山水升华了,甚至抛弃了具体的时间、季节、地域、空间等要素,在题材、手法上有了新的创造,令作品获得了更为宏阔深邃的意境。

目前李宝林及其学生的作品正受到越来越多收藏家的关注。作为艺术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鲁虹更看重李宝林师生作品的学术价值。

只有深具学术价值的绘画作品才拥有长久的收藏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几年前,鲁虹曾为李宝林写过《超越时空》一文,对他的艺术成就做了非常精到的评点。“大山的回响”仿佛是一个证明,不断实现超越,正是李宝林先生和他的弟子们努力实践的追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