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基本自然地理:稍峪乡海拔1300—1450米,年降雨量560mm,气候比较温和,年日照数1731.4小时,平均气温8.7°C,土壤以山地褐土为主,属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稍峪乡东临马元乡,南接兴隆乡,西邻西峪乡,北靠石堡乡、长道镇。全乡东西长14.33公里,南北宽3公里,总面积43平方公里。全乡15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3777户,18350人。2008年人均纯收入为1710.00元。总耕地面积28682亩,(其中退耕还林11201.75亩),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洋芋为主,2008年洋芋种植面积达23000亩(含复种)。居住民族以汉族为主。
行政区划:全乡辖15个行政村,分别为:郭山、杜河、潘豆、王山、邵山、郭河、符庄、碑楼、团庄、稍峪、白杨、马河、史山、牛尧、赵湾。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现状近年来,在稍峪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乡社会经济保持着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稍峪乡政府因地制宜,紧紧围绕“东药西果、地埂经济、庭院养畜、劳务输出”的总体思路,始终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稳中求进,难中取胜,保持了稍峪乡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31.1万元,经济总收入5174万元。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以地膜种植的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稍峪乡采取“三扩三压”的种植原则,2008年种植地膜玉米1500亩,推广种植面积达800亩,小麦播种面积达5500亩,全年粮食生产获得丰收,粮食总产量达894.4万斤,人均占有粮达到了490斤。
三是劳务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稍峪乡立足于全乡剩余劳动力多,且农民自发外出务工已成气候的工作实际,始终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始终把增加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做为衡量工作好坏成败的标准,不断转变工作观念,简化办公程序,努力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2008年共输出农村劳动力达到4852人,有组织输转1790人次,培训农民工2370人,创劳务收入1940万元。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8年,新建集雨水窖300眼,实施人畜饮水工程3处,完成小巷道硬化300米,新建补植退耕还林苗木70万株,建成沼气池50座。全乡教育事业发展喜人,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卫生工作上,卫生院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2009年参合人数已达18229人,计划生育工作,2008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3.28‰,农村计划生育率为90.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招商引资项目甘肃省西和县稍峪宏济生态养殖园,位于稍峪乡稍峪村,始建于2007年,占地面积20亩,是以生态养鸡、饲养猪、饲养獭兔与养牛为主体,附带畜禽屠宰场和沼气建设的综合性生态养殖园。该园计划总投资1390万元,固定资产89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其资金来源启动了民间投资,该园采用的是“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联合发展,目前发展状况良好,正在为带动周边村的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该企业的发展壮大,能够成为稍峪乃至全西和县的龙头企业。发展思路稍峪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突出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以发展“五比五看”活动为契机,重点抓好粮食生产、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劳务经济,项目建设、扶贫开发及文教卫生等工作,扎实开展民情走访活动,继续做好矛盾调处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乡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特色产业地方特产稍峪乡突出发展洋芋产业,积极引进洋芋良种,不断扩大洋芋种植面积。2008年,全乡洋芋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含复种)。在杜河、郭山、潘豆等村发展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地埂经济林2000亩,在牛尧、赵湾发展核桃经济林2000亩,在邵山、符庄、碑楼、团庄等村大力发展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面积达到3200亩。目前,洋芋、经济林果、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开发初见成效。优势资源稍峪境内有旅游景点塔子山,云华山两处,且两山相距较近,景区公路现已打通。景区奇观叠生,景色怡人,素有“人间天桥”之美名,是有人观景游玩的好去处。稍峪乡政府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着力于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以塔子山和云华山为主要景点,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农家乐”相结合的旅游开发路子,突出稍峪特色,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产业。稍峪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西和县开源公司在这里开发黄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