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碗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12-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述隔碗灸法,又称碗灸。是一种直接将碗覆于患乳治疗急性乳房炎的疗之法。首见于《外科正宗》,提到 :“治乳肿妙方:灸乳肿痛方来异,恼怒劳伤气不调,将碗覆于患上灸,诸般肿痛寂然消。”方法颇为繁复:“治气恼劳,或寒热不调,乳内忽生肿痛。碗一只,内用粗灯草四根,十字排匀,碗内灯草头各露寸许,再用平山粗纸裁成一寸五分阔纸条,用水湿纸贴盖碗内灯草上,纸与碗口相齐;将碗覆于肿乳上,留灯草头在外,将艾大圆放碗足底内(一作“艾一大圆放碗底”),点火灸之;艾尽再添,灸至碗口流出水气,内痛觉止方住,甚者次日再灸”。之后在《串雅外编》中正式提出碗灸之名。操作方法本法一般仅取用阿是穴,即患侧乳房。取能覆盖住乳房的大口碗一只,内以用生理盐水浸透的5~7张面纸衬垫,覆于患乳之上,注意应留出一定空隙,不可扣之过紧。将大艾炷置于碗底施灸,患者觉烫,可易炷再灸,不论壮数,至患乳疼痛明显减轻后停灸。每日1~2次。主治病症急性乳腺炎等乳房病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