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镇情概况
朝阳镇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部,全镇4.5万人,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南依洛阳市区,北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向西驱车20分钟抵达洛阳飞机场,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洛阳站下道口位居腹地。
文物古迹
北魏孝文帝皇陵位于该镇官庄村,作为邙山陵墓群之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的伏羲画八卦遗址位于卦沟村,被命名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重新打通者——班超葬于该镇张阳村。传说中伯乐相马的地方位于该镇伯乐村,南唐后主李煜冥寂于该镇后李村。南石山村的唐三彩工艺,不但保留了唐三彩古色古香、浑厚质朴的大唐韵味,而且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生动逼真,釉色艳丽。2000年,朝阳镇被命名为“三彩之乡”。卫坡古民居位于朝阳卫坡村,是豫西现存面积最大的清代古民居建筑,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卫坡村被命名为河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洛阳市仅此一家 。
社会事业
北邙地带,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日供水量可达5万吨-6万吨。电力资源充沛,镇区有35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各1个。通讯网络四通八达,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9000门,宽带网装机容量4000台。教育繁荣,教学一流,有中心小学9所、中心初中1所、职业中专1所、双语幼儿园3所。医疗卫生事业发达,有乡村卫生所(室)27所,甲等一级乡镇卫生院1所。金融保险业发达,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中国财产保险在该镇都设有分支机构。
经济概况
工业经济,蓬勃繁荣。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各类企业295家。目前,全镇已形成了以汽车配件、机车配件、标准件、基础工程、三彩工艺品、传动机、钼制品、化工建材及农产品深加工、生物柴油等为主的工业发展体系。减速机、传动机、方向机三大产品系列,畅销全国各地;“雪云”牌食品系列,“家喜”牌食用油畅销不衰。技术革新不断加快,洛阳市经天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洛阳市京通方向机制造有限公司、洛阳旭日传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洛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相继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整体实力日趋增强。
现代农业,特色众多。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品质,调整结构,注重效益”的发展方针,以产业结构调整为载体,以规模化发展为目标,以发展优质小麦、花卉、药村、无公害蔬菜为重点,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目前已形成了以姚凹、朝阳为中心的优质小麦种植区,以瓦店、张阳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区,以闫凹、小良为中心的药材种植区,以石沟、伯乐为中心的禽畜养殖区,以游王为中心的粉条加工区等五大产区,以繁育牡丹为主的洛阳市环林园艺公司和以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为主的洛阳市农业生态休闲园已形成规模,花卉种植总面积近1000亩。
2、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镇情概况
朝阳镇属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中郊镇,位于黄河镇水库中上游地段,与全安、凤鸣、永安、凌家等

镇乡相连,与资中县和威远县相接,全镇有18个村,150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委会,共有8607户,29590人;全镇幅员面积45.5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2415.59亩,其中田8626.61亩,土13788.98亩,全镇有劳动力16024人,其中男劳动力8497人,女劳动力7527人。
自然地理
朝阳镇地貌上属四川盆地川中浅丘陵区,地貌类型以浅丘为主,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终年碧绿,日照中等,雨量较充沛且集中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8.7度,最高平均气温19.27度,最低年平均气温16度,平均温度变化率为2%,年平均日照数为1307.6小时,平均日照率为29.4%,最多年日照与最少年日照相差632.2小时,日照时数年际变化较大。该镇年平均降雨量为1022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与最少年降雨量相差944.6毫米,年降雨稳定性较差,其年平均相对率为17%,但拥有较好的蓄水调节功能,东有黄河镇水库,西有乌龙河水库,镇中一条小渠横穿全镇8个村,并且全镇建有9个电灌抽水站,旱灾之年基本能解决抗旱抽水
行政辖区
朝阳镇下辖村:
洪家寺村
朝阳村
道子田村
黄桷桥村
六公丘村
下坝桥村
黄桷岭村
大洪山村
华匠冲村
园山村
太朴村
回龙桥
代家沟村
汪洋村
梅堂湾村
周坡村
段家祠村
强安村
交通运输
朝阳镇公路基本形成网络,有内威路(贯穿朝阳村六公丘村、园山村、太仆村);有全张公路(贯穿道子田村、黄桷岭村、朝阳村、六公丘村);有段道路(贯穿道子田村、强安村、段家祠村);永拥路(贯穿太仆村、回龙桥村、周坡村、段家祠村、汪洋村、梅堂湾村);有永代路(贯穿太仆村、回龙桥村、代家沟村);有卷水路(贯穿黄桷岭村、华匠冲村、大洪山村);农华路(贯穿张家场镇、黄桷岭村、华匠冲村)。公路总长度为27公里。
2002年,全镇新修村社道16公里,其中:洪家村4公路,朝阳村3公里,回龙桥村1.2公里,汪洋村5公里,华匠冲村1.8公里,黄桷岭村1公里。
社会经济
黄河镇水库周边淹没涉及5个村,16个社。其中洪家村3个社;下坝桥村3个社,朝阳村5个社,道子田村2个社,黄桷桥村4个社;乌龙河周边涉及淹没2个村,5个社,其中代家沟村3个社,汪洋村2个社。
2002年,全镇农业产值实现3495万元,乡镇企业产值实现4401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27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150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71元,计划生育率实现91.08%。
种养殖业
种植业:原朝阳片区(洪家寺村、朝阳村、道子田村、黄桷桥村、六公丘村、下坝桥村、黄桷岭村)主要以种粮为主。2002年逐步开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洪家村结合黄龙湖开发,大力进行土地流转,与安泰公司联合开发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农业观光项目;朝阳村开展国家川中农业项目,切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并大力开展土地流转,与安泰公司合作进行观光农业综合项目的开发。原永远片区(大洪山村、华匠冲村、园山村、太仆村、回龙桥村、代家沟村、汪洋村、梅堂湾村、周坡村、段家祠村、强安村)主要以种植水果为主,全镇水果总面积达到2849亩,其中2002年新发展1800亩,总产量达到3068吨,目前该镇水果生产已具规模,具有集中成片、规模生产的特点。
养殖业:畜牧业生产全镇各村不同程度的出现养殖大户,2002年全镇生猪出栏16507头,养牛92头,其中水牛46头,奶牛12头,黄牛34头,养羊780只,禽蛋产量5679公斤,小家禽家畜30余万只,蚕茧产量2170公斤。
六公丘村以养殖名优特水产品为主,建有养殖基地50亩,建有集约化养鸡场1个,养殖总量达2500只;下坝桥村、朝阳村、大洪山村、街村建有集约化养猪场,年养殖总量达2500头。
特色农产品
水果、生猪、水牛、奶牛、黄牛、禽蛋、家禽、家畜、蚕茧、水产
人口数据
朝阳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8410
男
14559
女
13851
家庭户户数
7782
家庭户总人口(总)
28410
家庭户男
14559
家庭户女
13851
0-14岁(总)
6631
0-14岁男
3457
0-14岁女
3174
15-64岁(总)
19398
15-64岁男
9990
15-64岁女
9408
65岁及以上(总)
2381
65岁及以上男
1112
65岁及以上女
126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7629
[2]
中小学校
内江市中区朝阳镇永远太仆中心小学
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促志小学校
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颖盛小学校[3]
3、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朝阳镇镇情概况
朝阳镇是辉南县县城所在地,是税费改革综合配套改革后由原朝阳镇、平安川镇、高集岗镇三个乡镇合并而成。全镇幅员面积194.9平方千米。辖城西村、石顶子村、朝阳村、东凤村、城东村、半截沟村、桦树村、新立村、西郊村、郭船口村、金山村、团结村等26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8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8个社区、40个居民委,共有人口135,325人,其中农业人口41,139人,耕地面积95,228亩,其中:水田50,204亩,旱田45,024亩。镇机关下设2个留守办事处,24个站办所,共有机关干部325人。镇政府驻前进大街。
历史沿革
因地理位置是坐北朝南,因此得名。1949年10月,朝阳镇为辉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1956年,撤区建镇,朝阳镇为区级镇。
文物古迹
辉发古城位于辉南县朝阳镇东北17公里的辉发山上。是明代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辉发部所在地。辉发部原系萨哈连乌拉江尼马家部人.始祖星古礼(星古力),传至旺吉努(王机努),征服邻近诸部,于辉发河畔呼尔奇山“筑城以居”,即辉发古城.旺吉努死,孙拜吉达里“杀其叔七人”,自立为贝勒。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拜音达里参加叶赫等九部攻击以努尔哈赤为首领的建州部,大败,为努尔哈赤所灭。
古城南、北、西三面临辉发河,以山脉为天然屏障,无险可守地段则以土石夯筑城墙。分内、中、外三城,周长分别为596.5米、892.3米、1884米,每道城均设二门。今中城墙高3米、基宽12米、顶宽2—3米。内城有一平台,周长336米,高出地面4.8米,上有砖瓦、陶瓷片等遗物,似为建筑址。近年在此古城曾出土五彩瓷罐、青花瓷罐、白地斗彩花碗,耳环、帽顶,以及铜、铁马蹬等。这些文物,有的来自中原,有的则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交融的风格。游人可近观其景。
社会经济
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财政收入3594万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3999元,比上年增长8%;招商引资513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9388万元。
4、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朝阳镇镇情概况
朝阳镇政府地处巴彦淖尔市最东端,东与包头市为邻,包白铁路从中部南北通过,有火车站两处,固查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395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人口14712人,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山旱区乡镇,全镇现有耕地12.5万亩,水旱地各半,主要靠机电井灌溉。牲畜总头数达到89200头只,其中羊81900只。农民人均纯收入2150元。
自然地理
朝阳镇无霜期较短,年降水量200毫米,且多集中在夏、秋季,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数在3100—3300小时之间。
经济概况
朝阳镇以特色农业为主,广泛种植黄芪、甘草、麻黄等药材。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谷子、糜黍、荞麦、莜麦、马铃薯、胡麻、油葵籽等,建设有以小杂粮、马铃薯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3.5万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白云石、石灰石、石英石、煤等矿产资源。
5、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朝阳镇镇情概况
朝阳镇地处灵璧县北部,东、北分别与江苏省的岚山、双沟两乡镇接壤,西、南分别与下楼、尤集、渔沟相连,北距徐州、南距灵城均为50公里,104国道横穿北部,距徐州观音机场8公里。全镇辖37个行政村,354个村民小组,6.9万人,区域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17万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全镇有大小山头58座,京渠、独堆、丁陈、张渠等地盛产灵璧奇石。李寨村的红皖螺大理石储藏量40.22万立方米,是用于建筑、制作工艺品的好材料。境内有运料河、三渠沟、孟家沟、赵杆沟、柴河、徐埒运河等大小沟渠百余条,汪塘水面1400亩。该镇盛产小麦、棉花、玉米、山芋、西瓜、李子、雪枣、酥梨、红富士苹果等。1999—2000年,该镇分别被省、市批准为“中心建制镇”,2000年被评为全市经济运行十佳镇。
经济概况
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农业基础。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有了新提高。立足市场,压缩小麦、玉米、大豆面积,扩种了水果、西瓜、花生、棉花、油菜、胡桑、干杂果面积,经济作物面积达到了11万亩,粮经比达5.5∶4.5。农业总产值1.24亿元,比上年增长6.95%,其中,养殖业增长8.6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0元。水利设施是农业丰收的基础。两年间,疏浚大沟7条、中沟6条、小沟219条,加深疏浚了三渠沟、胜利沟,完成土方70万立方米,改善除涝面积20平方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新打机井41眼,清洗老井27眼,新建孟家沟大桥1座,总投资近百万元。2000年底被宿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汴河杯水利一等奖”,受到了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畜牧业发展较快,名特稀优产品不断增多。建立和完善黄牛改良点,大力推广黄牛冷配,引进三元杂交猪和波尔山羊品种,采取多种形式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全镇养殖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1%。
林业生产完成了成片造林、四旁植树和万里绿色长廊工程,每年全镇栽树23万棵左右。在孟邵、丁陈等村新发展雪枣800亩、布朗李子1000亩。万里绿色长廊工程由于标准高、质量好,受到了市领导好评和县政府授予一等奖奖励。
发展二、三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在企业发展上,对多用肥厂、农药厂、板材加工厂等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继续围绕山石资源,大力兴建大型石子加工厂,年实现利润1500万元。奇石资源通过引导、服务、管理,丁陈、李寨、独堆、京渠、张渠等村出现了家家户户经营奇石的场面,全镇仅此一项,年纯收入达260多万元。围绕林业资源,发展板材加工厂;围绕小城镇建设,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同时,全镇所有镇村企业立足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企战略。至2000年末,全镇共完成企业营销收入1.5亿元。
6、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该镇地处龙文区北部,面积42.2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多人,是龙文区的新兴工贸城镇。
朝阳镇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国道、省道贯穿镇辖区,漳龙高速公路在该镇设有互通立交出口。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全镇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是龙文区的主要工业集镇。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240多家,形成了粮食饲料加工、食品罐头、木材加工、金属制品、建筑建材等五个支柱行业;实施了一个国家重点项目——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培育了一个省级粮食加工批发市场——福建浦口粮食批发市场,发展了一个省级龙头企业——港昌食品有限公司。
农业是朝阳镇的传统优势,已经形成“畜、苗、花、蔬”为主的四个主导产业。其中有3000亩榕树盆景花卉专业种植村——漳滨村;有千亩蔬菜种植基地——书厅村;有高优水果生产基地——恒坑村;有观赏鱼养殖基地——石井村等,一批具有农业特色和高效益的农业项目已具有相当规模。
2005年,该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增长23%,其中,规模工业产值5.5亿元,增长26%;财政总收入1478.4万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4888元。
7、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朝阳镇朝阳镇位于荔波县西南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樟江河畔,距县城9公里,县城至大小七孔景区的必经这地,全镇12个村(其中九个村分布在樟江两岸),81个村民小组,3032户,11930人,国土面积16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93亩(习惯面积)其中田面积7033亩,荒山荒坡20余万亩,可开发利用15万多亩,海拔420米,年平均气温18.9℃,无霜期293天,年降雨1300mm,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目前,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电话、电视的目标。
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14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194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953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462,988元,粮食总产量363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385.7元。
全镇目前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水果蔬菜基地,有蜜柚、沙田柚、早桃、油柰李、板栗等12000多亩,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1500多亩,同时还有花卉基地50亩,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再过3到5年,朝阳镇将成为全县最大的水果蔬菜基地,并朝着生态观光农业发展。
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统治达99.4%,辍学率为0.24%,初中毛入学率102.19%,辍学率为2.48%;建立镇村卫生网络,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育龄妇女普查普治面达72.3%。
8、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朝阳镇昌图县朝阳镇地处铁岭市北部,与吉林省四平市相邻,全镇区域面积10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03公顷,现辖12个行政村,121个村民组,5809户,20452口人。全镇地处东经126度,北纬43.7度,常年降水600毫米,常年积温3200度,属中温带湿润季风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日照丰富,是典型的北方平原旱作农业地区。
朝阳这个名字从诞生到现在,也不超过180年。大约是清道光初年,既公元19世纪20年代,有几户外地迁民来到这个地广人稀的地方定居,从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因为地势较为合适,迁民们在这里盖的房子都清一色的取东南朝阳向,辽北一带称这种朝向为“朝阳”,于是这个小村因俗而名朝阳堡,简称朝阳。这里在历史上曾分属八面城和此路,1996年朝阳镇撤乡建镇,这就是今天朝阳镇的建置和区划。
朝阳镇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交通便利,宜农宜果,资源丰富。2006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51538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实现14620万元,32200万元和4716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1%,28%和8%。镇级财政收入实现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8元。
朝阳镇葡萄产业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到现在全镇葡萄种植面积已达660公顷,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9.1%,栽植葡萄农户3900户,占农户总数的67%。其中,栽植1000株以上农户180户,500株以上农户700户,建成“双百双株”果园和“百亩万株”果园44个,2007年全镇葡萄产量达到1200万公斤,产值2000万元,农民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200元。为适应市场需求,近几年全镇还先后共投资200万元,建成葡萄冬储保鲜库20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30个,拉长了葡萄产业链,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效益。全镇已形成集裸地葡萄、温室葡萄、冬储葡萄为一体的葡萄产业链,做到了一年四季季季有葡萄。朝阳镇葡萄现已南销沈阳、大连,北销四平、长春、齐齐哈尔等大中城市。葡萄品种实现了由最初的京亚、巨丰等品种向美国红缇、里扎马特等新品种的转化,普及推广了葡萄滴灌、无核化、膨大和套袋技术,注册了“硕丰”牌葡萄商标,实现了葡萄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三步走”。朝阳镇已被认定为辽宁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被评为铁岭市科普示范镇、全国庭院经济高效产业专业镇,2005年被评为铁岭市葡萄生产专业镇。
朝阳镇在实施以葡萄生产为重点的林果开发同时,本着因地制宜、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宜畜则畜、林果畜牧并举的原则。加快发展以猪、牛、禽为重点的畜牧业开发。朝阳镇已发展蛋鸡养殖专业户200户,成为全县有名的蛋鸡生产专业镇。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由大连客商谭鸿洲投资600万元兴建的八里鸿洲牧业生猪小区,该小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年可饲养生猪8000头,极大促进了全镇生猪饲养业的发展。现在,全镇畜牧业生产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蛋鸡、肉鸡、生猪、种鹅为主的畜牧小区8个,养殖专业村12个,专业屯16个,专业一条街15个。全镇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8万头、2万头、1.5万只和200万只,畜牧户业已成为朝阳人民致富增收奔小康的又一“朝阳”产业。
在小城镇建设上,朝阳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对镇内主要街道进行整治和改造。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14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资产总额6000万元,在岗职工2240人。昌图永丰复合肥有限公司是朝阳镇典型的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该企业投资总额1282.7万元,年产复合肥5000吨,产值750万元,实现利润150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58人。
9、内蒙古乌兰察布化德县朝阳镇朝阳镇位于化德县长顺镇东南7.5公里处,东与河北省康保县接壤,南于商都县毗邻,207省道穿于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21个村委会,81个自然村,37400人,1032户,总土地面积7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万亩,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水浇地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朝阳镇立足当地实际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水攻蔬菜旱攻薯”的种植格局,去年全镇共种蔬菜近两万亩。马铃薯达6万亩,产值近4000万元,水地蔬菜产业成为朝阳的一大特色;以肉羊、奶牛养殖为主的舍饲畜牧业新格局逐步形成,全镇共养殖奶牛1000多头,建3个奶牛园区,奶站3个,初步实现了园区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目标;生态建设方面,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全镇均有实施,退耕补助成为农民一项重要收入。肉羊、乳业、马铃薯(蔬菜)、饲草饲料已成为朝阳镇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六月末牲畜总头数达6万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00元。
10、黑龙江省嘉荫县朝阳镇朝阳镇隶属嘉荫县管辖。位于县境东部,黑龙江右岸,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为嘉荫县城。
朝阳镇,清代称“库布特林”。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萝北设治后称朝阳镇。1916年划归乌云设治局,隶属第四区管辖。1927年9月,划归佛山设治局管辖。因佛山镇(原宝南镇,今保安村)无民房租赁,设治局在朝阳镇租用民房办公。1929年2月,佛山“改局为县”,成为佛山县署驻地。1930年6月,在朝阳镇正式修建县署,遂为县城。东北沦陷后,初为佛山保,1942年改设佛山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县政府与金矿局合署,驻金矿局所在地的北沟。1948年设置佛山区,朝阳镇为区政府驻地。1951年9月,设置佛山村,同年10月佛山县政府由北沟村迁驻佛山村(今朝阳镇)。1955年11月,将佛山县改为嘉荫县。1956年并村划乡,设置朝阳镇。1958年秋,成立朝阳镇人民公社。1981年将朝阳镇公社所属的燎原、小滚沟、新发、永安、常青、太平6个生产队划出,成立红光公社,同时恢复朝阳镇名称。
朝阳镇濒临黑龙江畔,全县工商企业集中于镇内。全镇总面积1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14亩,兼种蔬菜和粮豆。全镇除辖镇内居民委员会外,还辖尚志、佛山2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1.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万人;满、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2.8%。镇政府驻于镇内。
11、江苏省兴化市朝阳镇朝阳镇系兴江苏省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北纬32°40′-33°13′,东经119°43′-120°16′,地处江淮之间、苏北里下河腹部、长江三角洲沿江经济带。东邻垛田镇,南接兴化市经济开发区,西与西郊镇及高

邮市甘垛镇毗邻,北与西鲍乡相望。总面积50平方公里。.
朝阳镇境内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河道总长约50公里,其中骨干河道11条,主要有横泾河、大溪河、西荡河、兴东河、东平河、车路河、上官河、下官河、白涂河、泗洲河、山子河,总长35.6公里,陆地面积7.4046万亩,水域面积2.3590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76.2%和23.8%。.
朝阳处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征。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霜期不长。年均气温15℃左右,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朝阳历史悠久,据南荡出土的部分文物考证,境内的人类生存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距今约4000多年。 昭阳方言属江淮方言区。明初,因大批苏州移民进入,昭阳方言中亦含有吴语成份。.
朝阳饮食含文化属"维扬菜系"。烹调制作方法以炖、焖、蒸、烧、炒见长。名菜名点有:清蒸桂鱼、炒鲨鱼片、醉蟹清炖鸡、醋熘鳜鱼、蟹黄包子、水乡米饼、水晶虾仁、松花皮蛋等,另有米饼、桂花圆宵、砂锅等地方小吃。昭阳民间至今留有荡湖船、打莲灯、舞龙及扇舞、腰鼓、鼓号、彩绸、彩球等传统文化习俗,其内涵随着历史变迁应时更新。尤其是劳动号子种类繁多,以秧歌、窑工、车水、耕田、打场、挑号子等内容为普遍。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至今流传甚广。
以郑板桥、李鱼单为代表的先贤书画艺术,在海内外影响斐然。
12、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朝阳镇朝阳镇该镇位于驰名中外的连云港花果山北麓,陇海铁路穿其而过,靠港近城,山清水秀,交通便捷。全镇共有9个村(街)、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民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镇村工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快速发展。1998年底镇村企业已发展到90多家,电子、卫生等100多种产品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还远销工业区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镇40%人家安装了程控电话,70%人家住上了楼房,镇村道路全部硬化、亮化、美化。1998年,全镇党委先后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市委评为“全市十佳乡镇党委”; 镇政府先后被省政府评为“先进集体”、“苏北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五十强乡镇”,被市政府评为“连云港市综合实力十强乡镇”。该镇是连云港市区目前唯一一个全国千强镇。历史上多次做过东海县等县县城,窦娥冤的原型汉朝孝妇周青的故事就发生在该镇。建国以来,该镇先被云台区管辖,后云台区撤消,目前属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
13、山西省寿阳县朝阳镇朝阳镇位居山西省寿阳县腹地,为寿阳县委、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2001年由原城关乡、七里河乡、城关镇两乡一镇撤并而成,全镇总面积1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1万亩,辖19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截至2006年底,全镇总户数23101户,总人口632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604户,31161人,拥有各类企业1460个,从业人员1.2万人,其中集体企业28个;私营企业227个;个体企业1205个。为该县第一大镇。
2006年按照县委、政府关于快速发展县城经济,全力构建和谐寿阳的基本思路,紧紧咬定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强镇目标,突出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三大支柱产业,全面抓好民营经济、农业调产、新农村建设和服务重点工程建设,使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5.86亿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6元,同比增长18%;财政收入完成3100万元,同比增长28%,年度考核被县委政府评为优秀乡镇。
14、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朝阳镇(Chaoyang Zhen)代码:220283101邮编:132615
面积121.92平方千米。人口221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68人。镇政府驻朝阳社区。辖1个社区、8个村,77个自然屯:朝阳社区、永合村、东胜村、兴安村、双兴村、恒林村、新旭村、富民村、合兴村。
因驻地朝阳得名。原名抢坡子,县治所在此故称为官街。县公署迁址后,称为老县城,后因地处朝阳川西改为今名。1912年-1931年为舒兰县驻地属一区朝阳保;日本侵占时期(1931-1940)仍为县驻地,1949年置区,1956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同年建镇。位于市境中部偏西。吉(林)五(常)公路过境。舒(兰)白(旗)公路接吉五公路。卡岔河由东南向西北注入亮甲山水库。乡镇企业有煤矿和缸、瓦、农机修配等厂。农业主产玉米、豆类、稻谷。
15、安徽省灵璧县朝阳镇朝阳镇地处灵璧县北部,与江苏省部分乡镇接壤,北距徐州南距灵城均为50公里,104国道和110省道穿镇而过,距观音机场5公里。朝阳集一直是区公所、人民公社、乡镇的驻地,历来是兵家要冲,一九四六年,陈毅、张爱萍、韦国清在这里指挥野战军全歼国民党九十二旅。
全镇辖40个行政村,354个村民小组,6.9万人,区域面积达1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ll.17万亩,全镇有大小山头58座,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响誉海内外的灵璧奇石产自京渠、丁陈、独堆、嶂渠等地,李寨村的皖螺大理石储藏量40.2万立方米,系全国有名的用于建筑、制作工艺品的最好材料。朝阳镇盛产小麦、棉花、玉米、山芋、酥梨、苹果等,3万亩水果,香溢全国各地,系农民发家致富的顶梁之柱。本镇的糕点、京渠村的水漫拦桥,裴集村祖传烧罐手工业远近闻名。境内有运料河、赵杆沟、柴河、徐勒运河等大小沟渠百余条,池塘水面1400多亩。全镇乡镇企业和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有皖北饲料厂、千头养猪厂、万只养鸡厂等大型养殖厂,有北极狐、貉、美蛙、七彩山鸡等特种养殖。小城镇建设连续三年被宿县地区文明委评为“十佳集镇”,计划生育工作1998年被国家计生委评为先进集体。
新的朝阳镇党委班子成立后,制定了《朝阳镇“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意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1.农业目标:到2001年农业总产值达2.0亿元,年增长8%; 2.养殖业目标:到2001年养殖业收入达9000万元,年增长13%; 3.乡镇企业目标:到2001年企业营销收入达1.5亿元,年增长15%; 4.财政收入目标:到2001年达到l000万元,年增长14%; 5.人均纯收入目标:到2001年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 6,村集体收入目标:到2001年达到800万元; 7.计划生育目标:到2001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0%以上,争创计划生育合格乡镇; 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到2001年安全文明村比例达90%,刑事发案率控制在万分之四以内,民事纠纷调解率达98%以上,成功率为97%以上; 9.社会各项事业完全达到小康目标的要求。农业在三年自然灾害情况下,以科技为动力,推进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仍获丰收。1997年,全镇粮食产量达到1.034亿斤,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平,比1996年增长21%,油料总产达340万斤,棉花产量26000担,与1995年相比分别增长12%、11.3%。大灾之年积极搞好以养补农。1998年大牲畜年末存栏2.2l万头,出栏5210头。生猪年末存栏2.5万头,出栏2.7万头。家禽存栏78.6万只,出栏68.9万只,
养殖业年总产值达到59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
林业“五八”规划和林业二次创业,先后完成成片造林2800亩,四旁植树120万株,造林质量明显提高,管护措施得到落实。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治水,较大规模的工程有赵杆沟、鲁南沟、浍朝河、孟家沟疏浚工程、西南片洼地治理工程、两个万亩丰产方治理工程。制约该镇农业发展的心腹之患将逐步得到根治。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围绕,两个加快,三个突出,四轮驱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区域优势,按照抓大、放小、扶优、壮强的原则,积极发展镇、村企业。1998年,全镇企业发展到l349家,工业营销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财贸工作经过全镇干群和财政税务人员的一致努力,在灾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1998年完成财政收入731万元,比1996年的570万元增长了28%,保证了全镇900多名教师、职工、干部工资的正常发放,实现了收支平衡,为该镇建设事业提供了资金保证。
手中有钱,办事不难。为了增加朝阳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镇政府加大了城镇建设的力度,做到了宣传到位,领导到位,资金到位。共投资3000万元,改造老街,拓宽新街,过去那种店铺破旧、街窄、路小、市场散乱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代之而是宽45米的水泥柏油街面,两旁楼房林立,商场整齐美观,市场繁荣,物价稳定。集镇建设布局合理,做到绿化、硬化、亮化三配套,生态、环境、景观三协调,功能、造型、格局三统一,已初具小城镇规模。96、97、98连续三年被地区授予“十佳集镇”光荣称号。
创建小康村活动是农村基层党委、政府工作的主旋律,也是广大农民的心声和意愿。我们始终坚持以奔小康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镇委、镇政府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主要目标,采取抓典型带一般,抓一点带一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推动双文明建设。全镇40个行政村中,有5个村被地区评为小康典范村,32个村被县评为小康村。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5.8平方米,全镇拥有轿车、客货车270辆,摩托车l600辆,电视机、洗衣机2100多台,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一花引来百花香” 文明集镇创建和奔小康步伐加快,不仅改善了环境,更重要的是净化了人的心灵,美化了社会。昔日是非之地,如今成了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过去抢生、偷生、跑生已被现在的少生、优生、计划生所取代,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全地区第一名,1998年11月该镇计划生育办公室被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
目前,朝阳镇村村建立了具有较高标准的服务大院,村村通了程控电话,80%的学校盖了教学楼,校园规范化;村村道路硬化、绿化,户户盖起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也有不少的农民住进楼房,土墙草顶的房屋已绝迹。连续三年我镇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初中升学继续在全县名列第一,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各种传染病源得到有效控制,儿童免疫率达100%,各村卫生院的设施得到改善,医院人员水平有所提高,朝阳卫生院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卫生院称号。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加大,20万元文化办公楼已投入使用。为搞好“两班两演”活动,镇专门成立文艺宣传队,投入3万多元,用于购置服装、道具、编排精采节目,到各村巡回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治安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按照“四点十村一条线” 适时开展专项治理斗争,震摄犯罪、打击犯罪。举办“两劳”人员培训班,消除治安不稳定因素。连续三年朝阳派出所被省、地评为规范化管理派出所。
改革开放以来朝阳镇巨大变化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镇、村党组织的核心和战斗堡垒发挥了作用。镇委按照“五个好”标准不放松,把政治强、经济富、凝聚力大,作为村级班子建设目标,把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管理技术强、群众基础牢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科技能手选拔到村支部书记岗位上来。通过近年来的调整,全镇村级班子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初步完善。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顺民心,得民意。98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全镇40个行政村实行两公开、两民主、两监督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群众直接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基本杜绝了村级财务混乱和滥支乱用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民政工作积极抓好殡葬改革工作,火化率达到100%,平坟还田980亩,已有三分之二的村建好骨灰堂或骨灰公墓。1998年镇武装部被地区军分区评为全区“十佳武装部”。
16、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朝阳镇朝阳镇位于化德县长顺镇东南7.5公里处,东与河北省康保县接壤,南于商都县毗邻,207省道穿于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21个村委会,81个自然村,37400人,1032户,总土地面积7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万亩,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水浇地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朝阳镇立足当地实际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水攻蔬菜旱攻薯”的种植格局,去年全镇共种蔬菜近两万亩。马铃薯达6万亩,产值近4000万元,水地蔬菜产业成为朝阳的一大特色;以肉羊、奶牛养殖为主的舍饲畜牧业新格局逐步形成,全镇共养殖奶牛1000多头,建3个奶牛园区,奶站3个,初步实现了园区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目标;生态建设方面,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全镇均有实施,退耕补助成为农民一项重要收入。肉羊、乳业、马铃薯(蔬菜)、饲草饲料已成为朝阳镇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六月末牲畜总头数达6万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00元。
建国(5个自然村):建国村、九号村、马房梁、兰恩村、西山村
大恒(6个自然村):大恒城、徐家村、景家村、察汗口、光明、白彦沟
土城子(5个自然村):南营、东营、城里、北流图、大湾
十大股(3个自然村)十大股、小东滩、永合
特布(4个自然村):上营子、西营子、后营子、一面井
南林(3个自然村):南林、东林、北林
太平(5个自然村):莫信沟、太平、风林湾、前小二道沟、黄土沟
章木勿素(1个自然村):章木勿素
补龙湾(1个自然村):补龙湾
利民(1个自然村):.利民
欣荣(1个自然村):欣荣
赛不冷((1个自然村):赛不冷
卫东(4个自然村):卫东、桃力盖、五台、小南营
沙河(3个自然村):沙河、大恒城、杨柳沟
尔力格图((5个自然村):尔力格图、大庙沟、崩红沟、幸福村、乔三围村
永乐(6个自然村):马安桥、白家沟、四顷湾、永乐、新围子、牧场
二道沟((5个自然村):大二道沟、小二道沟、二道河坊、车力勿素、石灰窑
白土卜子(8个自然村):牛家坊、小白土卜子、四台房、边墙区、周亮沟、朱家
村、马家村、田家村
八代(3个自然村):八代、头道沟、蒙古营
新社(7个自然村):新社、南水泉、哈拉勿素、新围子村、新华村、后防洪、前防洪
民乐(3个自然村):大民乐、小民乐、开地
17、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朝阳镇乡镇简介
朝阳镇是辉南县县城所在地,是税费改革综合配套改革后由原朝阳镇、平安川镇、高集岗镇三个乡镇合并而成。全镇幅员面积192.8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8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8个社区、40个居民委,共有人口135,325人,其中农业人口41,139人,耕地面积95,228亩,其中:水田50204亩,旱田45024亩。镇机关下设2个留守办事处,24个站办所,共有机关干部325人。
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财政收入3594万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3999元,比上年增长8%;招商引资513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9388万元。
行政辖村
城东村
[4]城西村
朝阳村
庆安村
桦树村
头道沟村
半截沟村
东凤村
新立村
西郊村
石顶子村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5]总人口
86710
男
43458
女
43252
家庭户户数
28786
家庭户总人口(总)
84679
家庭户男
42345
家庭户女
42334
0-14岁(总)
14906
0-14岁男
7738
0-14岁女
7168
15-64岁(总)
66721
15-64岁男
33268
15-64岁女
33453
65岁及以上(总)
5083
65岁及以上男
2452
65岁及以上女
263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78377
18、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镇朝阳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新县、铁路);6个村委会(沙集、马山、张庄、韩李、刘巷、西庄)。
朝阳镇面积 24.46平方千米,人口190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