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糊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2-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隔药糊灸,是从古代隔药末灸发展而来。它主要指把药物研末再用某些汁液调制成糊状物,并以此糊状物作为艾条间接灸的隔物。本法在民间早有应用,如在《灸治经验集》一书中曾记载如下一种隔药糊灸法:用黄栀子打碎水煎取汁,加入一些生姜汁,混以面粉和石灰各一份,调成糊状,涂于穴位上。再取薄生姜片,上置艾炷后放在药糊上施灸。此法不仅取材不易制作繁复,而且隔物也有二层,所以临床难以推广。

早期多以艾炷作隔药糊灸,由于药糊质地稀软而涂抹面积较大,艾炷灸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局限,所以近年来已逐步由艾条灸代替。和上述隔物灸一样,临床上药糊的组方也是根据中医辨证,用药处方因病而异。艾条隔药糊灸,药糊制作较药饼简单,而操作又较隔艾炷灸方便,颇值得进一步推广。[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