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塘栖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塘栖广济桥

地理位置塘栖镇位于杭州市北部,与湖州市的德清县接壤,距市区中心约20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临平约13公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塘栖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镇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是个标准典型的江南水乡。镇区的东南有超山诸峰,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称,为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与碧波涟漪的丁山湖形成了山水相映的迷人景观。2005年,全镇共辖28个村、502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镇区总面积为79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人。全镇有耕地41921亩,鱼塘6290亩,桑地5870亩,果地10492亩,山林5743亩,茶地404亩。

史籍记载据现存的史籍记载,早在北宋以前,塘栖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打渔村,渔民们三三两两在此散居,在此晒网休息。直到元朝张士诚拓宽了官塘运河以后,人们沿塘而栖,小镇才初现雏形。到了明代弘治年间,广济桥的构筑使镇区两岸连成一片,这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光绪《唐栖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又云:“唐栖官道所由,风帆梭织,其自杭而往者,至此少休;自嘉秀而来者,亦至此而泊宿,水陆辐辏,商家鳞集,临河两岸,市肆萃焉。”由此可见,是秀丽的京杭古运河哺育了塘栖。

众多别称塘栖在旧时称作唐栖,并有着众多的别称,这些别称大都散见于文人雅士所留下的书画题咏诗词唱和之中,共有栖水、栖溪、溪西、武店、武水等名,其中以栖水、栖溪最为常见。有关塘栖镇镇名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无一定论。认可者较众者为“负塘而栖”一说。此说始见于元朝胡玄敬所撰的《栖土风土记》。胡玄敬云:国初开设运河,大筑塘岸,居民初集,负塘而栖,因名唐栖。此说言之凿凿,颇为可信,是不少研究者、学者广为认可的一种说法。但除此之外,有关镇名由来,有据可查的尚还有以下三说:一曰“寺”说,清王同所撰的《唐栖志》云:唐栖之名,以唐栖寺为最早,宋代在下塘之西有唐栖寺,遂以寺名名其镇。后镇名显而寺名转微,于是居此者,知有唐栖镇,不知有唐栖寺矣;一曰“隐居”说,《卓氏家乘》唐栖考中说:“唐栖者,唐隐士所栖也。”隐士姓唐名珏,系宋末元初人,世居绍兴攒宫宋六陵之旁,因痛恨元僧杨琏真珈盗六陵、弃帝骸的罪行,夜邀乡里壮士,移六帝骨骸于兰亭附近,事后,他为了避其祸,匿名陷居于唐栖的三分村,里人们敬重他的义行,遂名其居住地为唐栖;另有一曰为“方位”说,张之鼎在《唐栖古今沿革考证》中云:唐栖位于官唐之西,故宋范玉湖有纪行唐西诗,苏轼有“明朝归路下唐西,不见莺啼花落处”诗句可证。

名镇之首塘栖镇在明清时富甲一时,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原属仁和县管辖,民国后成立了杭县,塘栖便属杭县管辖。解放前,塘栖分水南和水北两镇,水南属杭县管辖,水北属德清县管辖,两县隔河而治。1950年5月,德清县城关区双溪乡3村即原水北镇划归塘栖镇管辖,结束了两岸分治的局面。1958年,杭县建制撤消,塘栖隶属于杭州郊区,称杭州市塘栖人民公社塘栖管理区。1959年3月遂又隶属半山联社。次年,半山、拱墅两联社合并为钱塘联社,塘栖又属钱塘联社。1961年4月,钱塘联社与老余杭县合建余杭县,塘栖隶属余杭县。今随县制变化,属杭州市余杭区。1985年11月,因县境内拆乡并镇,原丁河乡并入塘栖,1992年原塘南、宏畔、超山三乡又一起并入塘栖,于是,地域、人口一起猛增,使其成为余杭区内的第二大镇。

气候环境塘栖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为3.2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6.2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300毫米之间。镇区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乡土壤宜植桑麻蔬果,物产丰富,其枇杷、杨梅、青梅、菱藕、甘蔗久负盛名,素以鱼米之乡、花果之地著称。昔日交通均以水路为主,人来货往无不借助于船只。塘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著名的水路码头。那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横贯镇中,镇中心又有市河、东小河、西小河、北小河与运河相通,整个地形如“出水荷花,比比墩阜,非桥莫通”。四邻八乡的物产都顺着河流来此贸易,集散于镇上。据胡敬元《栖溪风土志》记载:塘栖“财货聚集,徽杭大贾视为利之渊薮。开典、囤米、贸丝、开车者,骈臻辐凑,望之莫不称财富之地,即上官亦以名镇目之。闹市所在,店铺林立,百货充盈;就地商市,以枇杷、甘蔗、荸荠、鲜鱼为大宗。”随着商业的发展,四乡自然经济土崩瓦解,促使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清代至民国,镇内集市贸易尤为兴旺,朝市、晚市、香市、庙会市支撑起半壁江山,成为江南水乡著名的水路码头。

改变现状由于塘栖地少人多,过去务农人口极少,多数农民的收入也依赖副业及做小贩为主。解放后,国家对粮食实行“三定”后,一直靠国家返销粮生存。时至今日,塘栖镇人均土地面积为0.66亩,农业种植主要是春粮、单季稻及少部份早稻。近年来,为了增加农业收入,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突出了枇杷种植、青虾养殖等优势产业,努力拓展特色农产品和传统农产品的发展,到2001年底,全镇枇杷种植面积已达到15000亩、青虾养殖基地已达5000亩、甲鱼养殖基地为200亩、大棚蔬菜种植面积200亩。除此之外,还开拓了对一些传统名优农产品的深加工,其中淡水鱼、禽蛋的深加工产品畅销省内外,超山密饯畅销全国。除此之外,还形成了一个已具相当规模的淡水水产品交易市场,日交易淡水产品达20—300吨。

工业发展塘栖的近代工业在浙江省境内起步较早,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南浔富商庞元济和杭州殷富丁丙合伙在塘栖镇东的日晖桥畔开设“大纶丝厂”,这是浙江省境内最早的三家机器缫丝厂之一,开了民族资本工业的先河。嗣后,祥纶(1925)、崇裕(1926)、华纶(1929)等丝厂纷纷在镇内创办,使这个水乡小镇成了全省蚕丝工业的重镇。1929年,浙江省政府举办西湖博览会,塘栖有三家丝厂的蚕丝产品应邀参展,纷纷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一时声名鹊起,产品远销海外。1935年,据当时的浙江省政府建设厅调查:全省境内共有机械缫丝厂29家、机械缫丝车7598台,塘栖一镇就分别占据了全省的13.8%和19.8%,成了全省著名的机械缫丝重镇。但是,除了缫丝以外,塘栖镇的其它工业发展速度缓慢,民国初期出现的一些油厂、米厂、酒厂充其量仅是些手工作坊,几乎没有任何机械化含量。时至1949年塘栖解放,全镇的工业仅仅只有两家奄奄一息的丝厂、一家电厂、二家油厂、三家米厂、四家印刷厂和四家酱坊,除丝厂外,其余的都规模小得可怜。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大力扶植私营工业,采取了贷款、投资、委托加工等种种措施,使那些停工的企业迅速复工,并逐渐趋于正常。一些私营业主在党的优惠政策吸引下,纷纷投资兴办工业,使全镇的工业生产开始复苏。到1960年,全镇有国营、公私合营工厂十家,职工1389人,年总产值1577万元;镇办工厂16家,职工1789人,年总产值362.25万元。1978年,随着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工业生产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势头,乡村工业也同时获得了发展良机,一时间,全镇的工业企业和工业人口迅猛地上升,工业门类也逐步趋于完善。

建筑特色塘栖的古建筑颇具特色,那些明清建筑,深宅大院皆高筑封火墙,隐于弄内,引升出一条又一条的陪弄,据说旧时全镇共有弄堂七十二条半。塘栖又是标准的水乡,处处是河,镇上的街面全都沿河而建,落成在屋檐里面,俗称“过街楼”。为方便那些从水路而来的客商们休息,在那沿河的一面还都建有一长溜美人靠(塘栖人称这为“米床”)。那一条条河道一条条街,全都用高高低低的石桥相连,全镇共有石桥三十六爿半。最有趣的是,就连那些高高低低的石桥上,都十分讲究地搭有桥棚,使得来往的行人雨天淋不到雨水,晴天晒不到日头。这廊檐街之广、之盛,在江南水乡可以说找不出第二家,名震整个江南。有俗语称:“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廊檐头”。怪不得,连丰子恺先生家乡桐乡石门的一句歇后语都以塘栖的廊檐街为内容,叫做“塘栖街上落雨—轮(淋)不着”。

名胜古迹塘栖山明水秀,名胜古迹较多,自古以来就有着众多美丽的诱人景色。旧时,曾有栖溪十六景之说,分别为:芳杜菱歌、厂阴渔火、长桥月色、溪口风帆、永明晚钟、清流高阁、塔址芙蓉、北塘夜市、南山翠微、柳堂春晓、超颠远眺、溪河夜泊、翠河秋色、超峰雪霁、西浦斜阳、横潭渔火。文人雅士们纷纷为这些景色呤诗咏句,为那些景点增光添彩,留下了不少诸如“市门相向锁长虹,画舸奔云趁晚风”之类的佳句。历经沧桑,时过境迁,时至今日,那些昔日的胜景大都早已湮没不存。然今尚存的超山观梅胜景,则在新时期中焕发了青春。超山素为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与江苏的邓尉、无锡的梅园齐名。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不但重现了十里梅海的胜景,而且还建成中国第一印山;镇中心横跨运河的广济桥,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1498年,系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拱桥;广济桥下的郭璞井,传说为晋人郭璞所建;水北保存完好的乾隆御碑,系浙江省境内最大的石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南宋古庙、吴昌硕墓、三条半古弄、八字桥古街等等。为了充分挖掘塘栖的文化内涵,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事业,一个占地1200亩的“塘栖运河文化村”即将动工兴建,她的建成,将使塘栖古镇焕发青春,重现昔日那小桥流水的迷人风光。

人杰地灵塘栖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士荟集、文风颇盛。明清时便有“樾馆”、“传经堂”、“丹铅精舍”、“经一庐”等藏书楼名燥一时,还出了象劳格、朱学勤那样的著名藏书家。塘栖,崇学之风颇盛,据清光绪年间的《唐栖志》记载:塘栖在明代时共中进士15人、举人40人、五贡14人。在清代时,共中进士23人、举人64人、五贡43人。早在光绪九年,塘栖就开设有义塾,俗称“蒙童馆”,光绪十六年,塘栖设“栖溪讲舍”,仁和县令捐资以助,并立碑记念此碑至今尚存。光绪三十二年,栖溪讲舍改办成“栖溪两等小学堂”。民国期间,公私立小学相继创办,小学与私塾并存,学子们小学毕业尚需继续深造者多移步杭城。抗战期间,曾因此办过中学,但时间不长便告停办。1956年,塘栖终于出现了当时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完全中学——杭县中学。时至今日,塘栖镇已拥有4所中学、1所职高、1所专修学院和17所小学,04年年末在校学生为12652人。历年来,塘栖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塘栖中学的高考升学率一直在区普高中名列前茅。目前,从塘栖中学毕业的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教授、学者、高级知识份子已达数百人。

塘栖艺文叙录文章引用自:

塘栖艺文志叙录

塘栖后学 南横虞铭 谨识

塘栖为江浙名镇,自明正统间聚市以来,人材辈出,五百年来科举明经者数以百计,著述之卷帙数以万计。栖水之人文论其渊源,始推南宋诗僧永颐,为唐栖寺僧,与永嘉四灵、姚镛、周文璞、李 辈相过,皆当时名流,所谓江湖诗派也。其《云泉诗集》刻于临安府棚北大街睦亲坊陈氏书籍铺。

宋元百余年间又罕见于世者,至明初始有张舆、张辂兄弟与平显以诗名。永乐初,瑞安卓氏亡命而来,隐于栖镇,托为他姓。数世之后,卓明卿、文卿始鸣于当时,与王世贞、屠隆、文征明辈称文兄诗弟。后乃三世明经,流风余韵。

成化间云会夏时正主讲西湖书院,著作数百卷。泉漳丁养浩家中进士、举人者六七世,皆笃学之士。水北邵锐举礼部第一,端峰理学为世所重。马三才入翰林院,出授御史,撰书近十种。

嘉靖年间,倭患不绝,三十四年(1555)正月,徐海引倭寇数万掠塘栖,劫城数日,尸积如山。之后又数犯塘栖,至万历初盗患始靖。塘栖三百年文化积累,此首遭大劫。

万历中,塘栖镇人口剧增,经济发达,已“不下中州望县”。文化亦渐入佳境,有钟化民之经济,沈朝焕之诗歌,沈守正之经义,胡胤嘉之文章。卓发之诗文并蓄,卓人月词曲俱佳。卓尔康著书等身,其《春秋辨义》收入《四库全书》。

崇祯二年(1929),徐士俊、卓人月入复社。栖水诗社唱和之风始行。此后三十年间,塘栖文学渐入颠峰。

一时间,东里诗社、绿雪堂社、传经堂社、徐野君之雁楼、张半庵之横潭草堂、沈元琨之群玉斋,结社订盟者七八处,少者十余人,多者一百三十余众,舟过栖水之诗人名士、遗民野老,吟诗唱和,评议时政,结集者有《栖霞唱和集》、《群玉斋唱和集》、《绿雪堂唱和集》、《横潭诗集》等。

又有卓人月《二子唱和集》、徐士俊《徐卓晤歌》、卓元基父子《吾家吟》。编纂选本,亦蔚然成风,徐士俊编《尺牍新语》、胡贞开选《石鼓桐》、卓天寅辑《传经堂集》、卓人月选《古今词统》、卓回辑《词汇》三编,皆刻印行世。

顺治十七年(1660),清廷严禁结社订盟,倡和之风遂绝。此亦文坛一劫,颇伤元气,从此塘栖文学由盛而衰。

明末清初,塘栖词学、戏曲发展至顶峰。词人、词作,占去十之八九。犹以卓人月《寤歌词》、徐士俊《雁楼词》、丁澎《扶荔词》为最。当时有《西陵词选》诸书,塘栖词人入选者数十家之多。卓人月撰杂剧《花舫缘》、《新西厢》,丁澎有杂剧《演骚》,徐士俊所作杂剧、传奇多至六十余种,佳者与关、马、王、郑相抗手。

闺阁才女亦盛,吴柏舟、张佩兰、徐宜人、虞净芳、卓灿、钟筠、钟韫、钟青、丁氏等女诗人尽出此时。

方外有大善寺之大香、绿野庵之豁堂、栖霞院之石庵、清流寺方丈天岳及诗僧眉峰,多有诗卷板行。

甲申国变,栖镇以无险可据,反未遭兵革之乱。然亡国之恨、剃发之辱,吾里岂无识字之人?卓氏诸贤以遗民居之,徐介披发佯狂,皆有发于诗文词曲,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入清后,栖水诗词绝佳,惟文章不逮前明之盛。

康熙开始,文学同团体转化个人发展。徐士俊生万历间,此时东南文坛尊为宿老。所谓“西泠词派”者,或出塘栖徐野君门下,或出临平沈东江门下,文友门下辑刻其《雁楼集》二十五卷。丁澎为“西泠十子”之一,又列“燕台七子”,其《扶荔堂集》名噪当时。金张之诗为黄宗羲所推崇,《岕老编年诗钞》入四库存目。又有金渐皋、沈洪芳、卓天寅父子、宋琦、卓长龄辈,皆诗鸣于当时。

雍正乾隆,名宦辈出。沈近思之理学,杨汝梗、周天度之诗歌为世所重。

乾隆四十六年(1781),卓氏以《忆鸣诗集》引祸。所抄卓氏藏诗文集,字字皆黍禾之痛、亡国之哀。卓氏著述俱遭禁毁。卓天柱兄弟三人斩首,妻儿配为奴,卓长龄父子五人死后近百年,亦 尸枭首,惨不忍睹。

塘栖文人皆焚书弃稿,不敢作诗久矣。乾隆禁书,非独时人,栖里前代诸贤之著作,如沈守正《雪堂集》、卓发之《漉篱集》、徐士俊《尺牍新语》俱遭朝廷禁毁。此塘栖第二次遭大劫。

乾隆之间,以国子监助教宋大樽之诗最著名,龚自珍自幼即学其诗。卓氏书祸发,宋助教正当中年,闻此惨剧,几尽毁诗稿。数十年心血,死后仅录得寥寥数卷。晚年学佛,不欲闻世事,伤心之故。

至此塘栖唯有大学者,再无大诗人矣。读书人多从考据之学,宋茗香之治小学,宋咸熙之治群经,劳氏父子之史学,巽卿兄弟之校勘。

嘉道咸同,栖里人文推劳、朱、夏诸姓。

永泰劳氏中进士、入太学、服青衿者数十众。犹以劳经原父子为著,史学著作数种为世称道。次子劳权精于校勘辑佚,季子劳格熟唐宋典制,时人称其为钱大昕之后第一人。

丁河朱学勤官至大理寺卿,入值军机处十数年,著述甚丰。结一庐藏书名闻海内,其子又辑刊修伯遗文,校印《结一庐丛书》。

镇南之夏氏有夏同声嗜好学,与林琴南为友,又助王同纂《唐栖志》。夏同善侍郎尝主杭州紫阳书院,又出为光绪帝师,其学识可知。

咸丰末,红羊之灾及塘栖,太平军与清兵数战于镇上。劳左源藏书号为一郡之冠,而付之炬灰。此塘栖第三次遭大劫。园林、别墅、寺庙、金石,毁之不计其数。

丹铅精舍之藏书经此兵乱,散失十九。其幸存者,吴兴陆心源、钱塘丁氏兄弟、塘栖朱学勤所得最多。及至民国,缪荃孙、刘承干、傅增湘、邓邦述、张元济、李木斋、蒋汝藻诸人皆收得遗书,辗转数十年后,多为公立图书馆所珍藏。皕宋楼之售,今有在日本静嘉堂者。北平图书馆所珍藏珍本,抗战时寄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后转运台湾;及南京所藏,在台湾中央图书馆,劳氏遗书流落在外一二百部。海内幸存者以北京图书馆最多,不下七八十种,其余皆在上海、南京、杭州各处。

朱修伯殁后,结一庐遗籍八十柜售与其婿张佩伦。其《结一庐剩余丛书》之版片亦归刘氏嘉业堂。张卒,结一庐之遗书始流散于沪杭间,文革中尽没为公有,1980年,政府允诺,或35万元售于上海图书馆;或算捐赠,可得奖金20万元。至此,结一庐所幸存者,宋刻本24部、元刻本38部、明刻本178部、抄稿197部,共3274册,正式入藏上海图书馆。

清末民国之间,通斯文者唯姚慈寿、汪坚青、钱柏森数人而已。

文革十年,塘栖又遭第四次大劫。私家收藏之名画、古籍及方志、家谱,历红羊之灾后所幸存者,残喘百年,遇此一祸,吉光片羽,皆荡然无存。丹铅精舍虽已无孤本、绝品流传,善本、精本尚有遗留,百年来稍稍聚积,如曝书亭之抄本书、严元照之尺牍、邓石如所书对联、三希堂法帖原拓、劳氏数世应试之朱卷及著述手稿、日记,尽毁焚于吉斋小筑中;名人字画,抄家时堆积如山,则不知所终,文革后,发还劳氏者仅俞曲园、夏之城字扇各一。近年余杭博物馆有《馆藏精品书画集》刊行,始得见其旧物。

吴道之写观音像碑亦碎于里人之铁锤下。至噩梦醒,所剩者一桥一碑而已。

近之二十年,读书人渐多,亦有著作结集刊行者。栖水人文之中兴,赖之今贤。

余撰《塘栖著述考》,迄南宋至民国,载书六百余种,文献近四百种,实八百年文化之总结。记人三百余,无非以书系人、以人系事,补旧志之简阙,而正其舛误也。然里人之著述,存世未半,寓目者什一,难免讹传,常思日有增补,月有订误,使其臻善。既无愧于先贤,又无欺后来者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