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京韵大鼓演员。

7岁时随父母从天津迁居北京。她自幼喜爱戏曲,9岁延师习京剧,11岁改学大鼓。初向王文瑞先生学梅花大鼓,王文瑞为其将蔺改为林,遂以林红玉为艺名。13岁改向于德魁先生学京韵,在京、津等地演出。其后,又拜王祯禄先生为师,专攻刘派京韵大鼓。

林红玉天资聪慧、虚心好学。她的嗓音苍劲醇厚,发音吐字和行腔收韵都很考究。再加上那纯熟传神的动作,歌来委婉动听,感人至深。林红玉虚心向前辈艺术家请教,博采各家之长。特别是遇有刘宝全先生的演出,她抓紧一切机会观摩学习,艺术水平日益提高。她的特点是动作潇洒细腻,刻划人物恰到好处,在五十余年艺术生涯中形成了粗犷奔放的风格,是刘派京韵有影响的传人。代表节目有《子期听琴》、《徐母骂曹》、《博望坡》、《长坂坡》、《群英会》、《华容道》、《单刀会》、《战长沙》、《罗成叫关》、《金定骂城》、《乌龙院》、《活捉三郎》、《闹江州》、《桃花庄》、《刺汤勤》、《宁武关》、《战岱州》等。

林红玉曾在京、津、沪、沈、苏、杭等地演出。1956年参加天津市红桥区曲艺团任艺术指导,并被选为区人民代表、区政协委员。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她身心受到摧残,于1972年含恨病故。在津传人主要有张秋萍等。

诞辰: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逝世:1972年,农历壬子年

小说人物。

原名林红玉,因名字中含有“玉”字,冲撞了林黛玉和贾宝玉,后改名为小红(也称红儿)。

小红是红楼梦中一个小人物,四等丫环,原名林红玉,林之孝之女,因讳宝玉名而改名小红,着墨也不多,但她的出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性格特征非常鲜明,小红一层一层“爬上高枝”,从一个粗使丫鬟破格提拔到凤姐身边当贴身秘书,令众丫鬟惊羡不已,进而又议论纷纷,引发种种猜测。概括起来有“三说”,一是送礼说,此说认为小红给王熙凤送了银子;二是镀金说,此说认为小红父母是管家,又负责贾府管房地产管理,一定有背景,先安排小红当四等丫鬟,是在基层镀金;三是好运说,此说认为小红命好,碰上了好机遇才官运亨通。韧”是小红的突出性格,虽说小红是柔弱女子,但是性格坚韧,思想坚定,有理想有志气,有韧性有长劲,一门心思悦主向上,从不服输认命。别看大观园里姐妹丫鬟见面你好我好,有时嬉戏热闹,其实等级制度森严,礼教道德风靡,人分三六九,貌取好中差,个个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严酷的很,谁不遵守这些游戏规则,谁就会受到惩罚。天长日久丫鬟们习以为常,有了认同感。里头也有资质差的,要么被驯化成了木头似的,要么堕落成了罪犯。比如 “傻丫头”,是贾母身边的丫头,被调理的呆头呆脑,麻木的跟植物人强不了多少。再比如坠儿,是末等小丫鬟,童工不懂事,拿了平儿的镯子,成了偷盗犯,被拿铁钎子扎穿了手。小红天资坚韧,才没有被等级制度压迫住,没有被礼教道德束缚住,不仅没有被同化掉个性,而且敢于大胆挑战。有一次小红搞违规操作,趁没人给宝玉倒茶说话,干了一件体面事,心里美滋滋的,谁料想被顶头上司秋纹、碧痕发觉了。她俩心理大不自在,专门召开会议进行批评打击,骂小红是“没脸的下流东西”,“拿镜子照照,配递茶倒水不配!”。最难忍受的是碧痕要揭短儿,扬言说要是小红再超职越权,就公开曝光她和来大观园种树的包工头贾芸之间的绯闻艳事。气的小红几次想自杀,要是一时糊涂挺不住必死无疑了。“巧”是小红的另一特长。小红嘴巧有口才,心巧有机谋。小红在怡红院闲逛久了,众丫头群起责难她不干正事,小红口齿伶俐,一一应付,不卑不亢,软中带硬,最后晴雯以大压小小红才不言语了。一次凤姐交代小红办事,小红办完回来向凤姐汇报,满嘴是我们奶奶、这里奶奶,五奶奶、舅奶奶,一大堆,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加上记性又好,一口气说出四五档子的事。凤姐夸小红说得齐全,口声又简断,不象有的丫鬟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凤姐满心高兴,想把小红调到身边,还要认作干女儿。凤姐试探小红愿意不愿意,小红早想跳槽了,现在机会来了,又不便直说,只得笑着说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见识见识。”,这回答老道成熟,无可挑剔,凤姐当场拍板。小红工于心计,善于谋划,其实那次给宝玉倒茶,就是小红精心谋划安排的,那天见袭人去宝钗那里打结子,晴雯在潇湘馆,麝月又在家中养病,小红便称自己丢了手帕要找,让秋纹、碧痕去打水给宝玉洗澡,让小丫头老婆子们去玩,给自己创造了一次干体面事的机会。更为巧妙是,小红利用小丫头和贾芸交换了手帕,私定了终身。

刘心武先生认为小红是贾府中难得的清醒者,对贾府的败落早有感悟,因此先攀上了凤姐,后又与贾芸私定终生,脱离了贾府。最后在贾府败落之时与贾芸还救了宝玉、凤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