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背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羊背石

也叫“羊额石”。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特别在大陆冰川作用区,石质小丘往往与石质洼地、湖盆相伴分布,成群地匍匐于地表,犹如羊群伏在地面上一样,故称羊背石。它由岩性坚硬的小丘被冰川磨削而成。顶部浑圆,形似羊背。具有卵形的基部。长轴延伸的方向和冰川运动的方向一致。纵剖面前后不对称:迎冰坡一般较平缓和光滑;背冰坡较陡峻和粗糙。多数羊背石分布的地区,地面呈波状起伏。

原因是平的一面是磨蚀为主,而陡的一面是挖蚀作用为主,且有洞穴。

羊背石的长轴方向,与冰川运动的方向平行,因而羊背石也可以指示冰川运动的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