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花梨大灯挂椅
制造年代: 明
材料: 黄花梨
规格: 座面57.5×4.5厘米,高117厘米
收藏地: 私家
介绍
明代椅具可大体分为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四个种类,图中与方桌组合的无扶手的靠背椅,其椅面窄而靠背高,别有专称叫灯挂椅,源于其高靠背及搭脑形似南方悬挂灯盏的高梁竹制灯架而得名。
方桌按照大小可分八仙桌、六仙桌、四仙桌。图中黄花梨方桌应为八仙桌,为无束腰直腿式加罗锅枨方桌,除去卡子花外,别无其它纹饰装饰。与黄花梨大灯挂椅相组合,是明、清日常生活的场景。设有扶手的灯挂椅,就变成四出头。灯挂椅较之圈椅,虽少了些显示地位,礼仪的尊严,却多了些随意、休闲,更适于日常人们围坐方桌,进行各种活动。由于没有扶手的阻碍,灯挂椅搬运起来更为方便,人们进进出出也更加便利。
在灯挂椅中,较大的为管脚枨(四腿中的横枨)前者低,两侧高,后者更高,即所谓“步步高赶枨”,其目的是在结构中避免榫眼集中,有损坚实(另一种感觉的“赶枨”为前者低,两侧高,后者低,也是同样的道理,但不叫“步步高”)。此灯挂椅的券口牙子(椅面下的牙子)不用正中有尖的壶门式轮廓,而用微微不垂的“堂肚”,柔婉有致。
此黄花梨灯挂椅与方桌组合,造型简练纯朴,属明式典型家具。除方桌罗锅枨上的云头式卡子花外,整个桌椅组合再无其它纹饰,但造型本身即是装饰,灯挂椅的造型线条舒展而洗练,抑扬顿挫,干净利落,显示出我国古代艺术家深谙设计之道。
一般仿品的开材、结构和雕刻的刀口都比较“楞”,缺少真品那种使用多年与人的亲和感。包浆乌涂之外,新材的色泽发假,都是仿品难以弥补的缺陷。
灯挂椅较之扶手椅来得轻松自然,是为文人收藏家所钟爱的式样,乃因存世量较大,价格适中。但由于黄花梨木材的珍贵,此类家具升值可能极大。另外以柴木所制的灯挂椅由于风味纯正,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看好,价格有望攀升。此件黄花梨椅,市场估价已到人民币150,000元。一把类似的柴木灯挂椅,国际上价格已突破1万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