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古代陶制储藏器或水器。原始社会时也有用作葬具的。器形较高大,口和底较小。

战国时期的烧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窑床用土坯砌成,烟囱设在窑腔上面或后面,这样能够保持烧窑温度,从而使烧出的陶器质地坚致。当时流行于江南的印纹硬陶就需要1100℃以上的高温才能烧成,因此窑炉结构有比较先进的龙窑(浙江绍兴、萧山都发现过战国时期的龙窑)。另一个变化在于装饰。江南地区的印纹硬陶原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但兴盛于商、周。其拍印纹饰起初是为了使泥条盘制而成的器体致密牢固,拍打工具是陶拍。又为了避免拍打时粘上陶土,就在陶拍上系以绳索或刻制花纹。久而久之,古人对花纹的美观讲究起来,印上的纹饰便日渐规整,丰富多样。

这两件陶器 陶碗高6.1cm、陶翁高14.1cm, 为战国时期印纹陶制品。仔细观察,其细密的几何形纹饰可令人去不断解索。此瓮或称为罐,当为储水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