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隋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
【英文名称】: White—glazed twin vase with dragon—shapedhandle
【类别】:瓷器
【年代】:隋代
【文物原属】:原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陪葬品
【文物现状】: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简介】:
高18.5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2.5厘米,腹径11厘米。
白胎白釉,胎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有细小的冰裂纹。盘口,单颈,双腹相联,连接处有两个环形系。肩左右两侧各塑一条修长的龙形柄,龙头探入瓶口内,似在贪婪地吸吮着瓶中的玉液琼浆。双龙柄为手工捏塑而成,手法简单干练,形象生动逼真。
这件传瓶,造型新颖别致,是隋代创新的器型。胎土白中泛黄,胎土施化妆土,器施白釉,釉未挂满,开细碎纹片。白瓷自北齐开始出现历经隋代走向成熟,到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白瓷的出现日趋完善,为日后出现精美的彩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隋代白瓷功不可没。这件传瓶代表了隋代白瓷的最高水平。
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还珍藏有一件白釉龙柄联腹壶,形制与李静训墓中所出这件双龙柄联腹壶几无二致,底刻有铭文“此传瓶有□”。由此可知,此类器应名之为“传瓶”。
【相关资料】:
隋代墓葬中曾出土不少白瓷器,如北齐武平六年(575年)河南安阳范粹墓,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征虏将军张盛墓、大业四年(608年)周宣帝外孙女李静训墓、大业六年(610年)金紫光禄大夫姬威墓等。1982年,内丘与临城交界的贾村隋代白瓷窑址等地出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白瓷,尽管其中有些属于早期的白瓷,还有点白中带青,但其后就无可争辩的是正宗白瓷了。
白瓷是正当青瓷鼎盛之时出现的一种新兴瓷器,古时白瓷以邢窑最负盛名。唐人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贵贱通用之。”陆羽《茶经》说:“邢窑类雪。”即邢窑瓷器洁白似雪。邢窑白瓷至迟始创于北朝晚期,1971年在安阳发现的北齐范粹墓中首次发现白瓷器。李静训墓中出土的白瓷器非常著名,除了这件白瓷双身龙耳瓶外,还有一件白瓷鸡首壶,亦是挺拔秀丽,线条刚柔相济,肩上之鸡首,栩栩如生,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这两件白瓷酒器,既具北朝和隋代瓷器所特有的浑厚凝重,又不乏其灵秀活泼。加之器表施白釉,使之成为隋代稀有的瓷酒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