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学名:滑鼠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游蛇科

中文属名:鼠蛇属

中文俗名:乌肉蛇、草锦蛇 、长标蛇、 水绿蛇、水律蛇(广东)、山蛇(福建泉州、晋江)、乌歪(德宏)、长柱蛇 、黄闺蛇、水南蛇、锦蛇、南蛇、黄土蛇、黄缎蛇

拉丁文名:Ptyas mucosus

英文名:Oriental rat-sna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识别特征:背面黄褐色,体后部有不规则的黑色横纹,至尾部成为网状;腹面前段红棕色,后部淡黄色。

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国外分布于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

习性:生活于海拔800 m以下的山区、丘陵、平原地带;常出现在坡地、田基、沟边以及居民点附近。行动迅速,昼夜活动,捕食蟾蜍、蛙、蜥蜴、蛇、鼠等,其中以鼠为最嗜好,在发现鼠时即快速追捕,鼠若逃入洞,也跟踪入洞捕捉,洞口比蛇体小时,便在洞口等待,及鼠再现于洞口,便闪电式似地将其捉住。5~7月产卵,其时雌蛇于灌木丛中的落叶下面作盆状凹,将卵产于其中,随后雌蛇盘于其上保护之。卵数7~15枚,卵径45~50 mm×25~30 mm,50~70天孵化。11月至次年3月冬眠,冬眠情况与灰鼠蛇同。

濒危信息:⒈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⒉IUCN濒危等级:濒危;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估计数量:按广西收购的情况与野外工作所见的概况50年代可达250万条,现在已下降到30万条。

濒危因素: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滑鼠蛇除去内脏干燥全体,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能,因此被利用;

外贸部门大量收购,蛇贩子为获高额利润到处收购,导致被过度捕捉;人口增多,扩大居住面积,开荒造田,破坏蛇的生境;人们大量食用,设立蛇餐馆,以蛇为食品,招揽食客,高级餐馆以能吃到野生动物作为竞争资本。

保护措施:政府部门应制订有力措施,严厉禁止乱捕滥杀蛇类。

此蛇虽会吞食其它蛇类,但也常是眼镜王蛇的食物,本人发现此蛇的成年较大个体也怕眼镜蛇科蛇类;性情较凶猛,攻击速度快,和其它蛇类一样,惧怕人类。在福建城市边缘的个体要比山区里的大,颜色斑纹各异,和灰鼠蛇的最大区别是其腹部的颜色不是像灰鼠蛇那样黄。

根据统计滑鼠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1.9%,受精卵占产卵数的92%,孵化率占受精卵数的65.2%,自然成活率可达30%,每条成年母蛇每年产卵12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