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经黄草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2-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丝经黄草布是无锡乡村许舍旧时的传统特产,《锡金县志》、《开化乡志》均有记载。始产于道光、咸丰年间。原料来自苏州、吴江一带,黄草梗是类似苎麻的一种植物,俗称“梗子”,高7市尺,杆成三角型,黄熟收割后晒干成捆,运销至锡,经河水浸,鲜石灰浆泡,使梗子熟化软化,然后分别剥下皮和肉,晒干后连成线,用木机织成黄草布以10市尺左右为一段,卷成炮仗型,作为布料销售。与生丝混织者为丝经黄草布用黄草布作夏衣,凉爽滑溜,盛夏酷暑酷暑,虽汗如雨淋,而衣不沾身,远胜江西夏布,清代有诗人赞曰:“到处山嫁妇,全凭晓夜忙,只因春里织,可备夏时裳,可比WWW亦贵,反胜葛苎凉休言村俗样,本地好风光。”另有鲍子芹赞黄草布诗一首:“草梗本坚直,人工变化奇,夹来抽片片,劈去燃丝丝,最细则网络,虽精未比稀,村衣混不厌,当暑甚相宜。”《锡金县志》载:“许舍黄草布,为吾邑土货之一大宗。”因其价宜品优,畅销苏、浙、闽、沪,百年不衰,且供不应求。黄草布还广泛用于蚊帐蚕、帐戏衣、神衣、绷筛以及丧事用“麻衣好衫”。光绪年间,许舍顾子成梗子行,专业经营黄草布,规模很大。1951年查桥乡冬学模范钱桂根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曾将黄草布作为礼品献给毛主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