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下称南外仙林分校)是一所依托于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股份制民办学校,坐落于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6号。学校筹办于2002年,2003年9月开学,2004年2月新校舍启用。学校占地352亩,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设有小学部、中学部和国际高中部,现有110多个班级, 近4500名学生,600名教职工,外籍教师30名。
目录
学校概况校训校风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单位介绍办学思考办学质量办学特色理想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办学机制学校文化建设办学国际化仙林校长
学校概况南外仙林分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学习心理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基础素质、综合能力、个性特长有机结合。
北大门
学校十分重视改革创新。比如课堂教学改革,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共同研究、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形成民主、自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社会、家长的教育资源利用,强化外语和计算机的教学,把选修课、活动课和生活课程列入正式课程,目前全校共开设100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进修。学校每年举办外语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演讲节、科技节等六大节,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每年寒暑假还组织学生出国修学,现已有800多人次分别到过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欧洲等地;每年暑假,学校还邀请30名资深的美国教师来我校举办中美夏令营,让学生学习外语、接受外国文化,开展各项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学校还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校园实践,去校内小农场或农村开展学农和社会调查,举行春游和秋季远足等活动。
南外仙林分校的外语教学是一大特色,教学小班化,贯彻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实践“结构——情景——交际”的教学模式,并聘用外籍教师教学,为培养高级外语人才和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努力和国际接轨,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法国、美国、奥地利、新西兰等国有关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了实质性的、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和交流。2004年,经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部课程专评委员会一致同意,批准我校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高中课程学校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总示范校,同时双方合作开办了中澳班。2009年9月,首届中德班学生开学。
南外仙林分校始终把把民主管理作为学校建设的原则,始终把教科研作为提高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中毕业班二本上线率呈逐步上升之势:2006年为61%,2007年为78%,2008年为82.2%,2009年为85%,其中重点大学率达80%以上,同时有近200名学生被欧美著名大学录取。
校训校风校训:顺其自然校风:民主、奋进、合作、创造学风:自觉、自主、自信教风:求是、求德、求新办学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开放性、整体推进率高的国家一流外国语学校。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具有外语专长、国际性、复合型人才打好基础。
单位介绍南京外国语学校是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下于1963年创办的全国首批外国语学校之一。南京外国语学校倡导“求实、奋进、博学、谦逊”的校风和“严、新、细、活”的教风,立足于培养“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勇于创新、学有所长、行知统一、脚踏实地、心理健康、体魄强健”的高素质人才,以“有外语特长、文理兼通、综合能力强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学校的培养目标。
办学四十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学校开设英语、德语、法语、日语等四个语种,现有行政班级69个,在校学生3,500人,教职工298人,其中特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110人。
南京外国语学校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在国内外各种比赛和竞赛中脱颖而出,成绩名列前茅;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学生被国内外著名大学录取,在北大、清华,在美国的哈佛、麻省理工、耶鲁、斯坦福、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在英国的剑桥、牛津、加拿大的多伦多、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柏林和日本的东京及早稻田大学等世界著名高等学府中都能看到南外学子勤奋求学的身影。近年来,南外一直保持着极高的高考升学率,连年稳居全省之首。
南京外国语学校已为国家输送了200多位优秀的外交骨干人才,其中有七位校友出任驻外大使,八位校友担任参赞,先后有几十人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身边工作。许多毕业生在党政军机关和大公司大企业担任领导职务,也有相当数量的校友成为了知名的专家学者。
办学思考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办学迄今已近两年,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正常轨道。为了及时总结办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以利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了与已进我校或准备进我校的学生及其家长深层次交流成败得失,以提高教育效果;为了与教育界朋友共同探讨基础教育的热门话题,以应对重大而严峻的挑战,我们公开发表本篇办学思考。办学质量办学质量主要指学校特定的劳动对象-—学生的质量,这是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一致追求,而学生的质量如何界定,则先仁见智。我们认为,学生质量主要体现为学生全面素质的优劣,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学生应试的成绩,但不能仅仅是后者。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对人才要求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突出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人才的文凭或分数。国内宏观经济的运行,国际教育的普遍现状,国内教育的发展趋势莫不显示:学校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必须真正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这也是南外仙林分校办学理念的基石。
南外仙林分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做法有:教育主管部门规定设置的学科必须开齐,规定的课时必须开足,但除外语外即便是升学考试科目也不准擅自增加课时,学校不搞“两张课表”;外语教学不为中考、高考所限,在听、说、读、写各环节全面“超纲”,以体现“中学外语教学的最高层次”;小学的陶艺课、中学的心理课、各年级的信息技术课,虽升学考试不考,但因其所具有的实用性,必须开好;中、小学总计一百多门选修课必须规范;外语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演讲节从内涵到形式必须不断创新;理想教育纲要,生活课程纲要,心理教育纲要陆续出台;“互动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持续展开;以学生自治、自理为特色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工作日趋完善…
考试作为学校教育众多环节中的一环,本身并无属性,但如果将考试置于学校工作的中心,以升学率为衡量办学质量的唯一,一切围绕考试转,是谓“应试教育”;而素质教育则将考试作为教学工作的反馈手段,通过它来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改进学校各科教学,以至优化学生素质,升学率只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而不是唯一指标。应试教育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学校流行自然有其客观和主观的背景,应该可以理解,但流行的不等于是必然的,更不等于是正确的。倾斜的教育只能产生畸形发展的学生,我们不能也不敢效法,否则将时时受到良心的拷问。
我们认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量的,单一的学科学习和重复训练,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考试成绩,但它也同时导致学生生理、心理的疲劳,注意力的分散,知识面的狭窄,学习效率的下降,学习兴趣的消退。随着新课标的实行和高考制度的改革,这种教学方式,在今后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更加强调能力的运用的考试中恐怕也难以取胜。人的发展应该是知识和能力的统一、身体和心灵的统一、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是人的各项基本素质的和谐发展。素质教育真正搞好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力、自信心,效率相应提高,考试成绩应该优秀。
南外仙林分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中高度重视应试,特别注重提高教师的职业精神,专业水平,课堂教学效率和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理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南外仙林分校的学生有一定量的学习负担,但没有过重的学习负担。他们在校园中的生活是多彩多姿的。学校在理想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改革、小班化教育、提优补差,考试研究等方面付出了极大努力。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学生在市、区统一测试或调研考试中、在南外招生测试中、在国家、省、市学科竞赛中,无论是取得的成绩,还是推进的幅度在同层次学校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我们不相信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有“第三条道路”,有所谓“平衡点”。我们提高办学质量,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坚持推进素质教育,摒弃“大运量”的“高强度学习”,虽然道路艰难,但我们一定会坚定不移。办学特色学校应该有特色。办学特色能优化学生的特定素质,能为市场提供具有特点的人才,能使学校具有活力,能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知名度。南外仙林分校着力打造外语特色,是因为外语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掌握外语的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中国,作为日益融入国际大家庭的非英语发展中的大国,长期需要大量外语人才。
特色的形成涉及到五个相互关联的因素:较高的目标、较强的专业师资、独特的操作模式、特定的设施、设备和优秀的成果。
南外仙林分校有自己超出国家规定的外语教学大纲,与一般学校同年级学生相比,他们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大大领先,阅读能力更强、词汇量超出50%以上。与大纲要求相配套,学校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同时使用统编教材与引进教材。
学校的外语师资除了口语能力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过关外,还必须经过培训、验收,教学达标(掌握南外外语教学模式)。此外,学校还聘有十多名外籍教师。
南外仙林分校外语课实行真正的小班形式,每班都在二十人以下,为学生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教学采用“结构――情景――交际”的模式,真实再现语言生成的生活场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量操练,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能力、词汇量、语法等诸方面,自然掌握。多媒体、音像资料室、外文阅览室等设备设施,进一步保证了学生课堂和课外的学习条件。
学校各年级在市、区相关外语统测中成绩突出,首届市电视英语口语大赛夺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团体一等奖,应是外语特色教学的合乎逻辑的结果。理想教育我们曾经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国度,新中国的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学雷锋运动使全国人民充满了火一样的工作、生活热情。但文化革命十年浩劫以及之后腐败现象蔓延,
动摇了人们的美好理想,于是虚无主义,实用主义占据了人们的心灵。而这不能不对我们的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在城市。
家境的贫穷,父辈劳动的艰辛,使农村孩子深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而想跳出“农”门,必须勤奋。相对舒适的生活,众多的诱惑以及多样的职业选择决定了城市孩子学习动力的不足。这也是大城市与农村学校高考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校是教育机构,具有正面教育的功能,理想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讲极为重要,一旦理想转化为自己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就可以迸发出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行为,就可以发挥出人的巨大潜能,激发出人的最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学校必须高举理想主义的旗帜。
南外仙林分校深刻认识理想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学校制定了从小学到中学的“理想教育纲要”,要求全体教师要像重视常规教育那样重视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从操作层面上也可以说是目标教育,我们帮助学生树立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以往的理想教育过分偏重远期目标,且赋予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显得“大”而“空”。我们侧重近期、中期目标,在向远期目标提升时,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追求。以往理想教育集中于社会理想、职业理想,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我们更主张将其扩展到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众多方面。
在教育形式上,班会、听报告等形式固然要继续,但课堂教学、谈心、看报、读书(尤其是人物传记)上网、校园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都可以采用,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网络。
在教育方法上,成功体验,表扬激励、竞赛竞争、典型引路、榜样示范、偶像效应均可采用。
我们期望达到的局面是:学生人人有目标,天天有进步,热爱生活,充满追求,表现出青少年应有的朝气和蓬勃向上的精神。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主张现行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是基于以下认识:单纯灌输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缺乏独立的思维,缺乏相应的能力,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难以成才;我国与欧美等国家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方面的差异很大,我们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成绩绝对领先,而在各领域高端人才,尤其在诺贝尔奖提名方面极为落后;这不能不论及课堂。
教学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过程,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学习不是单向的知识接受,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主体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能力、发展思维的过程。课改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思维发展了,能力增强了,学生毕业后肯定受到社会的欢迎。新课程标准及其关照下的高考改革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有更多的要求,这也决定了现行课堂必须改革。
南外仙林分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把它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认为它最终将决定学校的质量,决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两年来,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课改理论,在思想上树立课改观念;我们一下“洋思”,二下“东庐”,请蔡林森校长,陈康经校长介绍课改经验,同时观摩洋思和东庐教师的示范课;学校确立了“互动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现已被正式定为市级课题),并在中、小学分别组建了多个课题组,开展了具有各学科特点、切实可行的“建模”活动。学校在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用行政措施推动课改,改革模式可以多样化,但不能不改。
现在,南外仙林分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已成大势,课堂质量,学生学习能力日渐增强。当然,课改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但是课改的方向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将继续努力。办学机制南外仙林分校是股份制民办学校。它是随着南京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由市政府批准建立的。它是南京外国语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放大,但它是民办学校,不同于公办学校,必须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机制。
首先,要有竞争意识和竞争机制。南外仙林分校实行结构工资制,对教师课时量及报酬有具体的划分,多劳多得,课时最高者收入超过课时最低者一倍以上。学校还对教师工作提出质的要求。学期奖的差距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学校对少数工作不够投入或工作效果不佳,经过批评仍难以改进者,予以辞退。迄今共辞退了7名任课教师,3名生活教师。学校还试行行政干部竞聘上岗制,首批三位教师通过竞聘走上了管理岗位。以上制度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师资的质量。
其次,要有质量意识和相应措施。民办学校是供选择的学校。其运作完全靠家长交纳的学费维系。如果没有较高的办学质量是无法生存发展的。南外仙林分校把质量视为自己的生命线,对硬件设施的投入、教师思想的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优化及应试成绩的推进不遗余力。我们在管理决策、教学研究,课堂效益、作业和辅导、常规管理、班级建设,教科研等众多环节都有详细的制度,并狠抓过程管理,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办学质量。
最后,还要有服务意识和相应措施。从广义的角度讲,教育属于服务业,服务对象是学生及其家长,南外仙林分校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对优秀学生,后进学生给予专门的指导和辅导,不允许歧视和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我们寻求的不仅是为少数精英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我们更注重整体学生的推进提高。南外仙林分校的生活管理,不仅注重设施的完善、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更为强调服务意识和服务措施的到位。我们不赞成流行在部分民办学校的口号“家长就是上帝”,因为这不科学,但我们的确应该重视学生的意见和要求,重视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做好对他们的服务工作,使他们对学校感到满意。学校文化建设建设一所好的学校,固然要具有好的硬件,聘到好的师资,招到好的生源,取得较高的升学率,但归根结底取决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所谓名校,并不在于它的名气大小,有的学校靠应试教育模式,靠教师超常的工作负担,靠牺牲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虽然取得较高的升学率,也很有名,但终究不能被承认为名校。真正的名校拥有良好的校风、学风、拥有优良的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拥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文化氛围。学校文化建设决定教师的整体综合水平,决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决定学校最后的成功。
学校文化建设靠积淀、更靠创造。南外仙林分校从以下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文化建设:坚持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励志笃学”的校训,坚持民主、奋进、合作、创造的校风;健全完善学校已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之更显科学和人性;进行校园文化的物化建设,让学校成员在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感受到学校的文化氛围;构建学校包括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生活课四个板块的课程体系,使其成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加强校本培训,
打造学者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在师德、教养、专业、知识面诸环节取得长足进步,形成“求是、求德、求新”的教风;加强“自觉、自主、自信”的学风建设,使学生文明而开放,好学而洒脱;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六大节日、艺术、体育竞赛,报告、讲座、展览将成为道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深入持久开展教科研,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有研究,使教育教学工作更科学、更理性;开放校园引入国内外的先进文化,先进教育;改进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力求更规范、更人文。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必须以战略高度看待它,坚持不懈。办学国际化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成员,处在国际政治、经济的格局中,中国教育作为国际教育的一部分,与世界各国的教育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外仙林分校作为特大城市的一所现代化外国语学校,深切领悟到全力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教育,充分利用国外智力资源,与国外学校和教育机构充分合作,一方面使国际学生进入中国,进入南外仙林,另一方面使本校毕业生走向世界。
南外仙林分校聘请了十一位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的外籍教师来校执教英语课。他们除教授学生地道的英语口语、培训中国教师外,还带来了本国教学方法,带来了本国文化,深受师生欢迎。
南外仙林分校招收了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的国际学生。这些学生与中国学生朝夕相处,交流了彼此的学习、生活、文化、加深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年来,学校先后接待了澳大利亚、德国、美国、韩国、日本、奥地利客人,展示了中国学校和中国学生的风采。学校组织了五批近二百学生分赴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地修学旅行,使他们亲身经历了欧澳文明。学校还与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奥地利的五所学校结成姐妹学校关系,并将按协议互换学生、教师,进行实质性交流。
南外仙林分校十分重视国际合作办学,经过平等友好协商,已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部所辖文教集团签订双方合作办学的协议,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具有颁发VCE(维州高中毕业文凭)证书资格的学校。今年五月份,将全面向社会招生。同时,学校与总部设在慕尼黑的欧洲教育中心合作,由德方提供高额奖学金,建立中德励志班,招收优秀贫困生进校,免除高中三年全部学费、生活费。去年秋季开学、三十六名佼佼者迈进南外仙林分校,以他们勤奋的学习精神和优异的学习成绩感动并鼓舞了整个校园。
南外仙林分校办学已近两年,两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艰苦创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赢得了一个精彩的开局。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南京教育市场,我们还是一支新军,还将面临众多复杂的局面和严峻的考验,我们选择的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有风险,更有希望。我们将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为南外仙林分校的美好明天,为南京教育的美好明天,努力工作。
仙林校长钱铁峰是国内知名的教育专家,曾任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多年,一直倡导推行素质教育,退休后他出任南外分校校长。“中国的基础教育尚未完成转型。”钱铁峰说,班主任制度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新中国成立后,照搬了苏联的教育制度,班主任制度也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现在中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我们的班级管理却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
在钱铁峰看来,班主任是高度集权的产物,统管一切,但只有主任没有委员。这导致了教育资源不能合理分配:任课老师职责有限,只管教学,班主任管学生德育、思想,教、育形成两张皮,学生没有决策权,家长基本旁观,不能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浮于表层。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班主任研究中心齐学红教授认同这一观点,她认为目前的班级管理体制只讲分工,不讲合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事实上,近年来,班主任制度改革在初三、高三毕业班已在悄然进行,许多学校采取班级集中办公的方式,由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一起协同管理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