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科学分类中文名称( Chinese) 春雷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拉丁文学名( Name)Suuwassea

含义( Meaning) 根据苏族(北美印第安人)的语言,"suu"意为"雷"+"wassa"意为"远古,其合成意为"春天的雷鸣"

目( Order )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Suborder) 蜥脚型亚目 Sauropodomorpha

类( Infraorder) 蜥脚类 Sauropoda 真蜥脚类 Eusauropoda 梁龙形类 Diplodocimorpha

超 科( Super Family) 梁龙超科 Diplodocoidea

科( Family) 鞭尾类 Flagellicaudata 梁龙科? Diplodocidae

属( Genus) 春雷龙 Suuwassea

模式种( TYPE SPECIES) 埃米莉春雷龙 S.emilieae

简要概括春雷龙(属名:Suuwassea)意为“古代的雷声”,是蜥脚下目梁龙超科的一属,2004年,恐龙猎人哈里斯(harris)与道森(dodson)在美国蒙大拿州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蜥脚类恐龙,经研究后命名为埃米莉春雷龙。化石发现于美国蒙大拿州的莫里逊组,年代为侏罗纪晚期。模式标本号为ANS 21122,化石包

括:前颌骨,部分上颌骨,肩胛骨,方骨,脑壳,肋骨,腓骨,跟骨与部分尾椎等等。(下图黑色部分就是已经发现的化石)这些化石是在1999年到2000年的挖掘活动中挖掘出来的,并由J.D. Harris与彼得·达德森(Peter Dodson)在2004年所叙述。这些非天然状态化石是部份骨骸,包括部分脊椎与四肢骨头。因为化石发现于美国原住民的阿布萨罗卡族的古代领地,因此春雷龙是以该族语言中的Suuwassa为名,意为“春天的第一道雷声”,suu意为“雷声”,而wassa意为“古代”。种名emilieae是以挖掘活动的赞助者为名。

春雷龙是种基础梁龙超科恐龙,身长估计为14到15米,它们的头颅骨与脊轴与叉龙科、梁龙科相比较为原始,而不能归类于这两个演化支。这种草食性恐龙与叉龙科的差别在于未固定的额骨,与梁龙科的差别在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周围骨头的排列方式,但春雷龙与梁龙科拥有较多的相似处。

相较于莫里逊组南部所发现的大型动物,埃米莉春雷龙与其他莫里逊组北部的中等蜥脚下目化石发现于同一时期。这些体型上的差异可能导因于森丹斯海在中侏㑩纪时期往北延伸。一个蜥脚下目的系统发生学研究对叉龙科与梁龙科的自新征提出怀疑,认为这些特征可能是不同科所保有的不同祖征。叉龙科所保有的劳亚大陆梁龙超科特征,也增加了梁龙超科祖先同时起源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的可能性。

春雷龙生活在距今1亿5000万年前,其化石特征与梁龙超科的种类非常相似,有很多共通的派生性状,比起近缘种,如梁龙,春雷龙的尾椎较短。梁龙超科包括叉龙科与梁龙科,而此次发现春雷龙的重大意义就在于,这是北美首次发现一种同时拥有叉龙科与梁龙科各自特征的恐龙,这非常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叉龙科与梁龙科的起源。研究人员还设立了一个新的分类,鞭尾类(flagellicaudata),想以此包揽叉龙科与梁龙科的祖先与其后代。

生存时期时代:侏罗纪晚期 Tithonian

物种分布分布:美国蒙大拿

研究发现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体长( Length):13-14米

发现者( Discoverer):Jerald D. Harris and Peter Dodson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Jerald D. Harris and Peter Dodson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