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名称( chinese )→ 巧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学名( name )→ bellu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 bell-you-sore-us

含义( meaning )→ "beautiful lizard" 意为 美丽的恐龙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sauropodomorpha 蜥脚型亚目

类( infraorder)→ sauropoda 蜥脚类

eusauropoda 真蜥脚类

neosauropoda 新蜥脚类

macronaria 大鼻龙类

camarasauromorpha 圆顶龙形类

titanosauriformes 巨龙形类

属( genus )→ bellusaurus 巧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 b. sui 苏氏巧龙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时代( period )→ 侏罗纪晚期 oxfordian

分布( found in )→ 中国新疆克拉玛依地区

发现地层( stratum )→ ...

食性( diet )→ 植食

典型体长( length )→ 长5米 高2米

推测体重( mass )→ ...

发现者( discoverer )→ dong, 1990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dong, 1990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a]苏氏巧龙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考察队,在1982年于新疆准噶尔盆地 ( jungger basin xinjiang )采集到的。

苏氏巧龙是一种小型的勺齿型蜥脚类恐龙,推定长度约4.8米,颈项短小,颈椎中央大约是背脊椎的1.2倍长。颈椎与背椎的侧腔非常宽广,神经棘没有分支叉开。位居克拉玛依地区的恐龙沟单一个遗址就发掘到十七具巧龙个体。显然的,在这片充满血腥的原野上成群的巧龙争食猎物。而根据形态的进一步分析推断,这群巧龙可能是未成年的幼体族群。巧龙生存并埋葬的地层是侏罗纪中期的五家湾组岩石,主要出露在准噶尔盆地东北方的将军庙与克拉玛依地区。地层厚度达400米,是由黄灰色及紫红色的泥岩,页岩与砂岩构成。在最底部含有黄绿到灰色的砾石层,在顶部则盖上红色泥岩与黄绿色页岩、砂岩。在1987年夏季,中加恐龙考察队重返五家湾组岩层,结果无功而返,仅仅发掘到少量的小型兽脚类恐龙残片,两颗蜥脚类恐龙牙齿,以及许多意想不到的龟鳖类化石。这些化石与早先发掘到的恐龙化石正由中加恐龙专家们进一步研究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