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犬八公(也作八千公,日语:忠犬ハチ公)(1923年11月10日-1935年3月8日),日本历史上一条具有传奇色彩的忠犬。其品种为秋田县大馆市的秋田犬。
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农学部教授上野英三郎开始饲养该犬,并取名为“八公”。每天八公都会将上野教授送到家门口,还经常在傍晚的时候到涩谷车站去迎接主人下班。
1925年5月,上野因病猝然去世,然而八公犬并不懂人事,依然每天到涩谷站去等候主人的归来。直到最后死去。也有一种说法是,八公到车站并非去等待主人,而是为了得到车站前的烤鸡肉串而已。(八公死后,对其进行解剖的结果表明,其胃里发现有烤鸡肉串的残渣)
与上野英三郎相熟的牧隆泰(曾任台北帝国大学教授),写了些关于八公故事的细节补充,诸如八公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以及一些辟谣的真相:
1.上野先生死后,八公由小林菊三郎收养。而小林家附近就是涩谷车站的站长吉川家。吉川会带八公到站长室,也会给它吃东西。
2.八公因为太大只,伙食费很高,所以有时难免吃得不是很好或很够。而车站旁烤鸡店老板常会喂它吃东西。这也是它每天去车站的原因之一。
3.最重要的是,上野英三郎是驹场农科大学的老师,方向不同,并不会每天去涩谷站坐火车。事实上在八公与上野先生相处的十七个月中,每天它都是在家门口送迎主人的,有时会跟著主人走一段到学校,但并不是到车站。
故事实上八公的故事并非完全真实。
经过媒体的报导,等候主人的八公犬的故事感动了人们,大家都称呼它为“忠犬”。1934年4月,还在涩谷车站前为八公树立了铜像。八公“本犬”也出席了铜像的揭幕式。此后,铜像附近的车站入口就被称为“八公入口”。
大馆站前八公犬像二战中,由于金属资源的短缺,八公的铜像被熔化。现在树立在原址的铜像是在1947年8月重建的。另外,在其出生地的大馆市车站前也有同样的一座铜像。
1935年3月,八公因患丝虫性象皮病而死亡。死后尸体被制作成标本,保存在国立科学博物馆。另外,据说上野教授的住宅就在现在的东急百货店总店附近。
电影 忠犬八公的故事 2009 美国

外文名称 Hachiko: A Dog's Story
更多外文片名:
Hachi: Yakusoku no inu.....Japan
Hachi: A Dog's Story
导演: 莱塞·霍尔斯道姆 Lasse Hallström
编剧:
新藤兼人 Shindo Kaneto ....(motion picture "Hachiko monogatari")
Stephen P. Lindsey ....(screenplay)
主演:
理查·基尔 Richard Gere
Cary-Hiroyuki Tagawa ....Ken
琼·艾伦 Joan Allen
影片类型:家庭/剧情
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 2009年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级别:USA:G
摄影机: Panavision Genesis HD Camera, Primo Lenses
摄制格式: HDCAM
洗印格式: 35 mm .....(spherical)
剧情
故事讲述理查·基尔饰演的大学教授收养了一只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后的每天,八公早上将教授送到车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辞世,再也没有回到车站,然而八公在之后的9年时间里依然每天按时在车站等待,直到最后死去。
幕后花絮
影片改编自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1987年曾被搬上银幕,由仲代达矢主演、取名《忠犬八公物语》,大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