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翼鸟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名称( chinese )→ 古老翼鸟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

拉丁文学名( name )→ palaeopteryx

发音( pronounced )→ pay-lee-op-ter-iks

含义( meaning )→ 古老的 翅膀

目( order )→ saurischia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兽脚亚目

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兽脚类

tetanurae 坚尾龙类

avetheropoda 鸟兽脚类

coelurosauria虚骨龙类

maniraptorifromes 手盗龙形类

maniraptora 手盗龙类

属( genus )→ palaeopteryx 古老翼鸟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 p. thomsoni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

时代( period )→侏罗纪晚期 kimmeridgian to tithonian

分布( found in )→美国科罗拉多州

发现地层( stratum )→ ...

食性( diet )→ 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 ...

推测体重( mass )→ ...

发现者( discoverer )→ jensen, 1981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jensen, 1981

古老翼鸟龙(学名Palaeopteryx)是一属可疑的兽脚亚目恐龙,并被认为是疑名。它是由James A. Jensen于1981年命名及误鉴[1],继而于1989年由Jensen本人及K. Padian重新描述。[2]而Jenson则认为学名P. thomsoni是无效的。唯一已知的标本是单一根的骨头碎片(编号BYU 2022)。

古老翼鸟龙一直都是互联网上产生混淆的对象,尤其是在公众的科学报及在创造论者中间。它往往被描述成为比始祖鸟还要古老的鸟类,不过古老翼鸟龙并不是属于初鸟类,也是保存在较始祖鸟年轻(虽同是侏罗纪)的地层。

古老翼鸟龙的骨头标本约有45厘米长。Jensen于1981年描述时指它是似鸟类的左胫跗骨近端。[1]随后R. E. Molnar于1985年将它定为已知最早的鸟类。Jensen及Padian于1989年重新鉴定后,指它是小型的恐爪龙下目或鸟类的右桡骨远端。[2]

古老翼鸟龙的化石是于1970年代由Jensen所带领的杨百翰大学古生物学研究团所采集。它是于科罗拉多州西部属于莫里逊组的晚侏罗纪地层发现。它是与其他翼龙目及恐龙的化石混合在一起。当中一根属于衍生手盗龙类的右大腿骨(编号BYU 2023),是失去了远端部份及长63厘米。这明显对BYU 2022所属的个体过于短少。BYU 2023有衍生的手盗龙类(如小猎龙、小盗龙及始祖鸟)的独有衍征。

BYU 2022及2023标本都很重要,因它们是侏罗纪北美洲小型体型的手盗龙类的样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