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
(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2)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
(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总之,货币乘数的大小主要由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率、 现金比率 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等因素决定。而影响我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管理两个特殊因素。
货币乘数的确定假定活期存款为D,流通中的现金为C,则一定时期内的货币供应量M1为:
M1 =D+C(1)
因为M1,是流通中的货币量,是最重要的货币层次,我们在这里考察M1的货币乘数决定问题。
假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总额为A,它由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E两部分组成。假定活期存款准备率为rd,定期存款准备率为rt,定期存款为T,则:
A=D.rd+T.rt+E(2)
假定流通中的现金C 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T 与活期存款、超额准备金E 与活期存款分别维持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其系数分别用足k、t、e 表示,则:
C=D.k (3)
T=D.t (4)
E=D.e (5)
基础货币B 由商业银行的总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两部分构成,即:
B=A+C (6)
若将(2)、(3)代入(6)式中,则基础货币公式为:
B=D.rd+T.rt+E+D.k(7)
再将(4)、(5)代入(7)式中,得:
B=D.rd+D.rt.t+D.e+D.k
=D.(rd+rt.t+e+k) (8)
或D=B/ (rd+rt.t+e+k) (9)
其中1 / (rd+rt.t+e+k)便是活期存款扩张倍数。
再将(3)代入(1),得
M1 =D.k+D=D.(k+ 1)(10)
将(9)代入(10),则得出货币供应量M1 的一般模式为:
(11) M1=[(k+1)/(rd+rt.t+e+k)].B
其中,B 为基础货币,假定货币乘数为m,则货币乘数为:
(12) m=[(k+1)/(rd+rt.t+e+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