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传书教授自1957年起,致力于“蚕豆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探讨,经过深入农村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 否定了国外公认的“花粉致病”的结论。随后,此观点得到国际学术界同行的证实。1961年首先在我国证实此病病因是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从而开创了我国生化遗传学研究新领域。主持了G6PD缺乏症全国大协作,掌握了全国此病基因频率及分布规律,鉴定和首报了16种中国人G6PD变异型。还开辟了“红细胞遗传性酶病”研究新领域通过检测G6PD杂合子的新方法。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新生儿核黄疸取得显著效果。90年代研究G6PD基因突变,发现了中国人的七种突变类型,建立了ARMS筛查G6PD基因突变的新方法,使我国的G6PD研究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最近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已经成功开发了检测G6PD缺乏、筛查地贫和用ARMS法检测突变的试剂盒,供医疗和研究单位使用。
杜传书教授现任“广东省医学遗传学会”顾问。曾任“中华医学遗传杂志”,“遗传学报”,“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编委,“中国人类遗传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优生优育咨询委员会”及“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员。
杜传书教授曾经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科委主持的“中国人红细胞G6PD缺乏症基因频率及变异型的研究”等6项国家级重大课题,先后以第一作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国家计生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卫生部推广应用三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广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四等奖”一项、“广东省高教局、卫生厅联合三等奖”一项和“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杜传书教授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72篇, 第一作者论文77篇,其中SCI收录的有12篇。撰写了专著165部,其中第一作者68部,主编了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遗传学基础》(共两版)以及本校研究生及进修生所用教材《医学遗传学基础》及《遗传咨询医师培训教材》,及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参考书《医学遗传学》(两版)。此外,杜传书教授曾多次被邀请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上做特邀报告。
杜传书教授坚持将科研成果推广并应用于临床。1993 年从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申请到20万美金的资助,用于建立预防遗传病的“广东省三级遗传咨询网”,共培训遗传咨询医师500余人,应用本人建立的NBT纸片法和地贫一管筛查法,检测 G6PD缺乏和地中海贫血的病人,共筛查6,970人初步建立县、市及省三级遗传咨询示范网。
迄今,杜传书教授已培养出20名硕士生、7名博士生和一名博士后。这批人大都已成为各自岗位上的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因此,杜传书教授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人民教师”、“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模范党员”、“高教战线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山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