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辛世文 Xin Siwen (1942.9.15 -) 农业生物技术专家。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原籍广东省海康县人。1974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植物生物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ARCO植物细胞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分子生物部主任及夏威夷大学植物分子生理系正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讲座教授。
世界“克隆植物基因之父”辛世文院士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取得开拓性成就:1980年成功克隆菜豆储藏蛋白phaseolin基因并发现其含有内含子(Nature 1981),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克隆植物基因的科学家。1989年通过基因导入技术,把种子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含量显著提高30%,这是运用生物技术提升植物必需氨基酸含量第一个成功例子。1988年与研究组成员克隆出与Bt toxin有不同抗虫机制的基因Arcelin,为植物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抗虫基因。利用巴西豆蛋白基因提高植物甲硫氨基酸含量的研究,被运用到大豆中而带来的致敏风险,引起了世界对转基因食物致敏的认识及关切,并导致其致敏性测试和安全管理的确立。主持香港第一个科学卓越领域项目。领导一支拥有20个实验室的队伍,获选为香港特区政府第一个科学卓越学科领域,并获五年3800万港元资助。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辛世文教授将会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新建书院善衡书院院长。
辛世文,美籍华人,生物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领域的世界级杰出科学家,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雷州市附城镇芙蓉村。
辛世文 全球克隆植物基因之父1942年9月,辛世文出生于湛江市赤坎区,童年居住在赤坎新华路,并在附近的学校读了两年小学。辛世文的家景十分贫寒,全家靠父亲做些小本生意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清苦,常常忍着饥饿上学。为养活一家人,父亲离乡背井到香港谋生。辛世文8岁时,与弟弟随母亲到香港投靠父亲,当时生活仍非常贫困。因无钱按时缴交学费,很多时候只能站在课堂窗外旁听,凭着坚毅的意志,辛世文在逆境中完成中小学学业。继而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赴美国深造。1974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生物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ARCO植物细胞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分子生物部主任及夏威夷大学植物分子生理系正教授。
辛世文院士(中)、辛世峰博士(左二)兄弟1980年辛世文研究克隆出世界上第一个植物基因,同时第一个发现植物基因亦含插入顺序而被国际同行誉为克隆植物基因之父;不久,他又将克隆出来的巴西豆高甲硫氨酸基因成功地转移到其它植物,从而在全球首次证实转基因可增加植物甲硫氨酸含量及营养。辛世文的科学发现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用实证表明了一个由人类充当“造物主”的时代到来。
辛世文加入美国国籍后,仍不忘祖国的养育之恩,为国效报。早在1980年,他就开始应邀担任中国国家蔬菜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顾问和客座教授。1990年之后,他又先后应聘担任国内多家大学和实验室的客座教授及顾问,并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众多单位开展生物工程技术合作研究。1995年,他远别妻儿,回到母校——香港中文大学,正式就任生物系主任。现在他一家分居三地,夫人在夏威夷大学研究生物神经,儿子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彼此一年只能见几次面。而且,他的双眼对花粉过敏,经常在实验研究中受困扰作痛。为了研究课题的成功,他排除种种困难干扰,每天从早晨8时一直干到深夜,买了一辆轿车还从未开出过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门。
辛世文对家乡湛江念念不忘,一往情深。1993年和2005年两度回湛省亲和访问参观,对湛江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由衷高兴,还回到老家雷州市芙蓉山内村拜会父老乡亲,共商科技兴农良策,为家乡尽一份赤子之情。2005年12月辛世文回湛那次,时值逢冬,雷州家乡的村民一早就冒着严寒出村外夹道等候,欢迎队便长达3公里,令辛世文感动不已,称这是血浓于水,终身难忘的亲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