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士简介谢礼立(1939.03.11-)地震与防灾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3月出生于上海市。196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系;现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会长,国际地震工程学会副主席。一直从事地震工程与城市防灾研究,涉及强地震动特征的观测、分析、模拟与应用,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及其评价和抗震设计规范的研究和编制。是中国强震观测与分析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主持的唐山三维场地影响台阵被国际同行推荐为国际试验台阵;由他研制的和开发的数据处理软件经加、日两次国际盲测会议考核被评为国际上最好的两种软件之一。由他主编的“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是我国第一部推荐性的设计标准。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学术任职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副主席
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会长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自然灾害学报》和《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会主任、主编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编委会主任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
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香港城市地震安全专家组专家
1988年—1996年被联合国聘为《国际减灾十年》特设专家组(Ad-hoc Expert Group)专家和联合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这两个组织均由全世界仅25名科学家组成)
还先后担任:
《国际强地震学学会》主席
国际地震工程协会执行理事(Executive Director)
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执行理事(Executive Director)
《国际地震工程》学报编委
研究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研究方向地震工程与防灾工程,风险评估与安全工程
论著成果谢礼立教授和他的同事建立了中国强震观测台网和发展了适合中国仪器特点的观测和分析技术。他设计并负责的唐山三维台阵被国际学术界推为国际实验台阵;他发展的分析方法和软件经过1987年在加拿大和1988年在日本召开的两次国际盲测会议的考核被评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两种软件之一。
他是国际上最早观测到并定量证实“在不大的均匀场地上,地震动仍存在明显差异”和“由于结构物的存在使地震动中包含与结构物自振周期对应的频率得到增强”的地震工程中重要结论的少数学者之一。他也是我国防灾工程和安全工程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提出的ABC和4P与4R防灾减灾理论被国际广泛接受,9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和“工程抗震设计样板规范”以及“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的研究。
60年代以来,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论著,研究报告200余篇(部),2004年他还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推荐性的抗震设计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基于性态抗震设计通则》,代表性著作有:《强震观测与分析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strong earthquake motion》,《The Main Features of Strong-Motion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强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主要特征》,《论工程抗震设防标准 On seismic design criterion》,《基于GIS和AI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系统GIS and AI based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system 》,《数字减灾系统Digital disaster reduction system》,《卫星遥感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 》,《A Casualty-Control Based Seismic Design Criterion 基于控制地震人员伤亡的工程抗震设计方法》,《Some Challenges t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for New Century地震工程的新世纪挑战》,《地震工程的基本任务及其传统与非传统研究领域》等。曾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三项,1996年被国家劳动人事部评为部级劳动模范,1988年曾被评为国家有特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1993-1998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八五重大基金项目《城市与重大工程减灾基础研究》,并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和国家基础研究规划项目。2000年曾被邀请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十五优先支持领域研讨会的会议主席,2000年在第12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被邀请作特约报告,2001年在中国召开的中美新世纪地震工程研讨会上和2002年在香港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技术大会上作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