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理解美术的“造型与表现”
一、什么是“造型”
造型艺术(plasticarts):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一般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等种类。它通称美术,是对美术在物质材料和手段上的把握。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
造型艺术一词源于德语bildendeKunst,德国文艺理论家G.E.莱辛最早使用这一概念。德语的bilden,原是模写或作模拟像的意思。因而,bildendeKunst一词曾经仅指绘画和雕塑等再现客观具体形象的艺术,以致今天也有时仍用于这种狭义的解释。英语plasticart在狭义上仅指雕塑。中国在晋朝时,对美术的造型特征有了理论概括,陆机说:“存形莫善于画”(转引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所说的“应物象形”,就是指绘画的造型。但是,中国是从20世纪初以来才广泛使用造型艺术这一概念,还把书法、篆刻纳入它的外延中,这一点与西方不同。
造型艺术的特征,从与其相对的概念──音响艺术(主要指诗歌、音乐)的比较而出。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颜色、石头等可视的物质材料表现形象;后者以语音和乐音表现形象或情感。另外从它们的存在方式、展开方式、感知方式上看,造型艺术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以静止的形式反映动态过程,主要诉诸视觉;音响艺术则在时间中展开并完成,主要诉诸听觉。所以,造型艺术又可称为空间艺术、静态艺术、视觉艺术;音响艺术则可称为时间艺术、动态艺术、听觉艺术。造型艺术的上述特征都是由其使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段所决定的,造型艺术一词综合了这些特征,因此被认为最适当,实际上也最通用。
T.利普斯认为,造型艺术又可分为形象艺术、抽象的空间艺术。他也常将后者简称为空间艺术,比空间艺术的普通意义狭窄。形象艺术指再现自然或社会的具体形象和观念形象化的绘画、雕塑,属于所谓再现艺术;抽象的空间艺术指以抽象的空间和体积构成的建筑、工艺美术、设计。
对于再现的造型艺术,M.弗尔沃林又区分为再现自然的和再现观念的两种,由此分别称为物体造型和观念造型。根据这种理论,旧石器时代的造型艺术是物体造型;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才形成观念造型。以后,这两种类型在造型艺术发展史中并存。
造形艺术包括许多具体的艺术形式。
在绘画方面,按表现艺术作品时所使用的工具材料来分,有油画,有水彩画,水粉画,蛋彩画,垩笔画,中国画中按表现方式来分有工笔白描,工笔重彩,小写意,大写意等;
版画中细分有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铜版画,锌版画,石版画,麻胶版画,塑料版画,丝网版画;现在有又新的颜料画种丙烯画。
按绘画题材分有年画,连环画,肖像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中国画按题材分有人物,仕女,花鸟,兰竹,虫鱼,走兽,鞍马,丹樯.山水画中又分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冰雪山水,还有专门表现以建筑为主的界画等。
在绘画习作中有速写,素描和各种色彩习作.绘画用于出版上起一定配合作用的有插图,刊头,尾花,补白,书籍封面和装帧设计等。
在雕塑方面用于纪念碑,园林建筑和建筑装饰的各种园雕,高浮雕和地浮雕.用于室内展览和陈设的架上雕塑表现着各种主题,也有习作性的,多以人物头像,胸像,半身像和全身像或群像为主要表现对象,也有采用动物或植物为表现对象的。
除了绘画和雕塑外,还有陶瓷,青铜器,各种工艺美术品,民间剪纸以及实用美术中的美术字,图案,商品广告,橱窗设计,产品造形设计,包装设计等,还有建筑艺术,它们都属于造形艺术的范畴。
二、什么是“表现
造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
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