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嘴地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物种名称:绿嘴地鹃

学名:Phaenicophaeus tristis

英文名:Green-billed Malkoha

分类:鹃形目、杜鹃科、地鹃属

描述:体大(55厘米)且尾极长的地鹃。头及上背灰色,下体褐灰,喉及胸具深色箭状条纹,背、翼及尾深金属绿色,尾羽端白。

虹膜-褐色;眼周裸皮-红色;嘴-绿色;脚-灰绿。

叫声:嘎嘎或呱呱的叫声,甚似蛙叫。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东南亚及苏门答腊。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留鸟。亚种saliens见于云南及广西南部;hainanus见于海南岛及相邻的广东雷州半岛。

习性:同其他地鹃。喜栖于原始林、次生林及人工林中枝叶稠密及藤条缠结处。

亦作malkoha。

亚洲南部的几种地鹃,尤指Rhopodytes属(常归入地鹃属〔Phaenicophaeus〕)的种类。尾长,嘴粗壮,基部有须。眼周皮肤裸露。林栖,像松鼠般在密林的树枝上活动。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