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方名:大青龙汤(发表之剂)

总结:风寒两解

编号:003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主治:

1.治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

2.又治伤寒脉浮数,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

归经:足太阳药

方义:

(1)成氏曰:「桂枝主中风,麻黄主伤寒。今风寒两伤,欲以桂枝解肌驱风,而不能巳其寒;欲以麻黄发汗散寒,而不能去其风,仲景所以处青龙而两解也。」

(2)麻黄甘温,桂枝辛热。寒伤营,以甘缓之;风伤,以辛散之。故以麻黄为君,桂枝为臣。甘草甘平,杏仁甘苦,佐麻黄以发表。大枣甘温,生姜辛温,佐桂枝以解肌。

(3)营卫阴阳俱伤,则非轻剂所能独解,必须重轻之剂同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已,营俱和。石膏辛甘微寒,质重而又专达肌表为使也。

煎服法:先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煎一服,汗者止后服。

大青龙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12克(去节) 桂枝4克(去皮) 甘草5克(炙) 杏仁6克(去皮、尖) 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 石膏20克{碎)

【用法】上七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恶风烦躁,不得眠。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3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方论】本方是以麻黄汤加重麻黄、甘草的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所组成。麻黄汤功能发汗解表,本方加重麻黄则发汗解表之力更强;增加石膏清内热,除烦躁;倍甘草,加姜、枣,是和中气,调营卫,助汗源。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之功。

大青龙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六两90g(去节)桂枝二两30g(去皮)甘草二两30g(炙)杏仁四十枚16g(去皮尖)生姜三两45g(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40g(碎)

【用法】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主治】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现代用量】麻黄12克 桂枝4克 甘草5克 杏仁6克 生姜9克 大枣3枚 石膏12克

方歌: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