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遗植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孑遗植物,也称活化石植物,是指起源久远,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而目前大部分已经因为地质、气候的变化而灭绝,只存在很小的范围内,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且其近缘类群多已灭绝,因此比较孤立,进化缓慢的植物。

孑遗植物的种类

孑遗植物包括很多,在中国就有100多种。 孑遗植物的种类有:

水杉 为我国特产

银杉

红豆杉,又称紫杉

台湾杉

瓦勒迈杉

松叶蕨,泥盆纪,三叠纪

桫椤,一种树蕨,泥盆纪

银杏,又称白果,在第三纪有化石发现。第四纪冰川期大部分灭绝。

珙桐,又称鸽子树

鹅掌楸,又称马褂木,中生代侏罗纪晚期到新生代第三纪,白垩纪有化石发现,第四纪冰川期大部分灭绝,只剩下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

石松,泥盆纪

木贼,泥盆纪

崖柏

日本金松

双蕊兰

苏铁

杜仲,新生代第三纪

水清树,新生代第三纪

领春木,新生代第三纪

粗榧

榧树,人参 第三纪

笔筒树。不仅属于地球远古时代残留的树蕨类植物,而且是侏罗纪时代的孑遗植物。笔筒树属于大型树蕨类植物,不开花,没有果实与种子,以孢子繁殖,一般而言,笔筒树只生长於潮湿阴暗的原始森林中,对古植物的研究有价值,而且亦是研究台湾与大陆植物地理关系的好材料。中国湛江发现有此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