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故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伟大的文学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诞生于江苏海州(今东海),童年随家迁来扬州。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考取该校哲学系。1919年,他参加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同时走上文学道路,开始从事新诗与散文的创作。大学毕业后,在扬州江苏省立八中(扬州中学前身)、杭州浙江一师等学校执教。1925年起被聘为清华学校大学部国文教授。

1931—1932年游学西欧。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任教,并致力于学术研究。抗战胜利后,并毅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和多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宣言上签名。

1948年8月12日因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时年50岁。位于扬州市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再现了当年家庭生活的场景;同时举办的朱自清生平事迹展,较全面地介绍了他光辉的一生。

主要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背影》《儿女》《悼亡妇》,《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