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附子散-《类证活人书》卷十六。【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六。

【组成】附子23克(炮裂,去皮) 桂心15克 当归15克(锉,微炒) 干姜7.5克(炮裂,锉) 半夏7.5克(汤洗七次去滑) 白术15克

【用法】上药捣筛为细散。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如一小时后仍未出汗,再服。

【主治】阴毒伤寒,唇青面黑,身背强,四肢冷,妇人血室痼冷沉寒,赤白崩漏,脐腹疠痛。

附子散-《奇效良方》【处方】附子(炮)、官桂、当归、白术,各二钱半;干姜(炮)、半夏曲,各二钱。

【功能与主治】治阴证伤寒,唇青面黑,身背强痛,四肢厥冷;及诸虚寒沉寒。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附子散-《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

【组成】附子30克(生,去皮、脐) 龙骨30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用散3克,敷在肛上,挼按令入,频频用之,以愈为度。

【主治】小儿脱肛。

附子散-《圣济总录》卷十。【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虎脑骨(酥炙令黄)1两,桂(去粗皮)1分。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

【主治】白虎风。

【功效】止疼痛。

【用法】上为散。每服1-2钱匕,温盐酒调下,空心、午时各1服。

附子散-《圣惠》卷二十四【组成】附子半两(去皮脐),硫黄半两(细研),苍耳1握(阴干)。

【来源】方出《圣惠》卷二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八。

【主治】疠疡风,斑驳如白瘕。

【用法】上为细散。用米醋调,先以布揩其上赤,即以药涂之,干即更涂之。

附子散-《圣惠》卷四十四。【药物组成】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3分(去苗),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羌活1两,桂心半两,当归1两半(锉,微炒),防风2两(去芦头),延胡索1两。

【处方来源】《圣惠》卷四十四。

【方剂主治】腰痛强直,不能俯仰,及筋脉拘急。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附子散-《圣惠》卷十九。【药物组成】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细辛、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桂心1两,麦门冬1两(去心),独活1两,当归1两,白术1两。

【处方来源】《圣惠》卷十九。

【方剂主治】中风,失音不语,气厥无脉,手足拘急。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附子散-《圣济总录》卷二十八。【药物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方剂主治】伤寒柔痓,身体强直,汗出不止,腹内急痛。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姜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附子散-《圣惠》卷五十九。【药物组成】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黄连1两(去须,微炒),龙骨1两,当归3分(锉,微炒),地榆1两(锉),木香半两。

【处方来源】《圣惠》卷五十九。

【方剂主治】冷热痢,腹痛不能饮食。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附子散-《圣济总录》卷一一九。【药物组成】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升麻1分,桂(去粗皮)1分,细辛(去苗叶)1分,麻黄(去根节)1分,人参1分,干姜(炮)1分,黄芩(去黑心)1分,甘草(炙,锉)1分,当归(切,焙)1分。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方剂主治】(匿虫)齿,齿龈紫黑,皴痒臭烂。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贴齿龈上,日3-5遍。咽津不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