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2-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读音rú guān

中文解释基本解释古代把读书人(知识分子)叫做儒或儒生。"儒冠"就是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详细解释(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诟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