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A-V征即A-V现象,又称A-V综合征或Urist综合征。因其并非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只是一种征候和现象,
A-V综合征故称为“征”和“现象”较为适宜。其是指正上和正下注视时水平斜度有较明显差异的内外斜视。
【诊断】
因为在生理状态下,向正上方注视时,两眼轻度分开,向正下主注视时,两眼轻度集合。这种轻度差异时生理性的,和V征一致,故临床上对A-V征的诊断,应有具体标准,也就是说内、外斜病人,正上方和正下方注视时,其水平斜度的差异必须超过一定限度时,才能诊断为A-V征,其具体标准规定如下:
以正上或正下方转眼25º时之水平斜度差异为准,V征≥15º,A征≥10º,否则不应诊断为A-V征,以用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较为可靠。
【治疗措施】
有屈光不正者,应首先矫正屈光不正,但对于A-V斜视来说,仍需手术矫正,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水平肌肉的加强或减弱手术,具体方法为:
A-内斜 加强两眼外直肌
A-外斜 加强两眼内直肌
V-外斜 减弱两眼外直肌
V-内斜 减弱两眼内直肌
总之,A征征水下肌肉的加强手术,而V征行水平肌肉的减弱手术。
2.水平肌肉附着点上、下移位手术:具体方法为外直肌移赂开口端而内直肌移向闭口端。水平肌肉可上、下移侠5~10mm,即半个到一个肌腱宽度,肌肉附着点上、下移位半个肌腱宽度时可矫正15~20º。
3.上、下直肌的加强或减弱手术:系利用上、下直肌的内转作用来矫正A-V斜视。即A-V外斜行加强手术,A-V内斜减弱手术。对于A-外斜加强下直肌,V-外斜加强上直肌;对于A-内斜减弱上直肌,V-斜减弱下直肌,至于加强或减弱的手术量,一般均为4mm。如此手术对于原眼位的水平斜度不能矫正,故尚需同时行水平肌肉的手术。
4.上、下直肌附着点水平移位手术:系利用上、下直肌附着点向鼻侧移位可增强内转力量,向颞侧移位可减弱内转力量的作用来矫正A-V斜视,即A-V内斜,下、下直肌附着点向颞侧移位;而A-V外斜,上、下直肌附着点向鼻侧移位,移位的量一般为5~7mm。此外,由于如此手术不矫正原眼位的水平斜度,故尚需同时合并水平肌肉的手术,以矫正正前方注视时的水平斜位。
5.斜肌手术:系利用上、下斜肌的外转作用,行加强或减弱斜肌手术,以矫正A-V斜视,即向正上注视时斜度改变大者,手术下斜视,如V-外斜应减弱下斜肌,A-内斜应加强下斜肌,向正下注视时斜度改变大者,手术上斜肌。如V-内斜应加强上斜肌,而V-外斜应减弱上斜肌。总之,A-V外斜应减弱上、下斜肌,A-V内斜应加强上、下斜肌。
【病因学】
引起A-V征的原因很多,有解剖方面的原因,神经支配和融事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眼外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流行病学】
各家统计数字不同,差别也比较大,由6.56%~50%,其中A证明显较V征为少,二者之比约为1∶2~4。V征所以较多的原因可能有三:一为上述生理状态所致;再为正常情况下双眼下斜肌力量较强;三为在正常情况时内直肌即较外直肌强大。
【临床表现】
1.A-内斜:即向正上看时内斜度数变大,而向正下看时内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
2.V-内斜:即向正上看时内斜度数变小,甚至消失,而向正下看时内斜度数增大。
3.A-外斜:即向正上看时内斜度数变小,甚至消失,而向正下看时外斜度数增大。
4.V-外斜:即向正上看时内斜度数变大,而向正下看时外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
5.X-现象:原眼位时,轻度外斜,向正上正下方注视时,外斜度数均加大。
6.XA-现象:原眼位时,轻度外斜,向正上方注视时外斜度数增大,向正下方注视时外斜度数较正上方注视时增大的更多。
7.XV-现象:原眼位时,轻度外斜,向正上方注视时外斜度数较向正下方注视时增大的更多。
8.“◇”-现象:原眼位时,内斜轻微,向正上方和正下方注视时内斜度数均增大。
9.“Y”-现象:即原眼位时和向下方注视时外斜轻微或无外斜,向正上方注视时外斜度数明显变大,实为V-外斜的变异。
10.“∧”现象:与Y-现象相反,实为A-外斜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