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上海陈公祠陈公祠原位于松江区西塔弄底, 1999 年底,因松江中山二路改建,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祠堂按原样迁建于上海方塔园内, 2000 年 6 月落成。 1985 年 7 月,陈公祠被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陈化成,福建同安人,原任福建水师提督,驻松江府。陈到任后,亲临前沿督促布防。 1842 年 6 月 16 日拂晓,英炮舰向吴淞炮台发起进攻。陈化成驻守西炮台,率兵英勇抗击。因东炮台守将畏敌,致使炮台失陷。英军水陆夹击西炮台,陈孤军奋战。临终前手指青天,连呼三声:“好男子!”英勇就义。松江府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而立专祠。

陈公祠原址为清康熙时大学士王顼龄之秀甲园,道光年间为朱文璇等购得,修建陈公祠。祠中供奉陈化成牌位,并附祀同役中牺牲的松江籍人士许林、徐大华、钱金玉等。同治元年( 1862 年),祠毁于战火。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青浦县举人黄恩熙等发起重建。 1912 年 12 月 27 日,孙中山先生来松江视察同盟会松江支部工作,当有人安排孙先生就寝之处时,孙先生说:“今晚让我们陪伴陈公一宿,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于是,当夜下榻于陈公祠。

陈公祠现存祠殿两进,门厅为三间七架梁,檐下设有斗拱,斗拱之间雕有花卉图案的垫拱板。根据斗拱象鼻昂的特征,表明建筑年代较近。

贵州遵义陈公祠陈公祠,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尚嵇镇中街,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为纪念清乾隆初年知府陈玉殿而建,陈任遵义知府期间,从山东引进柞蚕种,教民放养缀织之法,开贵州丝绸纺织业先河,产品“销西域,贩南洋”,遵义由此而富。陈公祠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阁楼、左右厢房、风雨廊、碑廊组成,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大门为四柱三门砖牌楼,门内风雨长廊直通阁底,廊左右为一楼一底的厢房,主阁楼和两侧的小阁楼均修在一栋五开间的厅堂顶上,底层为同一栋房子,二楼以上才分别建阁,在正立面上构成“山”字形;五开间厅堂与左右厢楼及风雨廊联为一气,在平面布局上,又是倒“山”字形;这种巧妙的建筑布局,在贵州境内实不多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