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门镇简介:松门镇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省道林石线穿境而过,与104国道相接,是全省136个中心镇、台州市首批中心镇之一,也是温岭市“一个中心,五个区块”格局中的东南区块中心。2001年10月行政区划调整后,撤销原松门、淋川、龙门三镇乡,成立新的松门镇,现镇域面积89.6平方公里,人口10.06万,辖62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拥有165个党支部,2903名党员。
松门镇东部靠海,港口资源丰富。拥有礁山港、龙门港、南港、弹涂岙港等多座优良避风港,其中礁山港是我市唯一的对台贸易港,龙门港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业较为发达,拥有钢质渔轮390只,浅海滩涂养殖面积3.4万亩。松门白鲞、虾仁、泥蛏、墨鱼干闻名遐迩,畅销中外。并被命名为中国“白鲞之乡”、“泥蛏之乡“。
松门镇是浙江的渔业重镇,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东部靠海,拥有礁山港、龙门港、南港、弹涂岙港等多座优良避风港,其中礁山港是我市唯一的对台贸易港,龙门港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业较为发达,拥有钢质渔轮390只,浅海滩涂养殖面积达到3.4万亩。松门白鲞、虾仁、泥蛏、墨鱼干闻名遐迩,畅销中外,素有中国“白鲞之乡”、“泥蛏之乡”之称。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以船舶修造、水产品加工、机械流水线制造、塑胶化工、建材等行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建有4个工业园区,其中松寨村是全国最大的船舶修造村,已建造多艘1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货轮,创全国乡镇之最。浙江松门水产品交易市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28.3亿元。松门镇是“民主恳谈”的发源地,并在温岭市率先推行了“党代表常任制”,“先锋论坛”被誉为党内的“民主恳谈”。
近几年来,松门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 个文明一起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显示著的成绩。200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6.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2388万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省级文明镇、省绿色小城镇、省级卫生镇、省教育强镇等荣誉称号。
工业经济不断优化调整。现有股份合、个体私营企业1500多家,基本形成了以水产加工、机械流水线制造、塑胶化工、船舶修造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其中松寨村是全国最大的船舶修造村,已具备建造万吨级巨轮的能力,现正在建造一艘1.2万吨级的集装箱船,创全国乡镇企业之最,水产品畅销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市场业兴发达,松门水产品交易市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3亿元。旅游业开始起步,建立了市唯一的海滨浴场—洞下浴场,并正在启动洞下、龙门港等地的旅游开发,力争把松门建成碧海蓝天、金沙、曙光为代表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全现发展。拥有各类各级学校25所,教职工780名,学生13700多人,高中、职业中专各1所、初中4所,民办学校3所,医院4所,拥有各类文化团体12个。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首创台州市的“民主恳谈”制度。并在广度、深度上不断深化和完善。推行了“便民绿色通道”制度、群众意见挂牌销号制度,实施了“机关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制度。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了村支部“两推一选”和村委会“直选”。
在新世纪的征途中,勤劳智慧的松门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满怀豪情、开拓拼搏,为把松门建设成为渔工贸发达的现代化港口小城市而努力奋斗。
松门在古文中的含义sōng mén ㄙㄨㄙ ㄇㄣˊ
松门
(1).谓以松为门;前植松树的屋门。 唐王勃《游梵宇三觉寺》诗:“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宋 陆游 《书怀绝句》之一:“老僧晓出松门去,手挈军持取涧泉。” 清 黄鷟来 《秋日雨晴》诗:“松门落叶深,竹径寒香静。”
(2).指 松门山 。 南朝 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攀崖照石镜,牵叶入 松门 。”《清一统志·江西南昌府一》:“ 松门山 在 新建县 北二百十五里。《寰宇记》:‘其山多松,北临 大江 及 彭蠡湖 。山有石镜,光明照人。’”
(3).指 松门峡 。 唐杜甫《返照》诗:“荻岸如秋水, 松门 似画图。” 仇兆鳌 注:“《十道志》:‘ 松门峡 ,在 夔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