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况茅坪子自然村隶属于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官田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翠玉乡西边,距离官田村委会4公里,距离翠玉乡6公里。国土面积8.41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8.2 ℃,年降水量720毫米,适宜村庄一角
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140亩,其中人均耕地1.17亩;有林地12205亩。全村有农户37户,有乡村人口120人,其中农业人口120人,劳动力7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0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8.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农牧业为主。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20户通自来水,没有农户饮用井水,有1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46 %)。有37户通电,有1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32 %和32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1民居
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户(分别占总数的 30 %和 21 %)。
该村到乡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公里。全村没有汽车,拖拉机4辆,摩托车3辆。
全村未建有沼气池;未装有太阳能;未建有小水窖;未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0亩,有效灌溉率为 57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7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没有农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没有农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没有农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3万元,占总收入的 49 %;畜牧业收入5.3万元,占总收入的 28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0头,肉牛6头,肉羊25头);无渔业收入;林业收入1.9万元,占黄豆
总收入的 10 %;第二、三产业收入2.5万元,占总收入的 14%;没有工资性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038元,农民收入以农牧业等为主。全村没有外出务工收入及外出务工人。村情概况茅坪子自然村隶属于铁厂乡太和行政村,属于山区。距村委会2.20公里,距离乡政府8.0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有0.32平方公里,海拔1450.00米,年平均气温15.80℃,年降水量1563.8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大豆、红薯等农作物。有耕地53.50亩,人均耕地0.69亩;有林地294.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8户,有乡村人口79人,其中农业人口77人,劳动力3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0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2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外出务工以及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3.50亩,(其中:水田1.6亩,旱地51.9亩),人均耕地0.69亩,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红薯等作物;拥有林地294.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27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65亩,主要种植杉木及一些桃、李等零星经济林果;全村没有草地及水域面积;有荒山荒地74.00亩,其他面积53.50亩。没有矿产资源。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和通电话,饮水主要以小水窑收集雨水为主,还存在季节性饮水困难,并且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8户通电,通有线电视0户,拥有电视机农户1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和83.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户(分别占总数的83.3%和11.1%)。
该村到乡政府所在地道路为柏油公路;进村道路为砂石路面公路;村内主干道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8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8公里。全村有汽车0辆,农用车0辆,拖拉机0辆,摩托车0辆。
全村有沼气池农户18户;建有小水窖1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8户。全村地处石山区,没有田地,没有农田灌溉沟渠,土地瘦薄,无高产稳产农田地。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户居住钢(砖)混结构住房;有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3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69万元,占总收入的 31.03 %;畜牧业收入6.38万元,占总收入的 34.79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13头,肉牛3头,肉羊0头);林业收入1.17万元,占总收入的6.38 %;第二、三产业收入4.85万元,占总收入的 26.44 %;工资性收入3.35万元,占总收入的 18.27 %。农民人均纯收入1,562.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务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3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人(占劳动力的 7.7 %),在省内务工1人,到省外务工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