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村,北邻110国道,南靠黄旗海,西距乌兰察布市集宁区25公里。古城建于公元1192年(金章宗明昌三年),原系金代集宁县,为西京路大同府抚州属邑,是蒙古草原与河北、山西等地进行商贸交易的市场。元代初年,升为集宁路,属中书省管辖,下辖集宁一县。
目录
历史及规模毁城之谜考古发现
历史及规模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1]
元代集宁路古城城内曾有公元1312年(皇庆元年)所立《集宁文宣王庙学碑》。1988年6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40米,东西宽640米。
古城东、北墙保存较好,宽5-6米,残高0.5-2.5米。西、南墙破坏严重,已模糊不清。东、西墙各设一门,东门位于东城墙北段,外置方形瓮城;西门设在西城墙中段,外置马蹄形瓮城。南门情况不详。城内道路六纵七横,将古城分为三十一个单元,城内北部正中有一大型的建筑台基,台基南部为市肆遗址,城外西侧有一条南北向的道路直通西门瓮城。城内地层堆积东浅西深,文化层厚1.5-5米;遗迹丰富,有大量的房址、灰坑(窖穴)、水井、道路、墓葬、瓮棺葬、窑、窖藏等,遗迹间叠压打破关系较为复杂。古城内现辟为耕地,地表散见大量的陶瓷片、石柱础、石臼及砖瓦等建筑构件残块。[2]元代集宁路古城商业街繁华景象(还原图)
[3]
毁城之谜元代集宁路古城面积大致为1平方公里左右,最早建于金代,后被元朝所利用,当时这里是金代同漠北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地区。这个曾经是贸易集中地的古城毁灭的原因令人费解;2004年,集宁路古城的考古挖掘工作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在前面的工作中,考古队挖到了不计其数的尸骨、铜钱和瓷器。
公元1351年,直接针对元朝政府的农民战争——红巾军起义从集宁路横扫而过,他们是否因风闻集宁路的富庶而在这里实行劫掠,尚无从考证。然而,这场战事被元朝政府迅速平息,战争过后,居民陆续返回集宁路,他们收拾战场,掩埋尸体。
有的人甚至悄悄挖掘别人在战前掩埋的财物。一切重新回到了轨道。10年之后,居民们又听到了战火的消息。曾经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坚信,有朝一日还能回到这里重建家园,于是他们尽可能地掩埋那些无法带走的财物,等待战争过后再次取回。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见到这些东西了,因为,迫使他们再次离乡背井的,是一场改朝换代的战火,明朝的历史从此翻开。
明朝政府和逃离北方的北元政府进行拉锯战期间,集宁路北方的元上都被明军作为军事防御基地镇守着,没有人知道集宁路的存在。
二百多年以后,明朝开始采取以守为攻策略,把北边防守卫所全部撤到关内,集宁路从此成为明朝长城外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方,无论汉人还是北元的蒙古人,再也没有来到这里。
曾居住在集宁路的人们,早已不知逃离到了何方,而经历战火遗留下来的一切,逐渐被野草覆盖,一座城池,从此消逝。[4]
考古发现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迈进,人们也从未忘记对历史的追溯,2002年,内蒙古考古队在集宁市土城子村勘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发掘的一件青花梨形注壶
[5]
察地形,根据古代地图所示,这里就是一个名叫集宁路的古老城市。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集宁路古城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2045平方米,共发现房址91组、灰坑(包括窖穴)822座、灰沟110余条、水井22眼、道路9条、窑址23座、墓葬11座、瓮棺葬4座、窖藏34座,出土了大量不同质地的各类器物。其中完整瓷器200余件、可复原瓷器7416件、陶器877件、金银器10件、铜器351件、铁器268件、骨器456件、铜钱36849枚,其它石器、木器等各类器物2000余件。这些遗迹、遗物的出土,为研究元代的城市制度、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据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考古队队长,内蒙古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永志介绍:2002年夏季,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考古队员们发现一个深埋于地下、盛满了东西的大陶瓮,在集宁路古城遗址,这还是头一次发现如此完整的窖藏。“有铜镜,有龙泉窑的高足碗,还有一些铁器,以及零星的瓷器。这也是在偶然的发掘过程中发现的第一座比较完整的器物窖藏。这座窖藏的发现,对于现场的考古工作人员来讲,无疑是打了一针兴奋剂,这让考古队感觉到,集宁路古城城内应该还分布有很多类似的窖藏。”
在集宁路古城遗址里,陆续出土了大量碎瓷片,这里包含了中原七大窑系的瓷器,而青花瓷的出现无异于在青花瓷的历史上又增添了一个亮点。
青花瓷的创烧在学术界通常认为是在元朝延右年间,即14世纪初,而在集宁路古城出土的青花瓷却颠覆了这一传统认识。陈永志说:“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的青花瓷器,从器形、釉色、胎釉装饰及画面构思等诸多方面看,其烧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公元1351年(至正十一年),元朝爆发了红巾军起义之后,全国各地其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352年,生产青花瓷器的江西景德镇也覆巢无完卵,到公元1354年(至正十四年),元朝在江西的各地方政权次第垮台。没有政府强有力的管理和稳定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不可能烧制出质量上乘的青花瓷器,特别是烧制高质量青花瓷器所需的钴料必须从国外输入,战乱必然会给原料供应带来难题。另外,当时南北交通因各地农民起义而被阻断,这批珍贵且娇贵的青花瓷器很难在战火纷飞中运至北方草原地区。”
陈永志进一步推断说,从景德镇到位于漠北草原的集宁路,距离数千公里,人畜辗转运输,一路坎坷,保守估算,路上所用时间至少三五年,再结合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的纪年瓷器,最晚的年号为后至元。由此推断,这批工艺成熟的元青花瓷器为公元1341年之前(至正年初之前),上溯至大约公元1313年前后(延礻右年间)的产品。以此为基础,结合考虑瓷器烧造技术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从而推断元青花瓷器极有可能创烧于公元1313年之前(延礻右之前)的公元1264年间(至元年间),深厚的草原文化底蕴不禁让世人为之惊叹。[4]曾入选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在2005年的考古中又有诸多新发现,尤其是再次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瓷器。
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张红星介绍,2005年6月-11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对集宁路古城遗址进行了连续第4年的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3500平方米,发现房址12组、灰坑45座、灰沟6条和窖藏3个等,出土了瓷器、陶器、铜器、古钱币等各类器物470余件。
其中,出土的181件完整或可复原瓷器引人注目。这些瓷器分属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等多个中国古代窑系。在出土的大量瓷器中,一件景德镇窑系的青白釉鸟食罐最为珍贵。此鸟食罐近似一个海螺造型,口沿趴着一个祼体的小人,通体青白色、明洁光亮,整个造型十分生动可人。此文物为内蒙古首次发现,在全国也属罕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土的一些龙泉窑瓷器亦十分精美。这些瓷器有粉青、豆青等品种,釉面纯正、光滑如脂、玻璃质感很强,许多器皿的内底部还饰有花卉、动物图案,十分考究,其中有一个完整的龙泉窑碗,犹如翠玉般剔透,整体为一荷叶造型,碗内底部饰有一只小乌龟,造型质地十分独特。[6]在元代集宁古城遗址挖掘出的大量碎瓷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