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印度龙---恐龙中文名称( chinese)→ 印度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学名( name)→ indo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in-do-sawr-us

含义( meaning)→ 来自 印度 的恐龙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 兽脚亚目

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兽脚类

ceratosauria 角鼻龙类

neoceratosauria 新角鼻龙类

abelisauroidea 阿贝力龙超科

abelisauria 阿贝力龙类

科( family )→ abelisauridae 阿贝力龙科

亚科( subfamily )→ carnotaurinae 食肉牛龙亚科

属( genus)→ indosaurus 印度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i. matleyi

= 巨齿龙m. matleyi

= 直角龙o. matleyi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时代( period)→ 白垩纪晚期 maastrichtian

分布( found in)→ 印度中部 中央邦 贾巴尔普尔市(jabalpur)

发现地层( stratum)→ lameta 层

食性( diet)→ 肉食

典型体长( length)→ ...

推测体重( mass)→ 0.7吨

发现者( discoverer)→ charles matley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von huene & matley, 1932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a]印度鳄龙(indosuchus) 很有可能在发现的时候误以为是鳄类。它的研究者乃著名古生物学家von huene与matley,发现时间是1933年。同年,他们命名的还有印度龙(indosaurus) 。印度鳄龙与印度龙的发现者乃charles matley,两者都发现于印度中部,中央邦(madhya pradesh),贾巴尔普尔市(jabalpur),lameta 层。

印度鳄龙的化石主要是一个头骨的局部,印度龙的化石则是一个破碎的头骨。两者其实非常相似,都属于阿贝力龙科(abelisauridae)。 molnar曾经在1991研究过这两个郁闷的头骨,然后发表论文,说indosuchus raptorius=indosaurus raptorius,且要取消印度鳄龙。但响应者寥寥,现在就没有消息了。

印度龙---佛教在文字记载方面,据目前所知的史料来看,印度有关龙的文字记载最早是龙树于公元二世纪左右所写的《智度论》从一些迹象来看,印度佛教中的龙是由中国传去的,经过印度人的再创造,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成为“龙王”,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龙文化。

古印度本来没有龙的观念,梵文中没有“龙”的专用词,“龙”是和“象”合用一个词来表示的。在古印度神话中,雷电是骑白象的大神因陀罗手持雷凿造成的。中国龙传入印度之后,龙神很快取代了因陀罗,成为风雨雷电的主宰神。因而,表示“象”的词又来表示“龙”了。

印度龙在佛教中是一般的神灵,如佛经中的天龙八部之“龙”,不过是普通的护法神而已,无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能够升天入地,沟通天人;能为神仙乘驭,来往于天地之间。如黄帝乘龙升天,颛顼、帝喾、启亦乘龙往来。而印度佛教中的龙则没有这种神性。大神乘骑的是金翅鸟,如古印度人的天神毗湿奴常骑在金翅鸟上飞行。佛教中的文殊菩萨乘的是狮子或坐白莲台普贤菩萨乘的是六牙白象或坐青莲台.

印度龙在印度文化是某一水域的主宰神, 它的地方神特性较明显,龙王的种类繁多,各水域都有龙王、龙宫。而佛教中的龙王崇拜传入之前,中国的龙没有地域性,龙被奉为主宰雨水之神,受到各地各民族的普遍崇拜,龙的形象基本上也相同的,只有颜色的区别,分为青、赤、白、黑、黄五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