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舒元,男,1949年生于上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增长经济学、世界经济和产业经济学。

舒元教授于1989年7月获复旦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6月获美国春田大学人文学博士学位。

舒元教授1986年至1993年担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1993年至1994年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系主任,1994-2007年,担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2006年至今,任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 2007年,舒元教授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舒元教授长期从事现代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学术成果丰富,在国内外经济学者中具有广泛深入的影响。他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出版了《中国经济增长分析》等专著和译著十几部,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舒元教授指导的博士生两次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3年毕业博士生王曦的博士论文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5年毕业博士生徐现祥的博士论文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舒元教授主持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学国际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五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舒元教授有丰富的海外学术背景,1981年至1983年为英国伦敦大学伦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1988年8月至1990年1月任复旦大学中美经济学培训中心主任,1990年以后曾担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福特基金访问学者、美国玛丽埃塔学院客座教授、卫生部中国卫生经济培训和研究网络世界银行顾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教授。

主要工作经历: :

2006.4- 中山大学 国际商学院 院长, 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6- 岭南(大学)学院董事会董事

1994.3-2007.7 中山大学 岭南(大学)学院 院长

2001.10-12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 访问教授

1993.3-1994.3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主任, 经济学教授

1992.5-1992.8 世界银行顾问 中国卫生经济培训和研究网络

1990.8-1990.9  美国 玛丽埃塔学院 客座教授

1990.1-1991.6 美国 密歇根州立大学 福特基金访问学者

1988.8-1990.1 复旦大学中美经济学培训中心主任

1987.4-1993.4 复旦大学经济学副教授

1986.9-1993.4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

1984.6-1987.4 复旦大学经济学讲师

1981.9-1983.9 英国 伦敦大学 伦敦经济学院 访问学者

1976.8-1981.9 复旦大学经济学助教

主要奖励和荣誉:

2007.9 被评为广东省2007年“南粤优秀教师”

2006.12 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6年 被评为中山大学第二届校级教学名师

2005年 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王曦的论文获20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5年 “教学国际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 “教学国际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年 论文《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舒元,徐现详),《经济研究》2002.11,

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4年 中山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3年 中山大学“西方经济学”学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2002年 岭南学院CHEMBA项目在教育部批准的授予外国学位的全国各项目评估中

获得全国第三。

2001 年 中山大学MBA项目在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组织的全国28所高校

第二批MBA教学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

2000年 岭南学院董事会获得广东省捐资助教优秀单位称号

1999年 岭南学院获得中山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单位称号

1997年 “西方经济学”课程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6年 获复旦大学1996年度“复华教学科研奖励基金”奖励

1994年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专著)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

(1986.1-1993.12) 著作类二等奖

1992年 获复旦大学1991-92年度第二学期研究生教学一等奖

1989年 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1988年 《当代西方经济思潮》(合著)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1986至1987年度优秀学术成果特等奖

发表的部分论文::

《我国省际技术进步及其空间扩散分析》(与才国伟),《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投资导向研究》(与 才国伟、王曦),《南方经济》2007年04期

《FDI Flow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Emerging Factors and Prospect》(与 曾凯生),《China and World Economy》,Volume 14,2006年11-12月

《我国国有经济的双重目标与TFP核算的微观基础》(与 王曦,才国伟),《经济学季刊》第6卷 第1期,2006年10月

《广东省区间协调发展形势的定量分析》,《广东经济蓝皮书 2006》,2006年2月

《我国国有经济的双重目标与TFP核算的微观基础》(与 王曦,才国伟),《经济学季刊》第6卷 第1期,2006年10月

《广东省区间协调发展形势的定量分析》,《广东经济蓝皮书 2006》,2006年2月

《财政分权、转换系数与经济增长》(与 云鹤),《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有关外汇注资的学理与法理问题辨析》(与 王曦),《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总第246期

《协调发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与 徐现祥),《管理世界》,2005年第2期

《再议对美出口与美国GDP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基于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与 林秀丽),《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期

《The “Banker Effect”on Chinese Stock Pricing》 (与宾国强),《Critical Issues in China’s Growth and Development》,Edited by Yum K. Kwan and Eden S.H. Yu,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England, 2005.1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中国地区双峰趋同》 (与 徐现祥),《世界经济》2005年第1期

《协调改善、知识增进与经济持续增长》(与 云鹤、刘涛),《经济学季刊》,2004.7第3卷.第四期

《失业风险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与 周吉梅),《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与 徐现祥),《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三卷.第三期

《股权分割、公司业绩与投资者保护》(与 宾国强),《管理世界》 2003年第5期

《中国货币市场运行: 内生性、调整时滞与动态》(与 王曦),《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3期,2003年4月

《混沌经济学 一 混沌与分形》(与 周作领),《数学的实践与论识》2003年第3期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与徐现祥),《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

《解析世界商学院全日制MBA课程教学质量排行榜》(与 祁湘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第7期

《长期货币中性:理论及其中国的实证》(与 陆军),《金融研究》2002年第6期

《构造我国经济转型的量化指标体系: 关于原则和方法的思考》(与王曦),《管理世界》 2002年第4期

《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与 陆军),《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

《混沌经济学的分析基础简评》(与 周作领),《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8期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结构效应》(与 徐现祥),《世界经济》2001年第5期

《劳动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与 徐现祥),《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

《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与 万世平),《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21卷第1期

《经济增长与就业协调论》(与 汤光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

《浅议我国的隐性失业》(与祁珣),《全国劳动力就业与保障问题》, 四川财经大学2000年

《中国地区经济的收敛与增长决定力量:1978-1997》(与 刘木平),《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广东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分析》,《世界经济文汇》,1999年第4期

《我国城镇隐性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与 祁珣),《厂长经理日报》1999年8月26日

《贷款及贷款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与 张华嘉),《预测》1999年第1期

《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 杨全发),《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8期

《逐步回归分析的拓展》(与 张华嘉),《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5期

《中国最优货币供给增长率》(与 陈欢),《经济学家》,1998年第3期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复兴》(与 张华嘉),《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与MBA教育》(与 蔡荣鑫),《计算机世界》,1997年第45期

《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与中美经贸关系》(与 杨全发),《世界经济文汇》1997年第三期

“Development of Sino-US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 World Economy and China, 1997-2.

《中国经济与中美经济贸易》,《经济学家》,1997年第2期

《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宏观经济分析,1995—1996》,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增长》,《浙江社会科学》,1996.1

《经济史学家的贡献》,《书城杂志》,1994.2。

《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世界经济》,1993.6

《中国经济增长问题实证研究》,《江海学刊》, 1990.3

《关于“潜在总供给”及其他》,《复旦学报》(社科版), 1987.7

《怎样认识乘数理论》,《函授通讯》, 1987.5

《<资本论>中两大部类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学术月刊》, 1987.3

《总需求.总供给.潜在总供给-兼论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复旦学报》(社科版),1987.3

《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 纪念<通论>发表五十周年》,世界经济文汇》,1986.12

《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和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科学》, 1986.8

《莫迪格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设”》,《世界经济文汇》,1986.4

《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上,下)(翻译),《世界经济文汇》,1985.10 和 1985.12

《198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斯通》,《世界经济文汇》,1985.2

发表的部分著作、译著和教材:

《广东经济蓝皮书 2006》(舒元:广东省区间协调发展形势的定量分析),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2月,ISBN 7-80652-433-9

《开放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制度建设研究》(舒元 王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岭南经济论坛》(第二辑)(舒元 王珺 陈平),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宏观经济学--复习指南》(舒 元 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ISBN 7-302-09655-4/F.956

《岭南经济论坛》(第一辑)(舒元 王珺 陈平),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

《经济增长导论》(查尔斯•琼斯) (译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

ISBN 7-301-05742-3/F.0531

《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就业关系研究》(与 王曦 等),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ISBN 7-306-01902-3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与 谢识予、孔爱国、李翔),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

ISBN 7-309-02069-3/F.469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1995—1996》(合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

《国际经营知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7

《经济大辞典》(撰稿人),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3

《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副主编),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9

《现代经济学辞典》(合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6 ISBN 7-309-01036-1/F. 222

《微观经济理论 - 数理分析方法》(翻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2

《微观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思潮》,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主要研究项目:

15. 《产业与区域发展创新平台》首席专家,中山大学985二期,2005-2008年

14. 《基于对偶法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核算研究及应用》课题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管理科学部 G0301,项目编号:70573125,2005.10-2008.12

1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研究》项目负责人,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基地,中山大学985工程,2004 - 2007

12. 《关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研究》课题主持人, 广州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研究招标课题,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

11. 《佛山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研究》课题主持人, 佛山市政府研究项目,

2005年5月至2005年12月

10. 《深圳经济增长因素和增长预测》课题主持人, 深圳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招标课题,2004年8-12月

9. 《中国城市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方法研究》课题主持人,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学研究项目, 03JDXM79002

8. 《中山市产业分析系统》中山市发展计划局研究项目, 2003年5月至2003年12月

7. 《中山市宏观经济监测预测系统》课题主持人, 中山市发展计划局研究项目, 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

6. 《区域物流市场的构建与发展》子课题主持人, 广东物资集团《新经济与广东物流》课题,

项目编号:4225100, 2001-2003

5•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分析》子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融数学、金融工程与金融管理》,项目编号:79790130,1997.1-2001.3 已完成

4• 《广东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关系研究》,广东省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9705006, 1997.5 -1999.12 已完成研究报告:《广东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关系研究》

3• 《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就业关系研究》,国家教委“九.五”社科规划项目

96JAQ790015, 1996.10 -1999.10.31

专著:《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就业关系研究》(与 王曦 等)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2• 《上海经济增长分析》,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

沪社规(1993)第013号, 1993.9. - 1995.9 已完成研究报告:《上海经济增长波动的监测与预警》

1•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和中国经济增长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8年基161号, 1989 - 1992.7 已完成

专著《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6

(以上统计资料截至2008年6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