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法帖博物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古代将汉字书写在布锦上或刻在石碑、木板上拓下的纸稿被称为帖,法帖则是名人名家书法艺术范本。衡水木刻法帖,兴于明,盛于清,主要用于启蒙教育、研习书法、佛教传播。在衡水湖畔,刻制法帖的村庄有十几个,其中尤以河沿镇阎庄最具规模,村民大多数都会法帖刻版拓印技术,帖品精美,鼎盛时期,除在本地立店销售,还销往天津、北京、山东、山西等地,仅北京琉璃厂就有十余家阎庄帖店,最著名的有“怡墨堂”、“润竹斋”等。

衡水法帖博物馆是以法帖为内容的专题博物馆,展示面积200平方米,分两个大厅,一个厅以实物展示法帖的起源,以文字、图片、照片等形式展示法帖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另一个厅由民间法帖排印传承人现场演示,供游客观赏。此外,新馆还增加了王羲之、柳公权等历代书法名家使用法帖的有关内容。据了解,衡水法帖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木刻法帖博物馆,衡水阎庄被称为中国木刻法帖第一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