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沅瓢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濒危畜禽品种保护显效

瓢鸡是云南省镇沅县特色家禽品种之一,2006年开展镇沅县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时被发现1086羽并引起重视。2009年9月15日,被云南省列为濒危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9年11月6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委员会鉴定,成为我国一个具有特异性的优良地方鸡种。镇沅县通过采取划定瓢鸡保种区,建立和扩大保种基础群,制定瓢鸡遗传资源保护措施,至2009年上半年,镇沅县田坝乡已有瓢鸡存栏3446羽。

从解剖来看,瓢鸡与其他鸡相比,无尾椎骨、尾棕骨、尾羽、镰羽、尾脂腺,通俗讲,就是瓢鸡并没有鸡翘,而尾部形状似瓢,故名瓢鸡。瓢鸡体格稍小,羽毛光滑,尾部羽毛下垂,肉多骨少,肉质香甜细腻,性情温顺,适应性比较强,生长发育快,成熟早,肉嫩,出肉率高,是妇女产期滋补身体的佳品。瓢鸡除具有其它土鸡的优点外,还具有较强的抗病性。

目前所发现的瓢鸡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镇沅县田坝、按板、者东及宁洱梅子,墨江团田等地,但田坝居多。田坝乡8个村都有瓢鸡分布,但主要以田坝村的坡头山、滑石板、南洲河、丙拢山、大龙滩、四家、大水沟及三合村柴山、大平地、山背后为主养殖。全乡共饲养瓢鸡82个村民小组623户农户,饲养成年瓢鸡3230羽。

起源至今仍是谜

瓢鸡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尾巴

谈起瓢鸡的起源,许多农户反映,其上辈人饲养的鸡中就有这种鸡,一些老人听上辈人传说,瓢鸡是由山上的野生小团鸡(无主尾羽)与本地家鸡杂交而来的。

据镇沅县志记载:1941年全县养鸡10万 余只,其中有少量瓢鸡。根据该鸡的历史渊源、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推断,瓢鸡的形成可能是该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基因发生变异,形成了无尾的特异体形,这些特异性状在长期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得到了稳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