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泽州县地处太行山南端,是山西通向中原的重要门户,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东与陵川县相连,西与阳城、沁水县衔接,北与高平市毗邻,南与河南省济源、博爱、沁阳等县市交界,县域环绕晋城市城区。县域东西宽62.75公里,南北长58.85公里,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约占山西总面积的1.2%, 其中山区面积1328.4平方公里,丘陵面积577.9平方公里,平原面积 116.7平方公里。辖14镇3乡,633个行政村,14万户,5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4万人, 耕地面积72.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42亩。
泽州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一般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全县年平均气温10℃-11℃,气温总的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盆地由平地向山区递减。全县多年无霜期192.6天,最多为226天,最少为138天。降水量的区域分布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山区多于平川、丘陵;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大于北中部地区。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 %。
全县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河流为沁河和丹河两大流域。沁河的主要支流有长河、白水河、犁川河、龙湾河、范河;丹河的主要支流有东丹河、东大河、巴公河等。干流流向多由北向南,其支流流向多为由西向东。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5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3.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2.54亿立方米,重复资源为2.37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资源量为1.11亿立方米。
历史沿革泽州县是我国人类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源远流长。高都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 2 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尧、舜时期,泽州为冀州之域,且属 “ 帝都畿内 ” 。秦汉时先后在这里置高都县、阳阿县、高都郡。北魏时属建州。隋开皇三年 (583 年 ) 改建州为泽州,时境内为丹川县。唐武德三年 (620 年 ) 始称晋城县,后数易其名,或称晋城,或称丹川。明洪武省县入州,晋城为泽州州治。清雍正六年 (1728 年 ) 升泽州为府,析郭置凤台县。民国时复称晋城县。抗日战争时期,太岳、太行抗日革命根据地在边缘地带分置晋 ( 城 ) 沁 ( 阳 ) 、晋 ( 城 ) 北、晋 ( 城 ) 东县, 1945 年 4 月 28 日晋城县全境解放,同年 5 月恢复晋城县建制。 1948 年 10 月撤晋城县城关区置晋城市 ( 县级 ) ,与晋城县并存, 1948 年 8 月撤销晋城市,辖区仍归晋城县。 1958 年,高平、陵川两县并入, 1958 年 7 月陵川县分设, 1961 年 5 月高平县分设。 1983 年 9 月晋城县改设县级市。 1985 年 5 月,晋城市升为地级市,原晋城市 ( 县级 ) 分置为城、郊区。 1996 年 8 月,撤销晋城市郊区改设泽州县,辖区不变。
行政区划泽州县现辖 17 个乡镇,即巴公、大阳、高都、金村、南村、犁川、晋庙铺、周村、大东沟、下村、北义城、柳口、山河、大箕 14 个镇和南岭、川底、李寨 3 个乡, 633 个村民委员会。
综合实力1997 年成为山西省首批小康县, 2001 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到 2004 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57.5 亿元 , 在全省排第 7 位;财政总收入达到 5.52 亿元 , 在全省排第 15 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848 元,在全省排第 14 位;民营企业增加值达到 36.94 亿元 , 上交税金 3.05 亿元,民营经济发展位居全省十强县行列。综合经济实力跨入了中西部地区百强县行列,在山西省位居第三。预计到 2005 年,全县生产总值将达到 66 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 7.5 亿元 ,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200 元,民营企业增加值达到 44 亿元 , 全县将基本建成宽裕型小康县。根据 “ 十一五 ” 规划初步预测,到 2010 年全县生产总值将达到 120 亿元,财政总收入将达到 23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400 元,全县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到 2020 年全县将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目标。
先后荣获 “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电气化建设先进县”、“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县”、“全省饮水解困红旗县”、“全省小康建设十强县”等荣誉,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资源环境泽州县境内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煤铁之乡”美誉。含煤面积 528 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 26.1% ,探明地质储量 48 亿吨,且煤层厚、煤质好 、埋藏浅、易开采 。经多年开采,到 2004 年底,全县煤炭资源保有储量 7.38 亿吨。铁矿分布广泛,储量约为 2500 万吨,品位在 25% - 40% 之间。铝矾土储量在 5000 万吨以上。适用于发展建材的石灰石、石膏、瓷土、大理石等矿储量也较丰富。此外还有少量银、铜、锰、硫等矿。
泽州林果资源丰富,是山西省多样化果品生产基地。 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分布范围较广,全县果树总面积达 2 万亩,正常年景产值一般在 5000 万斤以上。 盛产山楂、苹果、葡萄、梨等果品,其中尤以被林业部以“泽州红”命名的山楂最为盛名,成为全国五大山楂生产基地之一。
交通运输泽州县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境内的铁路有太焦线和侯月线。国道有二零七国道 64 公里,省道有陵沁、晋阳、长晋、碗周、晋焦等公路 202 公里,加上县级公路、县乡公路和专用公路,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共达 2600 公里。基本上实现了乡乡村村通油(水泥)路。到 2004 年底,全县各种机动车辆达到 6127 辆 , 客运量 566 万人 , 旅客周转量达到 23113 万人公里,货运量 1524 万吨 , 货运周转量达到 68339 万吨公里。
农业生产泽州县是山西省的农业大县。全县有耕地 72 万亩。传统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冬小麦、谷子、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等。近年来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上亿元,组织实施了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旱作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国家级生态环境建设、太行山绿化等一批重点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水浇地面积发展到 17.8 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6.1 %,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达到 5.02 万台(件),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618811 千瓦。
泽州县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建成了 31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科技农场,面积达到 6.5 万亩,优质小麦、优质玉米、优质小杂粮、优质果品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发展到 20 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县、山西省优质小麦示范县、山西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和晋城市蔬菜基地。 2004 年,全县粮食总产粮达到 478708 吨,小麦总产量达到 215904 吨,蔬菜总产量达到 192088 吨,肉类总产量达到 9606 吨,禽蛋总产量达到 6514 吨。
工业建设煤炭业,建成 150 万吨矿井 1 座, 30 万吨矿井 3 座,煤炭产量稳定在 1000 万吨以上;冶炼业,建成 179 立方高炉 6 座,在建 318 立方高炉两座,优质生铁产量达到 150 万吨。铸造业建成中高档球墨铸造生产线 100 余条,形成了以 6 万吨晨晖铸管、 6 万吨清慧汽配、 6 万吨惠远散热器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中高档铸件占铸件总产量的 40% 。在延长产业链条方面,依托煤、铁资源优势,引进了福盛公司 100 万吨轧钢项目,新上了太昌印刷机械公司 300 台铣床、万吨 高岭土、万吨四氧化三锰、万吨铝硅钛合金、 康达日产 2000 吨水泥熟料、高都电厂 2 × 13.5 万千瓦煤矸石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 目前全县已建成产值超亿元企业 13 个, 2004 年规模以上工业达到 35 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7.8 亿元。 到 2007 年,全县经济将实现“ 1511 ”产业目标,主要产品产量达到 1 个千万( 1000 万吨煤炭)、五个百万( 150 万吨生铁、 100 万吨中高档铸件、 100 万吨钢材、 100 万吨建材、日发电 150 万千瓦)生产规模,产值达到 120 亿,税收超 10 亿元。
第三产业2004 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22.4 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 40% 。以第一、第二业发展为基础,形成了合理的规模和结构。商业、餐饮和运输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拥有 22 个特色农贸市场和 3200 个商业经销网点,连锁、特许等现代经营方式进入到了传统服务业领域。旅游、信息、咨询、会计、法律等新兴产业全面兴起。特别是旅游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已逐步形成了以渠头、东四义、山耳东宽裕型小康村为特色的泽州小康旅游区,以府城玉皇庙、青莲寺为核心的人文旅游区,以珏山、李寨、山里泉、水东龙门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区。 2004 年全县旅游收入 2446.5 万元 , 比上年增长 74.58%, 带动相关产业收入 10270 万元。 2004 年,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 57021 万元。三产从业人员 40590 人,占全县从业人员的 19.7% 。
对外经济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依托资源优势,构建特色产业”这一发展战略,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努力构筑大外经贸格局,着力培植外向型经济和外向型企业及出口创汇增长点。截止 2004 年底,全县进出口总额为 2514.4 万美元 , 排全市第二。出口产业由原来单纯的稀土合金产品为主,转变为稀土合金、拖拉机配重、汽车配件、窨井盖、烧烤碳、玻璃制品等多种加工工业产品出口并重的格局,一个由铸管、铸件、化工、煤制品、玻璃制品为主的外向型企业和外向型产品群体正在形成;外向型企业群体逐步扩大,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由原来的钢岭地稀土金属有限公司、县进出口公司 2 家,发展到现在的 9 家;国际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我县的汽车配件出口到日本、美国市场,窨井盖出口到台湾、中东诸国,玻璃器皿出口到美国、欧盟市场,烧烤碳出口到台湾、南非市场,稀土合金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拖拉机配重出口到墨西哥市场。我县产品出口的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固定资产投资近年来,我县把增加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改善、文教卫生设施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 2001 年完成投资 3 亿元, 2002 年完成 5.9 亿元, 2003 年完成 10 亿元, 2004 年完成 13.1 亿元 ,2005 预计完成投资 15 亿元 ,“ 十五 ” 期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将完成 47 亿元。
教育科技近年来,泽州县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761 所(其中普通高中 5 所,职业高中 2 所,初中 35 所,小学 719 所),幼儿园 116 所;寄宿制学校 84 所;目前在校学生 97411 人,教职工 5377 名。中小学普遍达到了 “ 一无两有三配套 ” ,经省教委和国家教委验收,泽州县成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县。 17 个乡镇都建有乡镇成教中心,全县 633 个行政村建有农技校的达 80% ,其中东四义等 10 处村级农技校经验收达市重点农技校标准。同时积极推进实验教育、素质教育,加强校长和教师 2 支队伍的建设,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初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到 98.5% 和 100%, 巩固率分别达到 99% 和 100%, 县一中高考本科达线率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泽州县教育事业荣获全国 “ 两基 ” 教育先进县称号,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泽州是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00年以来,以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载体, 先后实施国家、省、市科技发展项目15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4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建设了铸造产品检测中心、农副产品检测中心、种子检测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了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着力推进质量兴县战略,14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15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初步形成了引进、培养、培训三位一体的人才机制,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00余名。2004年科技部等十三个部委对我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行了验收考察,确定泽州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合格。先后 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和“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
财金保险改革开放以来 , 特别是撤区建县后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全县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 , 金融机构不断完善 , 现有农行、农发行、信用社、建行四家银行以及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两家保险机构。 2004 年 , 全县存款余额达到 38.4 亿元 , 贷款余额达到 21.7 亿元 , 保费收入 7169 万元。
文体卫生泽州县是上党梆子的重要发源地,又是泽州秧歌的老家。“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把农村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依托民间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开展了创建“四三二一”工程,即建设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突出娱乐文化、素质文化、产业文化三种文化,狠抓专业、业余两种文化队伍建设,建成一秕文化艺术成果,并连续深入开展了“科技教育年”、“文化卫生年”等主题年活动,加强“文化大院”、“特色文化大户”以及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影剧院等文化阵地建设。乡镇文化站得到普及,农民乐队、女子乐队、文化大院、文化一条街等新的文化组织和文化活动形式应运而生,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县有专业剧团 1 个,影剧院 34 所,文化馆、站 27 处。县、乡、村图书馆(室)、阅览室建设达 528 个,各种演出队、放映队 700 多个,涌现出了下村镇、南村镇等一批文化先进乡镇和特色文化村,《泽州欢歌》夺得 “ 山西省首届民间吹打乐大赛 ” 头奖。被评为 “ 全国文化先进县 ” 。
体育事业发展迅猛,成绩喜人。到 2004 年底,全县拥有 400 米田径场 2 个,游泳馆 2 个,带看台的灯光球场 3 个,灯光球场 9 个,小运动场 15 个,其它如游泳池、健身房、保龄球馆、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场地、棋牌室、篮球场等体育场所 130 个。全县 17 个乡镇都建起了固定的群众健身活动点,组织成立了各种体育活动代表队,在省市运动会上连续夺冠。先后于 2000 年荣获山西省体育局群众活动 “ 先进单位 ” 、 2004 年荣获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分健身周 “ 先进单位 ” 、 2005 年荣获晋城市第三届运动会金牌总数第一名,团体总数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泽州县的农村卫生工作有较好的基础。早在 1952 年,巴公镇的东四义村就成为全国卫生模范村。之后,东四义的经验得到全面推广。 1982 年,全国农村爱国卫生现场会议在泽州县召开。并连续 7 年获得全省卫生红旗县 ( 区 ) 的称号。饮水改良和普及自来水工作也多次获得省和国家级奖励。 泽州县现有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医院、卫生学校、防疫站、痔瘘专科医院、精神病医院各一所,乡镇卫生院 26 所,村卫生所 510 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 1671 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省率先推行,参保人数达到 37.91 万人,覆盖率达到了 82.6% 。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先后被评为 “ 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县 ” 、 “ 全省实施农民工程先进县 ” 。
生活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建成了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巩固三条保障线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了 100% 、 98% ,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 36% ,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 8.7 万人。全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80% 。 100% 的企业单位、 70% 的事业单位参加了失业保险。 196 个企业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3 万人。 2365 名职工参加了生育保险。
旅游泽州县珏山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珏山风景素以险峻、雄奇驰名,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其势之凌峥,确可与华山的奇伟峭险,武当山的秀媚风光相媲美。“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
珏山又名角山,其双峰对峙,巍峨苍翠,宛若—对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珏山。珏山钟灵毓秀,自然景观迷人,人文内涵丰厚。山上松柏悬崖,林壑深蔚,游人不绝如蚁,接踵摩肩。自宋代起,历朝逐年在珏山双峰间建起玄帝殿、真武宫、灵官顶及一、二、三天门等。珏山寺庙依山势而筑,远望凌空入云,殿角飞椽于绿树花草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山琼阁、海市蜃楼。二天门三百六十余级石阶,陡然直上,两边峭壁险峻,峡谷幽深,使游人于登山险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蕴。及至山顶,迎面是气势雄伟的南天门,依次而上二天门、三天门、过月亭、而后至双峰极顶的真武宫和灵官顶。游历于珏山胜境之中,那无处不在的石刻碑碣,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沧桑,唐代诗人杜牧、明代尚书王国光、明代文学家董绪、清代阁老陈廷敬等在此游历后均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珏山吐月:晋城四大名胜之一。 明嘉靖三十五年《创建珏山一天门记》碑文曰:“每年八月望, 月自中出, 谓之珏山吐月, 亦游观之胜景也”。
山里泉
山里泉景区位于太行山南部,晋豫两省的泽州、阳城、济源三县市的交汇处,距207国道18公里,距晋城市区50公里,距济源市区51公里。侯月铁路从景区穿越而过,并设有车站,因此这里交通十分方便。景区内风光秀丽、群峰壁立,人称北方“小三峡”。
山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猕猴、豹子等野生动物,有茂密的森林和数十种草药。有川流不息的沁河水,有清澈透明的泉水,有美丽宽阔、碧波荡漾的湖面。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有富有现代气息活力充沛的中型水力发电站(拴驴泉水电站),有环境幽雅、服务上乘的集食宿、娱乐、休闲、疗养、会议、培训于一体的度假村。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原始生态环境保护完整,是融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保健、寻奇探幽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型旅游风景区。景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大山深处,可使你今天大饱眼福,不虚此行。
山里泉的山——奇幽秀险,如图如画,鬼斧神工,妙境天成,令人向往。
[纱帽山]
风景秀丽的纱帽山因形状如古代官员的乌纱帽而得名,山上有官顶亭、姜子牙庙。登上纱帽山,拴驴泉水电站库区风光尽收眼底,四周群山起伏,重峦叠嶂,云雾缭绕,如入云端。抬头远望,无边的云海使你心旷神怡。据传说,登上纱帽山顶峰可为你带来官场上的好运。
[鲤鱼山]
位于景区南部边缘,是一处自然山峰,犹如一条沉睡千古、横卧于崇山峻岭弯弯沁河之中的大鲤鱼。我们从这拴驴泉村边望去,头北尾南2公里,头、身、尾比例匀称,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拍手叫绝。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这奇妙无比的自然景观。
此处另外还有奶头山、靠山、观音山、娃娃鱼山、蛤蟆山、狮子头山、一线天山等许多象形山,让你眼花缭乱,惊奇不已。
山里泉的水——碧波荡漾,飞瀑直泻,芦苇摇曳,泛舟湖心,令人陶醉。
[沁河]
黄河的一大支流沁河流经景区,它象一条蛟龙九曲十八弯盘蜒弯绕,雄踞在大山深处,给山里泉景区增添了无数的神秘色彩,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山欢水笑和生机勃勃,使山里泉景区变成了一块风水宝地。
[库区人工湖]
湖面宽约200米,长约4公里之多,水面宽阔,碧波荡漾。两岸青山相依,蓝天倒映水中,颇有漓江之美。当你乘上摩托艇,行驶在湖面上,可以感觉到好象置身于长江三峡之中,这里被人们誉为晋城的“小三峡”。
[黑水泉]
黑水泉因观其水色为黑色而得名,实际黑水泉的水并非黑色,相反,当你用手将水捧起,再去观看,此水清澈透明。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这就是山里泉水的奇特之处,请你在观赏之后,评论一、二。
[甘泉]
景区内有多处色泽清澈、味美甘甜的泉水,此水不仅饮用可口,而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可称其为矿泉水。请你在品尝之后,带回几瓶与亲朋享用。
景区内有着历史悠久的各种名胜古迹。
[石门魏碑]
著名的三国“石门魏碑”、“司马懿屯兵洞”,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古栈道遗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在悬崖峭壁上雕刻出来的石碑。据考证,这是三国时期曹操曾孙魏齐王曹芳当政五年前后的事情,是由当时的上党交通官和军队千余人通力协作而兴建的从山西通往河南曲阳(今济源市西)的一条通道,或作军用,或作商道,两者兼而有之。羊肠小道早已被漫长的历史和风雨的侵蚀而毁掉,栈桥也只留下了间隔有序的石孔,沿沁河绝壁相继绵延数十里长,大概以石门处最为艰险了,石碑便刻在了此门魏碑”相同,这两处景观在山西省实属罕见,是我们三晋大地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司马懿屯兵洞]
“司马懿屯兵洞” 位于悬崖之上,洞口大致呈正方形,边长60余米,洞内能容下千余人。据传说,此洞修建于三国时期。
[拴驴泉]
“拴驴泉”的由来。据传说古代有一驮运粮草的驴队跑到个小山村,发现有一处泉水可饮用,就把驴赶到了村头的一棵大槐树下,命士兵用大缸盛满水,抬到树下,让驴饮用,后来此村被百姓称为“拴驴泉”村。因拴驴泉水电站建在拴驴泉村山脚下,故称为拴驴泉水电站。
[饮马道]
“饮马道”的由来。据当地百姓传说,古代一位小燕王起兵造反失败后,带领他的残部从此经过,由于人困马乏,小燕王带领一支马队跑到一个小山村,看到有一口水井,士兵们纷纷抢水喝。一会儿,井水已被喝下一大半,而马由于水面低而无法饮水。此时,小燕王一着急,就将井扳倒,让马饮用,后来人们称此村为“饮马道”村。
[女人梯]
据民间传说,在风景区附近有一村庄叫黄沙底村,村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从小失去父亲,随哥嫂生活,每天起早贪黑上山放羊,砍柴,把羊放的肥肥壮壮,还扛回几捆柴,自己每天无忧无虑,快乐无比。嫂子刁滑、无理,每天刻薄这位美丽的小姑娘,缺衣少食,晚上还让她纺线,但是这位小姑娘似有神助,不论增加多少活,她都能如期完成,并且越长越美丽动人,心地也非常善良。在当地传为佳话,后被韩王收回宫里,当地人们就都称她为仙女黄姑。她每天上、下所走的山路,有一段陡峭石阶,道上留下她深深的脚印,后来人们将她所走的山路叫“女人梯”。
朋友,我们景区不仅可看到美丽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你还可以看到飞架于沁河上不同风格的大桥——钢索桥、钢拱桥、铁路桥、石桥。
朋友,当你乘车到景区你要经过长1100米的交通洞,此洞主要作用是发电中心与库区的交通连接,还有当年修建专用公路时在悬崖峭壁开辟的五个间隔而相连的洞,还有引水隧洞、送水隧洞。铁路隧洞,是侯月铁路穿越沁河山脉的主要工程,桥、洞相连宏伟壮观,既给景区带来交通的便利,又增添了观赏的价值。
之外,还有银沙洞、蛇仙洞、观音洞等许多奇特洞穴。
当你旅途劳累了,我们这里有度假村,里面设有宾馆、音乐厅、美容、按摩、健身房等集食、宿、休闲、娱乐为一体,会给你带来高雅的享受。
青莲寺
青莲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处的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为山西省境风著名的佛教寺庙。
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年(公元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
新寺内,中大殿是全寺主体建筑,寺东一崖陡立,长宽各3米有余,面平如台,相传为高僧慧远禅师掷笔台。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东观孚山,巨嶂横列,气势磅礴;南望珏山,双峰插天,秀丽挺拔。山脚丹水荡漾,像一条玉带从东北向西南飘然而去;回首硖石诸峰,峭壁伟岸,似鬼斧神工砍削而成。悬崖峡峙,形成“别有天地”之门,崖面“乳窦”,崖肢内一池清水经年不涸不溢。摩崖上刻有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题记。
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分古寺、新寺两处,相距里许,分属净土宗、天台宗道场。两寺依山就势,殿宇楼阁,栉次鳞比;经堂僧舍,错落有致。院内古柏虬柯,银杏参天;院外林木葱茂,野草闲花,馥郁芬芳。正所谓山清水秀。古刹幽深,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自北齐创寺以来,该地即成为泽州的佛教文化中心和自然景观胜地,从而誉满上党,流芳千载。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寺创始建于隋唐,属净土宗,弥勒净土派。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御赐名为“福严禅院”,明复称青莲寺。青莲寺的修建,是与净土宗的创始人高僧慧远在这里的活动密不可分的。
慧远(523—592),俗姓李,祖籍敦煌,后迁居上党高都霍秀村(今泽州县霍秀村)。自幼丧父,与叔同居。13岁出家,16岁随湛律师赴邺学法,博读大小乘经论,后从大隐律师学《四分律》,学成后返回高都,在故里结室为庵,创立道场,讲经说法,注疏佛教经典,草创硖石寺,即今古青莲寺。周武帝灭北齐入邺废佛,慧远当众面斥,从此,隐居太行山中静修佛法。三年后,武帝崩,恢复佛法,慧远始出山住持嵩山少林寺。隋文帝开皇七年(587),被首选为统管天下僧民之事的六名德高望重者之一而入京,在大兴善寺主持法事,注疏佛经。后移居净影寺。开皇十二年(592),隋文帝敕其主译经文,刊定辞义。不久圆寂于净影寺,终年70岁。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大乘义章》、《大涅磐经义记》、《十地经论疏》等20部100余卷,为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古寺初建于北齐天宝年间,是在慧远草创后,经北齐、北周隋、唐修建而成的,为佛教弥勒净土宗寺院。主要建筑有正殿、南殿。正殿内佛坛宽大,建筑除留有少量宋代遗构外,已被后人修补得面目全非、但殿内所存唐代彩塑6尊,是全国现存唐代寺观塑像三处70余尊中的一处6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些塑像面容丰满,肌肉健美,身式微曲,姿态自然,皆与唐塑风格一致。尤其是释迦牟尼彩塑一尊,高约4米,雕塑精细,金光映人。其右手的处理自然妥贴,颇具重量感,与西方名画《蒙娜·莉莎》具有相通之处,艺术价值极高。南殿彩塑12尊,风格上沿袭唐风,注重写实,生动传情。唐碑《硖石寺大隋远法师遗迹记》碑首佛殿图一幅,是已发现的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实物资料。南殿面阔三间,内置彩塑十二尊,其中佛坛前部五尊为宋塑。居中为结跏跌座于莲台的释迦佛,两侧为侍胁文殊、普贤二菩萨及迦叶、阿难两弟子,雕刻手法仍沿袭唐风。碑首线刻弥勒佛殿图(亦称弥勒讲经图);它所显示的佛殿,布局完整,山门、围廊、讲坛、佛殿莫不具备,是研究唐代寺院格局和形制的最好资料。北大殿有文殊、普贤、释迦等唐代塑像,为寺中珍品。新寺创建于隋代,原为慧远禅师说法道场,宋以后为天台宗道场。寺分三院,一院为藏经楼,二院为大佛殿,三院为大雄殿。寺院中天王殿、藏经楼、释迦殿、罗汉楼、地藏楼及经堂、僧舍、高低错落,左右对称,掩映在幽静雅洁的环境中。藏经楼五间,藏有从唐至元历代佛经700函5000余卷,惜经兵燹火灾,散落殆尽。二院大佛殿、罗汉楼、地藏楼有宋代彩塑37尊及500罗汉名号。大雄殿于日军入侵中国时烧毁,正在修复中。释迦殿古朴大方,雄伟壮观,悬檐歇山顶,头拱肥硕,飞檐腾空,当为宋代所建。殿内塑释迦佛本尊坐像及文殊、普贤二弟子,东西配殿上各塑广法天尊,十六罗汉和地藏王、十殿王像,个个威严肃穆,栩栩如生。虽然庙堂殿宇中有的局部破损,但仍不失为一处较完整的庙宇。新寺内宋代建筑的大殿古朴大方、壮丽雄伟,是标准的宋代建筑。寺内,石碑林立,唐、宋、元、明、清古碑达70通,分别矗立在中大殿,大雄宝殿附近。
院内的子抱母古柏令游人感叹不已。母相周粗3米,高27米;子柏周粗1米,高24米。相传百余年前母柏枯槁,寺院主僧决定次日将其砍伐。当天夜里,一株幼柏攀着母相的躯干缠绕而上,紧紧将母相抱住,寺僧见之,以为神意。古柏前的两棵银杏树,东为雄树,周粗5米,高约25米;西为雌树,周粗4米,高与雄树同。每年夏秋两季,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以自己无可辩驳的神威,叙述着青莲寺的沉浮兴衰。
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砖砌藏式佛塔一座,高约25米;西侧有建于唐乾宁二年的惠峰石塔和宋代百法座主舍利塔。寺院东一崖陡立,长宽约3米余,面平如台,相传为高僧慧远禅师掷笔处,称“掷笔台”。台南端有款月亭,中秋之夜,登亭东望,皓月从珏山峰间冉冉升起,名为珏山吐月。可照出柱上题有崇宁、熙宁等年号,可证是宋代建筑。其他如唐经幢、窦乳泉等都为游人讲述一段清幽、神奇的故事。漫山遍野的松柏灌木,红墙绿树,与隔河相望的珏山一起,为游人提供了一个山水寺观浑然一体,俯拾古今,颐养性情的林泉胜地。
府城玉皇庙
府城玉皇庙位于晋城市区东北13公里处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北岗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明代碑刻记载:“隋时居民聚之北阜,建庙宇三楹, 内绘三清神像。”北宋熙宁九年(1 0 7 6年)在原址上重建,题名“玉皇行宫”。内设大殿、廊庑、山门等建筑,并彩绘壁画,塑造神像,当时已初具规模。金泰和七年(1 2 0 7年), 因庙宇败陋椽栋毁坏,当地群众曾集资大修一次。但为时不久,又遭兵乱破坏。元至元元年(1 3 3 5年)再次复修。其后虽经元至正十五年(1 3 5 5年)以及明清两代屡次修葺。现存建筑的基本格局则是元至元元年重建时所形成的。
建筑:玉皇庙建筑为三进院落,共有殿字楼阁、亭榭厢房一百余间, 占地面积约四千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头道山门、二道山门、成汤殿、献亭、玉帝殿。另有东西配殿、两庑二十八宿殿、十二元辰殿、十三曜星殿、关帝殿、蚕神殿及厢房、钟鼓二楼对称排列。鳞次栉比,跌宕有致,布局严谨,庄重大方。
后院正殿为吴天玉帝殿。现存粗壮的梁柱斗烘结构、门窗墙壁及神台上镶嵌的浮雕砖饰尚留有宋金时期的建筑风格。庙内存有大量的装饰性砖雕、石雕和琉璃构件,亦属珍贵之物。 塑像及神祀:玉皇庙正殿内原有大小 塑像118尊,现尚存5 0余尊,为玉皇大帝、宰辅、臣尉、仕女等。其中的多数仕女彩塑乃宋金时期作品
东垛殿为三垣殿,亦称三元殿,塑有三元神。三元,又叫三官,即天宫、地官、水官。
西垛殿为四圣殿,殿内主像叫尊,都作武将装束。四圣名称为天篷、天猷、黑煞、真武,是紫微北极大帝的四将,此殿四像为清代重塑之作。
后院东庑上三间为曜星殿,塑十三星君像。其中金星、水星都是青年女神像。水星左手执札,右手握笔(笔、札均已失),形象端庄,神态温柔娴静;金星手抱琵琶,敛眉有郁郁之状。该造型设计与宋代道教所定仪规相合,但塑像为明代所作。东庑中三间为关帝殿, 凹像为清代重塑,中祀关帝。下五问中祀蚕神、行山太尉等,此外还有男女侍从像多尊,大都为明清时代作品。
后院西庑上三间为十二辰元殿, 中祀十二元辰真君像,即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亥十二地祗神。每尊像头冠前的图饰内, 分别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图案作标识,成塑于元代。
西庑下八间为二十八宿殿,南、西、北三面环塑二叶—八宿星君像。唐初五行家袁天罡把二十八宿与二十八种动物撮合在—起,并在每个星宿名下分别缀以日、 月、金、木、水、火、土中一个字,于是一个字的星座名称就变成了由三个字组成的星宿名称。象玉皇庙这样以人物和动物形象相结合而产业的二十八宿像,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
据有关专家推断,玉皇庙的二十八宿彩塑和十二辰彩塑,均成塑于元代,并且象是出自同一匠师之手。根据塑像风格推断可能为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又名刘銮)的作品。
中院正殿为献殿,亦称成汤殿。中祀汤帝(商朝第一个帝王),并有木雕楼阁三幢。东偏殿为东岳殿,中祀有东岳大帝黄飞虎及夫人贾氏,儿子黄天化,麾下大将黄明、周纪、龙环、司谦等。西偏殿为三王殿,中祀禁王,为牢狱之神;右祀孙真叫即唐代名医孙思邈:左祀扁鹊(也有人认为是华佗),其间夹司侍从塑像。下两间为五道殿仅存五道将军(亦称显通将军)习像—尊。西庑上三间为高裸祠,俗称奶奶庙,是专为求子保婴而设的神祠。内塑高裸神像及鬼卒等。东南偏殿为五瘟殿,殿内立像为劝善大师,和瘟道士及四方引瘟使者,神台之上有文武侍从及鬼卒等。西南偏殿为地藏殿,中祀地藏菩萨和十帝阎君等。前院东西两庑内,原祀奉文昌、咽喉、风伯雨师等神像,均于早年毁坏。